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鹽鹼地並不是易事,尤其這麼大一片地方,不僅僅要考慮當前要治理的一小部分,還得為之後治理其他土地打算。
如此一來前期的準備工作就非常多了,要仔細的統籌計畫才行。而這方面桃源村的人雖然也能找到能人幫忙,可大家都是沒有經驗,籌備工作依然會耗費不少精力和時間。
這段時日常喜樂必是沒有心思分心在學堂上,不管是教育還是治理鹽鹼地都是不可以耽擱的。所以他先讓常喜盛在縣裡調查一下情況,並宣傳一下他們桃源村想要請夫子的消息。
稻香縣裡雖然不像府里有專門查探消息的地方,但是因為縣城小,大家都知根知底,想要查探消息並不困難。尤其讀書人更少,常喜盛不過用幾天功夫,就把縣裡頭讀書人的情況摸得差不多。
不僅如此,縣城裡的人幾乎都知道桃源村的人想要邀請夫子。大家議論紛紛,都說這桃源村從前不顯山不露水,沒想到沒多久工夫就能辦學堂了。在稻香縣,學堂還是非常稀少的,能請得動夫子的家族都是本地頗有名望的,而鄉村裡則一所學堂都沒有。
有些人也嘲笑,說一群泥腿子異想天開,雖然出了一個神童常喜樂,可不代表泥腿子能走這條道啊。如此,不過是嘩眾取寵罷了。
不掛眾人如何評價,這事至少是宣傳出去了。
能這般迅速也是因為常喜盛之前在縣裡奔波打下基礎的功勞,否則若是像以前一樣,必是沒有這麼順利。
之前沈家商隊到桃源村裡將常家生產的東西運走,這事早就傳遍了整個稻香縣。大家都意外不已,雖說之前因為常喜盛,對常家的產的東西並不陌生,可完全沒有想到還能賣到府里去!
雖說不少人並不認識沈家,可覺得竟然能吸引府里商隊親自過來運回去,那東西必是十分好的。因為就連錢家,那也得自討腰包護送收上來的玩意。
不少人好奇心的驅動,紛紛到常喜盛那裡購買能讓府里親自過來拿貨的東西是什麼味道。
如此一來倒是讓常家在縣裡的生意更好了,比常喜盛這段日子辛苦吆喝不知道有效多少倍。
常喜盛那邊調查得差不多,常喜樂就帶著常昱一起到縣裡去。
「我按照你之前交代的,那種只知道讀書的,還有不學無術、名聲不佳以及家中不便的都給踢出去,只剩下這兩位。」
常喜樂雖然早就料到合適的人不多,卻沒有想到只剩下兩個人初檢合格。
常喜盛嘆道:「咱們縣裡讀書人本就不多,都是有錢人家才能去私塾。這些人家出來的,多半對咱們這些泥腿子都瞧不上,言語里頗多嫌棄,更別說到咱們山溝溝里做夫子。而貧寒人家出身的,又太過珍惜得之不易的機會,基本都是全身心埋到書堆里。又或者跟那些有錢人家子弟一樣觀點,再加上又考慮你說的那些,最後就剩下這兩人了。」
常喜樂聽此也只能嘆了一口氣,之前想要自己來也就是覺得想要尋一個合適的夫子並不容易,如今一看果然如此。
「咱們村要請夫子的消息放出去,就沒有人過來毛遂自薦嗎?」
常喜盛搖頭道:「沒有。」
文人本就相對清高,加上大家都有一種送上門的不值錢感覺。去桃源村做夫子又不是什麼非常好的選擇,未考上秀才的基本都還在學堂里攻讀,考上的大部分則在縣學裡。
不管是在家中還是在學堂,縣裡學習氛圍更濃,如是有想不明白的難題,還有人一同探討。如此一來大家更加不願意去到桃源村這山旮旯里,況且還有不少人都是拖家帶口的。
常喜樂也明白這點,談不上失望,原本也只是為了讓大家心裡有個底而已。
「你把兩人的情況跟我說一下。」
常喜盛將剩下二人情況一一告知給常喜樂,一人名為宋挽呈,在稻香縣裡算是書香門第出身。家中父親和爺爺都考得秀才功名,只不過也都止步於此。如今宋挽呈也考中了秀才,使得宋家名聲更旺。
宋家家境不錯,宋挽呈為家中獨子,平時日子過得頗為富足,穿戴用物都是極好的。
而另一個叫馮天欽,其狀況跟常家從前頗為相似,家境一般,一家子傾盡全力供他一個。
常喜盛道:「我覺得這個馮天欽挺合適,他不僅用功學問好,還經常會抄書和給別人寫書信賺錢。如今他也極少會去學堂了,多半是在家裡攻讀。而且他家裡人多,家中父母有兄弟照顧,來咱們桃源村也不會礙什麼事。對了,他如今雖然已經二十歲,卻並未成婚。」
在這裡還在努力科考的學子相對結婚比較晚的,多半是怕分了心。也有的人想得深遠的,不想早早定下,若是他日飛黃騰達,家中的妻子就配不上了,成為了阻礙。
「那宋挽呈呢?」
「他這人不太定性,經常出門遊山玩水,聽說他之前還跟人去跑商,一去竟是去了一年多,才剛回來沒有多久。所以他十八歲就考中秀才,卻一直沒有精進。」
常喜盛有些不贊同道,覺得宋挽呈沒有讀書人的模樣,全然忘記常喜樂跟宋挽呈半斤八兩。
不過常喜盛的偏見也並無道理,雖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可這世想要在科考上有所作為,就得寒窗苦讀。除非天生極其聰慧,否則很難在考試上有所建樹。
常喜樂好奇問道:「這個宋挽呈多大年紀?」
「如今已經二十有八了,最大的孩子都已經有五六歲了。」
常喜樂點了點頭,「這兩個都是有秀才功名的,沒有功名的沒有合適的嗎?」
常喜盛搖頭道:「那些人基本都不願意離開縣城,想要在學堂里多學點東西。不在意學堂的,多半又是功課不大好,平日好玩的。」
「咱們村子要請夫子的事傳出去,大家有什麼反應?」
常喜盛有些憤憤不平道:「普遍老百姓就罷了,多是覺得咱們村大手筆。反倒是一些讀書人,覺得這是有辱斯文,什麼人都能來讀聖賢書了。這使得一些本來心動的,被這話刺激的不敢接這一茬了。」
「他說這話也沒錯。」
常喜盛愣了愣,常喜樂笑道:「所以才有他這樣的人也讀書,還自詡讀書人。」
常喜盛頓時樂了,「對,就是這個理。」
「哥,我想要去會會這兩人,你把他們的住址給我,我親自去拜訪。」
常喜盛將兩人地址交給常喜樂,常喜樂沒有耽擱,就立馬去尋二人了。
他最先接觸的是常喜盛口裡很滿意的馮天欽,馮天欽的家距離常喜盛租住的地方並不遠,在常喜盛的帶領下,很快就把人尋到了。
馮家雖說條件不夠好,可對比村子裡的人來說已經非常不錯了,也怪不得能供出一個讀書人。
馮家人一聽他們的身份,詫異的同時卻並不怎麼意外。他們早就知道桃源村想要請夫子,只是沒有想到常喜樂會親自過來請。在稻香縣裡,只要家中有學子的,都知道有常喜樂這麼一個人及其經歷。
馮天欽見到他們也有些意外,常喜樂向前拱手作揖,「馮秀才,多有打擾還請恕罪。」
馮天欽是個溫和之人,連忙道:「莫要這般客氣,早聞常秀才大名,如今終於能得一見。」
兩人寒暄了幾句,常喜樂便是直奔主題,「不知你可聽說我們桃源村想要聘請一位夫子,為村裡的孩童授課之事?」
「確有耳聞。」
「我今日登門,就是想要邀請風秀才,不知風秀才可有興趣?」
馮天欽頓了頓,「多謝常秀才抬愛,只是不知為何常秀才不親自教導?」
常喜樂並未隱瞞,將要忙碌整治鹽鹼地以及準備繼續科考一事道出。
「我也實在是忙不過來,所以只能過來邀請馮秀才。若馮秀才願意前往,一切都不用操心,只需每日抽半天去教導一下孩子們就行。也不需要多講究,只需讓他們認識最常用的字會算數亦可。若是有特別聰穎的,再為另說。」
「常秀才也有機會繼續科考,那可真是大好事!只是既然有機會怎麼能把精力放在其他事上,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農事是農家人的事。只要常秀才在科考上大放異彩,就不怕以後沒有田地,何苦現在就去浪費時間?常秀才還是莫要費這工夫,專心看書的好。」
馮天欽苦口婆心勸道,他從前就極為羨慕常喜樂,後來聽說常喜樂因為不小心受傷,而毀了前程,心裡那叫個惋惜。如今聽到常喜樂還要去忙些不相干的事,心裡很是焦急,就怕常喜樂走了歪路。
常喜樂也知道馮天欽是真心為他好,可他卻因為這些話覺得馮天欽並不適合教導桃源村孩童。
常喜樂並未與他繼續這個話題,而是去閑扯其他,經過一番對話,常喜樂更加確定馮天欽並不適合。
馮天欽的想法太傳統,不習慣接受新東西新觀點。
馮天欽雖未明說,但是觀點就是讀書就是為了科考,為了為官,為了做人上人。認為只有這樣才能發揮自己的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