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二十四章

東關街實在熱鬧得很,許陽便下了馬,讓小廝給他牽著。自己溜溜達達的走進了那個他買炭筆的那個代售西洋文具的文具鋪子。

掌柜的一見他就笑:「是許公子啊!上回拿的炭筆可還好用?正好讓我代售的番人要回國了,把許多他不用的東西都賣了,我看他賣的便宜,便把他的一批油畫顏料畫布畫筆都收了,好的炭筆也有一大盒子……對了,還有一箱子番人的書,他說是小說,我是看不懂的。不過他說他帶的都是來的路上消遣用的,也不是什麼珍本兒,沒興趣回去路上再看一遍,索性三十兩銀子都給了我。您要是能看懂,我便也不加價,三十兩您直接都拿去可好?」一邊說一邊拎了個藤箱過來。

許陽哪裡信他的鬼話,把藤箱子打開,裡面倒是有二三十本書,大部分是英語書,也有幾本是法語的,看來這書的主人該是個英國人。再看看書的成色,上面的幾本倒還好,只是發黃了些,可往下面一翻,就有幾本磨的書邊都毛了,最下面的五六本只勉強還有個書樣子,一小半兒書頁都不全了,顯是被老鼠或是蟲子啃了。便不客氣的笑罵道:「掌柜的莫非當我是小孩子,哄著玩呢?幾本歐羅巴那邊最不值錢的消遣的印刷小說,略有點文化的海員都能買了消遣用的,破成這樣子的書,便是那番人說的天花亂墜,您會花三十兩收了?三兩還差不多!」

掌柜的老臉一紅,但畢竟是做慣生意的,再加上這東西分明沒什麼人能看懂,他收了就是準備給這位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都懂一點的許少爺的,自然不肯讓這生意跑了:「再怎麼說也是幾萬里路過來的……」

「小豬仔就是走了幾萬里,也不過變成頭老豬罷了!我也不難為你,您這東西顯是專為我收的,我也不會讓您賠本,五兩銀子!三兩本錢,我再與您二兩的辛苦錢!」

掌柜的苦著臉又與他討價還價了半天,心裡卻是很樂意的,其實本錢哪裡有三兩?這些書根本就是那番人賣與他畫筆顏料時的添頭!原來這些書是那商人的妻子解悶的,他妻子陪他在中國呆了一年,因為實在難以適應這裡的生活便先回國了,重要的東西早就帶走了,剩下些看完的書就丟給了丈夫。這商人對這些書根本沒半點興趣,自己臨回國也懶得帶,索性處理貨品的時候一併送人了。

這商人當然也不是做文具生意的,不遠萬里到中國搗騰西洋畫的畫具還不得賠死?他是帶了西洋的鐘錶鏡子,來換中國的絲綢瓷器……往中國帶西洋筆墨畫具再往歐洲帶中國的筆墨紙硯其實更多的給老鄉們已經中國同行們捎帶,帶的多了就再賣一部分。當然更重要的原因依然是他的妻子喜歡畫畫,索性多多的帶了,賣也好,自己用著也方便……

不過這倒是便宜了許陽,許陽樂呵呵的在掌柜從那歐羅巴商人手裡收上來的一堆玩意里挑挑揀揀,半屋子的東西倒有一大半東西被他掃走了:一藤箱的舊書,一個大號樟木箱子里滿滿的炭筆,油畫筆——要知道專業的畫筆可是一套一套的用起來很費,就算是在揚州,西洋畫筆也不是容易買的,多買點起碼十年八年不用再找了。然後就是油布包著的,幾個人才能抬動的四大捆子類別不同的油畫布……畫布確實是非常好的,比許陽在現代的時候用的生產線里下來的強多了。還有各色大大小小瓶瓶罐罐裝著的顏料,甚至還有幾桶未開封的亞麻仁油和幾罐子油畫顏料專用的蠟和其他另幾種油,工具更是很全,調色板、油壺、畫杖、砂紙、浮石板、刷、刮板、研槌、尺子、剪刀、鉗子、膠帶、夾子、天平、銅臼……

說實話,許陽在毛筆字上真的花了大半的心血,可是他還真的不止這一個特長。書畫不分家,許陽能寫,自然也能畫幾筆,但是許陽的中國畫確實不怎麼地,他擅長的是西洋畫。

許陽的專業是中文,從小練了十一二年的毛筆字,老師是書畫大師,所以他雖專門練毛筆字不過中國畫也能湊活畫幾筆,但是他中國字寫的雖好,中國畫方面確實缺了些天分,他的老師也就不強求他畫了。偏許媽媽是專畫西洋畫的,她的工作就是在大學是教油畫,一個美院的繪畫教授水平能差了么?許陽好歹也是她兒子,中國的父母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繼承自己的事業,但是許陽更喜歡毛筆字,許媽媽也沒強求他專業只學這個,只是從小沒事兒就教教他。

許陽畫油畫的水平雖然不像毛筆字那麼天分高得嚇人,但是還真是比他的水墨畫更看得過眼多了,他這方面有點天分,他媽媽大學的教授也不是白乾的……不過,即使許陽油畫從小花到大,看著古老的粉狀顏料嘴角也直抽抽,天神啊!這玩意用起來可比磨墨複雜多了!可是雖然知道很麻煩,可是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現在不買,鬼知道以後想買全了得到什麼地方找。

於是許陽狠了心,除了一些殘損的,和實在用得著的東西,硬是把大部分西洋畫具包圓兒了。

買的時候真爽,可是算賬的時候許陽傻了,太坑爹了,學畫畫在現代也是忒燒錢的,何況古代?而且這些東西都是遠跨重洋運來的。更關鍵的是如今沒有許爸爸許媽媽給他掏錢了,他自己的零花錢……真的不少,可是,真的不夠!

許陽跟林黛玉每月的零花錢是一樣的,都是十兩銀子。林家的日子雖然比賈府簡樸,可正因為比賈府簡樸,所以開銷也少。林府原本就沒有養積年老僕的習慣,最多到第三代的僕人一定贈了銀子放了良民的身份出去,前幾年又因賈敏去世更是把府里的人又散了大半,所以加上許太太帶回的十幾個老家人,丫鬟婆子加上跟林如海出門辦事的男僕,後宅一共不過四十多個下人,主子也就四個半。

林如海雖然清廉,但畢竟好幾代的侯門,家裡每年田畝莊園上總有一二萬兩的收入,幾個鋪子也能收個三四千兩,又沒有那麼些奢靡的習慣,故此林家過的還是頗為寬裕的,許太太雖散了夫家的錢財,可收益不錯的鋪子都還留在手上,自己也有嫁妝的田畝鋪子,每年加到一起也還是能收個四五千兩,她一個寡婦又沒什麼人際往來,故而也很是寬裕。

府里兩個小主人都是兩家獨苗苗,所以雖然外面看著沒賈府那般闊綽,可是零花錢卻比賈家的小姐少爺們的定額多許多。當然這也是因為兩個孩子確實不是亂花錢的,他二人需要的東西又總喜歡自己出門或者派下人直接採辦,所以索性零花錢多給點,但是這樣的話就不許想起什麼都另問大人要錢了,要自己學著掂兌著花。比如林黛玉雖然幾乎屋子的書,林如海也常送她書,可她每月都要花五六兩再買新書,這是不會再伸手問孟姨娘要的。而許陽每月雞零狗碎的開銷相比之下就亂七八糟多了,但也不是亂花錢的。

當然這十兩其實是不夠他們生活的,這真的只是零花錢。

說起來這兩人的筆墨紙硯衣服鞋帽才真的花錢!筆墨紙硯不用說,孟姨娘給林如海準備的哦時候也就給他們備了,硯台自然不用經常的買,可每月都要幾塊墨,筆是一筒一筒的往兩人的書房送,從上好的十幾兩銀子一刀的好紙到日常練習的用的普通棉紙從來都是隨便用,這價錢算一算真是貴的驚人!難怪秀才大多是窮的,就算都用普通的紙筆,但凡不是大富之家,讀出個秀才可不是得把家裡掏空??

衣服鞋帽也是花錢的大項。許陽春天出門的一身夾綢衣服,里外四五層,隨口一問,竟值五十多兩,這還是許陽配飾帶的少,不然時下流行的富家少年戴一頂差不多的好頭冠便要百十兩!林黛玉的衣服就更嚇人了,春薇開學那天穿的從裡到外都是新的,雖不像冬天要用皮毛,可是光上面的繡花便讓綉娘綉了小半個月,一身衣服整花了一百三十兩,還沒算首飾。

當然這不是林家擺闊,而是時下風氣如此,孩子們出門總要穿最好的。其實林黛玉在家也常穿細棉裡衣,外面普通的沒繡花的短裙襖,一身不過三五兩——這是跟著許陽鍛煉身體時的打扮。

當然林妹妹就算是鍛煉身體,去晨跑也是不行的。但是穿了短衣玩蹴鞠倒是很不錯的選擇。唐宋時候女子玩蹴鞠的太多了,貴族女子更是喜愛馬球一類的健身活動,可惜自明朝以來,女子便逐漸被關進了深宅大院,好在近年海貿發達,大江朝與外界接觸的也非常多,所以南方尤其是沿海以及長江沿岸,逐漸的女子又開始走出庭院,活動也多了,女學便是一例。而於女子的運動上,雖女子蹴鞠馬球一類的不像唐時那麼風行,但無事在家裡玩樂確實沒人會說什麼的,此時醫學發達,要多運動才會身體康健也是近些年流行開始的養生說法。

愛女如命的林如海連馬都讓女兒騎了,蹴鞠算什麼?林如海本就開明,所以林妹妹經常穿了短打扮在家裡踢球。更坑爹的是林妹妹體力不怎麼樣,準頭卻極好,許陽每每暗自感嘆:「原來中國女足的彪悍是有史可循的!」這裡跑題了,只是說所謂的零花錢真的就只是零花錢,許陽給林妹妹買點小玩意討她開心是沒問題的,可是這麼多的西洋畫具,他那點零花錢太不夠了!

整整二百兩銀子,這是許陽殺完價之後的最終價格,最後那箱子書終於還是又做了添頭,五兩銀子在殺價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