正文 第二十一章 暴風之後

在他們穿過那熟悉的複雜的密閉氣艙的過道時,牛頓擔心留守的人們是否會因為不耐煩而變得不小心了。他們已在努力號上等了48小時——整整寶貴的兩天——作好一切準備以便必要時能立即飛走。但並沒有發生什麼事,留在拉瑪里的種種儀器沒有探測出什麼異常。只是軸心軸轂的電視攝像機被霧蒙住了,能見度只有幾米遠,霧現在才開始退。

他們通過最後的密閉氣艙時,牛頓首先感到的變化是光線。它不再是那種刺目的藍色,而是變得柔和,使他想起地球的艷陽天。

整個拉瑪的內部被雲層環繞鋪蓋著。只有軸心部分沒有雲,像個隧道似的,他能直接看到遠端的南極。因為雲層的上邊界清晰整齊,形成一個五六千米寬的圓筒,好像一段管子套在一段更大的旋轉著的管子里一樣。

這條巨大的雲筒被拉瑪六條「人」造太陽從裡面照得通亮。在北大陸的那三條,還能通過漫射的光帶分辨出它們的位置。而在圓柱海南大陸一邊的那些,則化成一片連綿的光芒了。

雲層的下面發生了什麼呢?牛頓自己想。至少是風暴停息了。除了別的什麼意外,看來下去還是安全的。

每個成員,包括邁隆博士、教授、上士,現在體格上都符合恩斯特中校軍醫的要求了。這樣,這次回訪選用第一批深入拉瑪的先遣組的成員,既有條件也比較合適。

牛頓眼看著麥瑟、卡福和邁隆自信地快捷地順著階梯滑下去,不由得使他想到前後的變化。第一次,他們下降到冰冷的黑暗裡去,而現在,他們是走向溫暖的光明。然而在所有以前的探訪中他們肯定拉瑪是死的。以生物學的觀點來說,這一點現在仍然可能是正確的。但有些事情已經萌動起來,用波里斯·羅德里哥的話來說:拉瑪的「神靈」醒來了。

當他們降落到階梯腳的平台時,麥瑟就對那裡的大氣進行常規化驗。他從來不會想當然。儘管在他周圍的人們已經不用裝置而完全舒適地呼吸著的時候,每當他打開他自己的頭盔之前,他總是要停下來對空氣進行一次化驗。當人們對他的這份小心是否值得而問他時,他的回答是:「因為人類的感覺不夠好,這就是原因。你可能自覺良好,但在下一次深呼吸時很可能就迎面倒下。」

他看著儀錶說,「怎麼搞的!」

「出了什麼事?」卡福問道。

「儀器被頂壞了,讀數太高。奇怪,我從來沒有碰過這樣的事。我再用呼吸器檢查一次。」

他把微型分析器插入他的供氧裝置,接著沉思了一會。他的同事們關心地注視著他,凡是有什麼能使麥瑟不安的事,都得認真對待。

他拔掉分析儀,再次用它探測拉瑪的大氣,然後叫通軸轂哨所。「船長!能否請你取一O2值?」

過了相當久,牛頓才用無線電回答:「恐怕我的儀錶有毛病。」

麥瑟慢慢地微笑了,他問道:「超過百分之五十 ,是嗎?」

「是的,這意味著什麼?」

「這就是說我們都不用戴頭盔面罩了,這樣方便多了,不是嗎?」

「我可拿不準,好得不像是真的。」像所有宇航員一樣,牛頓對好得過分的事物,總是抱懷疑態度的。

但怎麼會這樣呢?濕度的增加是沒問題的,含氧量的劇增卻費解。在下達了下降的命令之後,麥瑟便開始了一系列的心算。進入雲層時,他尚未得出滿意的結果。

他們下滑進程的中斷,倒是一種喜劇性的經歷。原先他們一直在晴朗的空氣中下滑,輕輕地握著光滑的金屬扶手,以免在這四分之一的重力區里下滑得太快。突然他們一下子沖入濃霧之中,能見度只有幾米遠。麥瑟猛地剎住,以致卡福差一點兒撞上他,而邁隆卻已撞上卡福,幾乎把他從扶手上撞出來。

「別緊張,」麥瑟說,「咱們得隔開到剛好能互相看得見的距離。注意別加速,說不定我會突然停住。」

在令人不安的沉寂中,他們穿霧下滑。卡福只能看到10米之外麥瑟模糊的影子,他回頭望了一下,邁隆在他後邊保持著同樣的距離。這樣簡直比在全黑的拉瑪之夜裡下滑還古怪,那時起碼探照燈的光束照亮著你的前面,而這次則好像在可見度很差的海里向下潛游一樣。

很難說他們已滑了多遠,估計大約快到第4個平台附近時,麥瑟用手剎住,等他們滑到了一起,麥瑟小聲說:「聽著!你們聽到了什麼嗎?」

邁隆聽了一會兒,答道:「聽起來像是風聲。」

卡福可拿不準,他想找聲源的方向,但身在霧中,什麼也分辨不出。

他們又往下滑,到達第4平台後,再向第5個平台滑去。那聲音越來越響——而且聽起來怪熟悉的。這時麥瑟喊道:「現在你們能分辨出是什麼嗎?」

他們本來早就應該聽得出是什麼了,但除了在地球上,他們從未在別的世界聽過這種聲音。從霧中說不上距離的地方傳來的分明是水撞擊的隆隆聲。

幾分鐘後,雲層像它開始時一樣突然地消失。他們衝進拉瑪的白天,這裡由於低懸雲層的反射格外明亮。那熟悉的微曲的平原,更容易被心理接受了。因為雲層擋住視線,再也看不到整個環形,不難想像是在一個寬廣的谷地上。

到達第5個平台時,他們停下來,報告他們在雲層下所看到的情景。直到現在他們還說不上平原里有什麼變化,但就在這裡拉瑪北端的拱殼上,有一個新的奇蹟。

那就是他們聽見的聲音的來源。在三或四千米遠的地方,從雲里湧出一道瀑布,他們默默地直視著它幾分鐘,簡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雖然邏輯告訴他們,在一個旋轉的世界內,沒有任何自由落體是垂直移動的,但那道向一旁彎成曲線的瀑布,看起來還是那麼可怕地不自然,它的落點比它的源頭竟偏離了好幾千米。

「如果伽利略 生在這個世界上,」麥瑟終於說道,「為建立那些動力學的定律,會搞得他發瘋的。」

「我能理解他,」卡福說,「反正我現在就要發瘋了。它不打攪你嗎,教授!」

「怎麼會呢?」邁隆說,「這是柯里奧利氏效應最直觀的演示。我希望我能示教給我的學生們看。」

麥瑟沉思地望著那圓柱海的弧形水帶說:「你們注意到那海水有什麼不同嗎?」

「什麼——噢,它沒以前那麼藍了,變成豆綠色了,那說明什麼呢?」卡福說。

「也許就跟地球曾發生過的事一樣。勞拉曾把那海水叫做一種有機湯,等待著演變為生命。」

「就在兩天之內!要知道,在地球上這過程得用上好幾百萬年。」

「照最新的估計是37,500萬年。那麼那些氧就是從此而來的。拉瑪的從厭氧微生物階段到有光合作用植物的進程是48小時。我真不知明天又會變出些什麼東西來?」

-----------------------------

注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