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番外…… 第三章 一石法師

一石法師作為近現代唯一被人們毫無爭議的稱作「聖僧」的一代高僧,不僅僅是因為他對佛法透徹的研究以及他在文化史上偉大的成就,更因為他堅持了一生的事業。

公元一七八一年,俗名賈寶玉的一石法師出生在鐘鳴鼎食的榮國府,他的出生充滿了奇幻色彩,因為產婆在他的口中發現了一塊胎裡帶來的美玉,這塊玉只有半個鴿子蛋大的玉石上甚至還有著清晰的字跡,一面寫著「通靈寶玉」,及「莫失莫忘,仙壽恆昌」,而另一面則寫著「一除邪祟,二療冤疾,三知禍福」。這塊石頭陪伴了一石法師一生,後來連同一石法師的舍利子一起存放在聖僧塔內,供人們瞻仰。

關於這塊玉石,史學家們頗有爭議,一種看法是這塊玉石是因為一石法師從小病弱,他的家人為了護佑他才尋到了這塊石頭讓他隨身攜帶用以辟邪,而所謂含玉而生的說法應該是一石法師在寫自傳的時候採用了浪漫主義的處理方式。但是更多的人對「含玉而生」這個說法持肯定態度,畢竟這件事情在與一石法師同時期的文學家們的筆下多次被提及,更有一石法師的父親留下的筆記里清楚的提到自己的兒子銜玉而生,曾因此名動京城。

作為父母老來子的賈寶玉從一出生受盡了身邊人的千般寵愛。同時,他也很早就表現出許多與眾不同的特質,周歲的時候抓周,他抓到了胭脂,他的父親當時惱火的拂袖而去。而在他六歲那年,更是說出了「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這樣驚世駭俗的話。曾有人據此推斷說他長大了必是色中餓鬼,但同時也有人說他日後必是情痴情種。

賈寶玉自幼敏而好學,他的姐姐,也就是後來的賢德妃賈元春從小對他悉心教導,直到他四歲的時候賈元春進宮。長姐進宮後賈寶玉經歷了相當一段時間的叛逆期,他在自傳中曾提到過,這個階段的他充滿了叛逆感,討厭學習,性子乖僻,直到他十一歲那年被父親送入了以嚴格著稱的正和官學。

寄宿制的學校讓賈寶玉洗去了浮躁,逐漸開始認真的面對周邊的事物。在正和官學學習了三年之後,十四歲的賈寶玉考上了秀才,也就是在這一年,他被他的姑父林如海收入門下,成為了林如海最小的弟子。

賈寶玉十六歲那年,他的姐姐賈元春被厲帝命人推入井中溺亡,同時由於他的伯父與父親犯罪,導致家產被查抄,一家人從佔地幾百畝的榮國府搬入了他的姑父兼老師林如海為他們準備的一座小院子中,賈寶玉從此告別的錦衣玉食的日子,開始了自食其力的普通人的生活。

江厲帝百日復辟期間,林如海被流放到伊犁,賈寶玉一路隨侍。次年三月,林如海與其愛妾孟香墨在流放地伊犁相攜故去,賈寶玉一路護送二人的靈柩回到蘇州。或許是受此事刺激,一七九九年二月,賈寶玉正式與他曾經的貼身侍女,在他家敗後仍不肯離去的花襲人結為夫婦。

公元一八零二年四月,賈寶玉在江德帝登基後的第一次春闈中考中了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四月十五日,賈寶玉的父親賈政在得到兒子考中探花,孫兒也中了二甲進士的消息之後的第三天死在了家裡。五月初八,賈寶玉的母親王氏病故。同年六月,接連操持了兩位老人的葬禮之後,賈寶玉的妻子也病倒了,六月十七日,賈寶玉在這一年裡失去了第三個親人。

天下之大,無避風之地;億萬眾生,無牽掛之人。用這句話來形容此時的賈寶玉是毫不誇張的。雖然他的妻子為他留下了一個不滿周歲的孩子,但僅憑這個孩子已經沒辦法激起賈寶玉對生活的熱情了,他越來越深切的感受到自己對塵世的厭倦。

在這一年的年底,年僅二十二歲的賈寶玉,把剛滿周歲的獨子賈艾託付給了摯友許陽,自己則在這一年的最後一天,在城郊潭柘寺內削髮為僧,法號一石。

對普通人而言,出家或許是一種逃避的方式。而對於一石法師來說,他的人生似乎從此才正式拉開了華麗的大幕。

一石法師從小家教極好,曾考中探花的他文化水平相當的高,他對佛法的深入研究很快就讓他成為譚拓寺的講經師,不過五年而已,他已經成為周邊很有名氣的高僧。

在一石法師出家的第六年深秋的一個早晨,習慣了早起的一石法師在譚拓寺的門口發現了一個暈倒的老婦,把她背入寺中後救醒後問她的情況,才知道她是一個大戶人家的妾,主人病故,一輩子沒有子女的她就被主人的兒子兒媳扔出了門。那老婦悲泣:我安安分分的做了一輩子妾,從未做過昧良心的事情,可為什麼會落到這個地步呢?我常聽大師講經,知道大師是個慈悲的人,請您給我一條生路。

彼時譚拓寺也是京畿周邊著名的大寺,也開有善堂,可以短暫的收留一些無家可歸的殘病婦孺,這老婦的意思顯然也是讓一石法師出面把她安頓到善堂。

出人意料的發展就從這裡開始,一石法師聽罷她的事情,沉吟了片刻,問她:「你可知善堂都是十幾個擠一個大通鋪,能勉強吃飽罷了!你想沒想過這不是長久之計!」

那老妾連連磕頭,說走一步看一步,一石法師便又道:「我看你洗了臉梳了頭,看著也不是很老了,並沒有到走不動路的時候,為什麼不試試自己養活自己!也好過靠別人的施捨生活。」

老妾呆了半晌,說她做了一輩子妾,學的都是怎麼伺候人,最多也就是還會幾下子針線,可現在年紀大了眼神也不好了,綉活兒也做不好了,這可怎麼自己養活自己!

「你不會,我教你!」一石法師說到做到,果然把那老妾帶到寺裡頭作坊里教她做蠟燭,制香。原來彼時寺院賺的便是這點香火錢,對於譚拓寺這樣的大寺院,香燭的消耗量是相當驚人的,全都外購顯然不經濟,況且僧人們本來就習慣做活,索性在寺後面蓋了個小作坊專門做這些東西。

那老妾年歲不小,又從沒幹過什麼活兒,笨手笨腳的總是弄得亂七八糟,有一次把滾燙的蠟油撒了一石法師一手,燙的起了滿手的大泡。一石法師也不著急,也不生氣,手把手的一步步教她,費了整整八天的時間,那老妾終於親手做出了一根蠟燭。她顫巍巍的點起那根蠟燭,淚流滿面:「來這裡之前,我是心懷怨恨的,我一輩子信佛,從未做過半件壞事,可是為什麼菩薩不保佑我呢?我小時候,家中遭災,為了給我弟弟一口飯吃,我爹媽就把我賣給人家做妾;等我做了妾,主母告訴我好好伺候主人,主人讓我乖乖的聽主母的話,我全都照著做了不敢打半點折扣。我每逢跟著主母到寺裡頭,都要掏空了自己私房多買些香燭,我這麼誠心,為什麼還會落到這個地步呢?可我現在明白了,我是沒有白白信佛的。我長到四十五歲,第一次有人告訴我我可以為自己學點東西,我可以自己養活自己,我可以堂堂正正的活著。我現在就是立刻死了,也甘心了。」

這個老妾,後來改了姓釋,又請一石法師給她起了個名字。她就是後世著名的蠟燭女王釋勤姑。與過去賣蠟燭只為賺香火錢的僧人們的思維方式不同,經歷過幾十年大戶人家生活的她非常清楚人們對蠟燭性能的需求,她先是改良了蠟燭芯兒,用三股棉線編成的燭心代替了過去一根粗棉線搓到一起的蠟燭心,使得燭心可以在燃燒過程中自然散開自動燃燒,而免去了人們在使用蠟燭的過程中需要不停剪燭心兒的麻煩事兒,讓譚拓寺的蠟燭從單純的香火消耗走向了廣闊的日常消費的市場。而在西洋石蠟硬脂蠟燭傳入之後,她很快又在這種沒有異味的新型蠟燭的基礎上發明出幾種香型的熏香蠟燭,成為千金貴婦們的至愛。譚拓寺蠟燭廠在她的打理下逐漸成為全國蠟燭巨頭,即使是在全面電氣化的二十世紀,作為傳統蠟燭工藝代表的譚拓蠟燭依然有著驚人的生命力。

後世的人,把這件事情稱為一石法師吹響女性獨立運動的號角的代表性事件。而當時,這件事情對一石法師最大的觸動就是女性作為獨立個體那脆弱的生命力。

在收留釋勤姑之後,一石法師又在一次講經路上遇到了一個跳河的姑娘,他把姑娘救上岸,問了情況,才知道這個姑娘是因為未婚夫退親,受不了周圍人的閑言碎語而跳河。他很驚訝:「別人不珍惜你,難道你不應該更加的珍惜自己么?難道你是為了那個失信的人而活著的么?」

在認真的詢問了女孩子家的情況之後,一石法師把這個女孩子介紹到了浙商在京郊新開的紡織廠里工作。這個女孩子很快開始了新的生活,並且在第二年嫁了一個勤懇的小作坊主,從此成了忠實的佛教信徒。

從這以後,一石法師在為保護女性權益的路上越走越遠。

一石法師放下了一代高僧的身段,開始為人畫像賺錢。從一八一零年到一八三零年的二十年間,他通過出售自己的畫作賺取了十萬兩左右的白銀,這些錢全都被他用在了安頓無家可歸的女性及被遺棄的女嬰身上。

他開了一家女童收留所,專門收留當時重男輕女的人家扔掉的女孩子,又對一些他收留的無家可歸的女人進行了培訓,讓她們進入女童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