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喜樂之前跟里正提起打算邀請其他人來教導村裡的孩子時,里正過後立馬就開始為新來的夫子布置起來。
夫子要住的地方就在里正自己家裡,因為里正覺得對夫子就要以最高待遇接待,而他的房子是村子裡數一數二的。不僅如此裡頭用的東西也是力所能及最好的,且都是全新布置的,可見對村子裡的教育重視程度。
宋挽呈被接到桃源村的時候,被眼前一幕給震住了。
桃源村所有在家的人全都來到村口迎接,一見到宋挽呈一行人,就開始敲鑼打鼓表示歡迎。
所有人都一臉真誠,這種熱情是不會哄人的。
還有孩童跑上前將編織好的花環套在宋挽呈脖子上,而女子們則捧著一碗酒迎上前去。還有人用柳枝沾水灑在他們身上,為他們接風洗塵。
宋挽呈雖然家境不錯,可也沒有接收到如此高的待遇。常喜樂也愣住了,里正壓根沒有跟他說這一茬。
「常弟,這也忒隆重了吧。你我二人什麼,無需這般客氣。」
宋挽呈受寵若驚道,他原本只是想尋個安靜地方,教學只是也不過是順帶。
沒有想到常喜樂竟然會給他諸多驚喜,那些書籍和卷子等物,可是求都求不來的。他的門路在桃源縣裡算是比較廣,可在外頭卻並不算什麼,所以有很多資料是他無法接觸到的。他算起來是佔了便宜,哪裡曉得這桃源村的人竟是這麼實在,還如此隆重的歡迎他。
常喜樂搖頭道:「這還真不是我的主意,里正只跟我只要我把人請過來亦可,其他全由他操辦。不過這也說明我們村對這事的重視,孩子們見這模樣以後也會更加用功。若真有資質的,你若能手把手教出來,也是功德一件。」
宋挽呈點了點頭,有些讀書人喜歡做夫子,也正是基於這樣的目的。桃李滿天下,即便自己不能登高,有弟子可以走得遠也同樣榮耀。
而這時里正領著幾個族老走向他們,里正道:「宋先生辛苦了,我是桃源村的里正,能邀請到宋先生,乃我們整個桃源村的榮幸,只是我們這窮山僻壤的還請莫要嫌棄。」
宋挽呈雖然因為秀才身份一直倍受人尊敬,卻也沒見過這般熱情的,「里正客氣,如此隆重的歡迎儀式讓我受寵若驚。」
「應該的應該的。」
里正領著宋挽呈先去瞧他的住處,心裡有些忐忑不安道:「不知宋先生可是滿意?若是不滿意你儘管提,我們會儘可能按照你的要求來布置。」
宋挽呈一看就知道里正是把家裡最好的屋子讓出來,這就意味著之前的主人被趕了出去,心裡十分過意不去。
「我來桃源村不僅僅是為了教學,也是為了靜心讀書,這裡太過舒適,反而不妥。隨便給我尋個柴房亦可,無需如此。」
「這……」里正頓時為難起來,不由望向常喜樂。
常喜樂明白宋挽呈是不想因為自己的到來而麻煩其他人,這樣反而無所適從。興許是四處遊玩的關係,宋挽呈雖然家境不錯,對身外之物卻是不在意的。
他想了想道:「我們之前為了方便榨油坊的人晚上睏倦時候休息和平時存放東西,在旁邊建了一處小竹樓,平時極少用到,不知那裡可否?只是在榨油坊旁邊,怕是沒有那麼安靜。」
里正直接否定,「那裡怎麼能行,當時不過是隨便搭建了一番,根本不成樣子。」
宋挽呈卻十分感興趣,「小竹樓?聽著就極為雅緻,你帶我去瞧瞧。」
里正聽此也就不好阻攔,心裡暗道讀書人就是與常人不同。
宋挽呈一看到那小竹樓,立馬定下住這裡,「此處甚好!風景秀麗,開門就可見到小溪潺潺,實在妙哉。我就住在這裡了,只是勞煩里正之前白忙活了。」
「哪裡哪裡,若是宋先生住在這裡一段時日之後不滿意,可以再換地方。」里正打心眼還是覺得這地方不靠譜。
宋挽呈笑著應下,不過看錶情就知道是打算在這裡紮根。里正只能想著等後頭再讓人把這小竹樓收拾一番,也不能讓人住得太寒磣。
因為小竹樓還得收拾收拾,所以當夜還是現在里正家住下。
里正用最好的酒菜招待,還有幾位德高望重的族老作陪,一席間,賓主盡歡。
宋挽呈在來到桃源村的第三天,就開始正式上課。常喜樂雖然沒有去瞧,可根據孩子們的反應,都說宋挽呈教得非常好,說得淺顯易懂。而且他為人幽默風趣,還會說一些他出門時候遇到的新鮮事,大家都聽得津津有味。
不過孩子們最後都會強調,雖然宋挽呈教的很好卻還是不如常喜樂的。
常喜樂哪裡不知道這是怕他生氣,不過能聽到這樣的評價他也就放心了。尤其看到孩子們既能開心上課,又真的學到了東西,還能從宋挽呈所見所聞中看到外面的世界,能請到這樣的人,絕對是桃源村的福氣。
只是常昱怎麼也不肯上學了,只願意留在常喜樂身邊。常喜樂也早就料到會如此,自從把常昱撿回來之後,他們兩個就沒有離開過,連上廁所都得一起。反正只教導他一個人,他還是能空出手來。
且常昱和常人不同,他不僅學得快,且因為幼時的經歷而缺乏很多常識,也更適合一對一的教學。只是這樣就少了與同齡人相處的機會,不過常昱就算是上學也不與人打交道,倒也就無所謂了。
學堂的事解決,常喜樂就可以安心的去琢磨治理鹽鹼地的事。
說到此不得不又感慨一下邀請宋挽呈真是他們桃源村的福氣,因為宋挽呈對此也有些研究。而且他去的地方多,甚至還去了別國,見多識廣,提供不少好的建議。
所以在三個月之後,具體的治理方案就出爐了。這其中包括如何挖渠,以及其他地方以後將如何逐步整治的方案都書寫其中。內容十分詳盡,並且經過了精密的演算去驗證。
挖渠並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挖的,不僅要能灌水還得適合排水,只灌不排,依然無法達到治鹽的效果,甚至還會導致惡化。
方案一弄好,里正立馬就召集好人手開始挖渠。
良國有一個規定,那就是誰若能開墾荒地,三年之後那土地便歸誰所有。而斥鹵之地同樣如此,若有人能整治成功,便是歸於誰的名下。
里正老早就到衙門備案,以免以後會惹來不必要的麻煩。
而里正在召集人手的時候,就已經說道清楚,除了常喜樂之前說的以後村子裡凡有好事以這些人為先之外,以後整治好的荒地除了一半留給常喜樂,另一半則由各自功勞多少來進行分地。
具體細則全都是由里正和村子裡的族老們定的,常喜樂並未參與。
至於分給他五成的地他也並未拒絕,畢竟他是又出錢又出力,這些是他該得的。雖然他並不在意這幾畝地,卻也不能養成他做什麼都是理所應當的觀念。
常喜樂原本想著一開始保守起見,先划出一小部分地方整治。可里正和幾個族老卻覺得無需這麼小心,因此最後整治的面積比之前常喜樂預定還要多出四五倍。
多出部分大部分都是用來種植紫花苜蓿,因為大家覺得這又不費什麼事,不過是種些野草而已,都覺得不算是什麼活。
況且紫花苜蓿若真像常喜樂說得這麼好,他們到時候多養些牲畜家禽,光是這就能把花出去的力氣掙回來。
不少人家其實一直都有想多養些牲畜的心,尤其因為去年掙了點錢,就更是想養了,只可惜之前沒有那麼大的地方而且也擔憂飼料不足。
人住得都十分擁擠,哪裡有地方養這些玩意。雖說附近很多山林,卻是不能放那裡頭養,不知啥時候就會被野獸給叼走了。
可若是將那鹽鹼地利用起來,那可就完全不同了。有地有食物有水,大家一起在那養,彼此也有個照應,如此一來可就方便多了。
在農家人心裡,米糧牲畜比錢在都里還踏實,前者能還錢,後者在荒災的時候可就不一定能換前者了。
在挖渠和種植紫花苜蓿之前,先得將所有的土地都剷平或者填平,避免因為地勢不平而排水不暢,影響鹽分流動。
在勞動工具落後,完全依靠人工的情況下,這並不是易事,尤其這一片土地因為鹽鹼化十分的硬實,要下的力氣也就更大了。
所幸選的這一片地方還算平整,並沒有花太多工夫,就把地整平了。
整平土地的同時還要進行翻耕,現在已經過了春耕時間,所以村子裡的牛多半是空閑著的,也就省了不少力氣。翻耕之後還在地里散上漚好的肥,如此不僅能有益於紫花苜蓿的生長,還能改善土地的狀況。
桃源村整治荒地可謂男女老少一起出動,壯丁去挖渠,女子和孩子則去種植紫花苜蓿,老人則負責給大家燒茶遞水,有條不紊的分工協作。
常家則負責出錢,由於紫花苜蓿在這裡為野草,誰也不會留種子。而他們想要種植的面積很大,而在稻香縣這樣紫花苜蓿也並不多。若是直接移植,又得花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