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轉運天下指掌間 第36章 洛陽,洛陽

李曦辣手斬殺渭南縣令錢暢之事一經傳出,立刻在京兆府與陝州等關中地區引起了巨大的反響,這些地方都是重修廣通渠一事必定會牽涉到的地區,也就是說,在眼下重修廣通渠已經開始的情況下,這些地方的官府都是要直接跟李曦所在的江淮轉運使司打交道的地方。

說是兔死狐悲物傷其類也罷,說是反感於李曦的暴行也罷,總之在事情傳出來之後,這些地方的官吏們突然就變得人心惶惶起來,魏岳在巡查過了渭南縣的預備情況之後繼續東行,迎來的就是陝州各地官府的不配合不反對政策。甚至於有些性格耿介的官吏,還敢當眾就責問魏岳,一時之間,關中大地人心浮動,就說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亦不為過。

雖然這給魏岳的工作帶來了極大地困擾,但是不得不說,有了錢暢的例子在前,各地的官府雖然有些物傷其類,但畢竟李曦這一記辣手的威名已經是一下子打出來了,地方官員們懾於李曦的淫威,雖然態度極是消極,但是卻沒有任何人敢於再公然與江淮轉運使司唱對台。

而且,就在這個時候,隨著長安的消息傳來,玄宗皇帝默認了李曦的辣手,刑部正式曉諭天下,曰錢暢之罪當誅,而且隨後,太子賓客崔沔因為一再要求皇帝追查李曦殺錢暢事兒被左遷為渭南縣縣令的事情也傳了出來,這便一下子徹底鎮住了地方的官吏們。

在這種情況下,皇帝都已經擺明了完全支持李曦的胡作非為,地方官員中即便是膽子再大、性格再耿介的,卻也根本就不敢不配合江淮轉運使司的辦公了。

經此一事,所有相關人等都已然明白,對於玄宗皇帝來說,眼下漕運的事情就是天下最大的事情,為了漕運,他會用最大的力度來支持江淮轉運使司,支持李曦,所有敢於跟江淮轉運使司對著乾的,那就屬於頂風作案,不管李曦採取什麼措施,他那裡都是絕對支持!

試想,李曦手裡可是握著對五品及以下官員的生殺予奪之權啊,再有了玄宗皇帝絕對的支持,那麼在地方上來講,他手裡的權力便是比天還要大的,又有誰會傻到對他不恭順?

不知不覺之間,風向又開始慢慢偏轉,就連魏岳都有明顯的感覺:他每到一處地方,當地官府總是由主官親自陪同視察,態度畢恭畢敬,在京兆府那邊曾經遇到過的地方懈怠、不拿江淮轉運使司布置下來的任務當回事的狀況,已經是連一次都沒有出現了。

可以說,在這一連串讓人眼花繚亂的驚險事件之後,各級地方官府都迅速的擺正了態度,將籌備重修廣通渠之事,放到了最最重要的位置。而以大唐關中之富庶,以開元盛世期間大唐官員們的能力,要預備諸如民夫、牛馬牲口,以及馬車等等,不過等閑事爾,自然難不住。

於是,在開元二十二年正月的最後幾天里,隨著各地開始出現冰雪消融的現象,代表著冬去春來大地與河流即將解凍,觀眾各地開始忙活了起來。

人員編配、牛馬車輛分派、分段施工等等各項工作,在魏岳與陳慶之的統籌安排之下,已經是全面的布展了開來。只等各地全面解凍,重修廣通渠工程便要全面開始。

就在這個時候,二月二日,玄宗皇帝正式頒布東巡詔書,以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張九齡,吏部侍郎李林甫,御史大夫李適之等人隨聖駕東巡,以太子李鴻,黃門侍郎、同平章事、京兆府尹裴耀卿,以及太府寺卿楊崇禮等人為西京留守。

同日,天子車駕發興慶宮,以太子李鴻、黃門侍郎裴耀卿為首,百官恭送至灞橋之東,次日下午,車駕抵達長安的東面門戶,京兆府新豐縣。

按照原本議定的,江淮轉運使司衙門將由贊事魏岳,以及轉運使司丞楊慎餘留守長安,其中魏岳將和京兆府少尹陳慶之一起負責重修廣通渠事,而楊慎餘則負責處理江淮轉運使司的日常事務,以及與長安各大衙門的聯繫等等。除此之外,還有幾位督漕使也將留守。

而李曦則帶領贊事李逸風,主簿柳榮,以及督漕使楊釗、常風二人,離開長安前往洛陽,其中除了常風之外,其他人都要和李曦一起前往視察三門峽,隨後才會前往洛陽。

而常風是打前陣的,也是唯一一個跟隨聖駕前往洛陽的,在抵達洛陽之後,他將負責梳理洛陽北面和東面的幾個大倉庫,為將來的儲糧轉運做準備。在視察完三門峽抵達洛陽之後,李逸風則將代表李曦沿著漕運之路南下,沿途視察河況,為李曦的南下做好準備。

二月五日,李曦和楊慎餘在渭南縣等到了聖駕,同時也見到了李逸風、柳榮、常風等人,在眾人關起門來由李曦布置了一下具體分工之後,第二日一早,李曦等人便跟隨聖駕繼續東行,要一直到過了潼關才會放慢腳步,視察當地的陸路轉運情況,並且隨後還要去親眼看一看三門天下險,而楊慎餘則直接轉向折回長安城,同時,在得知玉真公主竟沒有隨駕前往洛陽之後,李曦還托他給玉真公主帶過去一封書信。

雖然前往洛陽的官員畢竟只是少數,但玄宗皇帝東巡的隊伍仍然顯得極為龐大,這樣一支龐大的隊伍,極為考驗地方的接待能力,幸好在玄宗皇帝即位之後,像這樣的東巡已經有過不止一次了,所以地方上倒還不至於手忙腳亂。

但是這樣臃腫的隊伍趕起路來,自然不會快到哪裡去,從渭南到鄭縣,不足兩百里,車駕卻足足走了兩天,這對於手上有公務等待處理的李曦來說,自然是有些鬱悶的,因此在抵達鄭縣之後,他們便立刻離開了車駕的隊伍,迅速繼續東行。

二月十日,李曦與李逸風、柳榮、楊釗等人率先抵達潼關,仔細的視察了這一處鎖鑰重地。在過往這些年的漕運之中,因為渭水水淺,而且水位隨著季節不同變化極大,不堪負荷漕運船隻,因此在進入京兆府之後,潼關便是由水路轉為陸路運輸的地方——就在潼關之北,風陵關之西,便是號稱渭水第一倉的永豐倉。

因為這些年來關中地區一直缺糧,雖然漕運的規模不大,但畢竟一直在進行中,因此永豐倉這邊的倉儲設施就維護的比較好,至少李曦看過之後覺得,這倉庫幾乎都不需要什麼修繕,便可以立即投入大規模使用。

二月九日的時候,李曦等人已經去看過了設計中新廣通渠的起點,也即新廣通渠將與渭水和洛水的三河匯流處,現在又看過了永豐倉,那麼在李曦看來,漕運之路中有關京兆府這方面的事情,便已經可以完全甩手給魏岳和陳慶之了。

魏岳在戶部多年,一直都是負責漕運這一塊的,對於廣通渠之事,他又是極為熱心,而且也有充足的技術準備,陳慶之這些年雖說一直都是在壽王李清的府上做個跑腿的官兒,但是他之所以能成為壽王府長史,就說明他的能力肯定是不差的,別的不信,至少對於玄宗皇帝選擇人才的眼光,李曦還是信得過的,他不會選一個無能的長史丟給自己兒子的。

所以,把重修廣通渠之事交給他們兩個,李曦倒是極為放心。

花了整整一天的時間在潼關和永豐倉之間走了一個來回,回到潼關之處的官驛時得到消息,玄宗皇帝的車駕才剛到華陰,於是李曦便決定不再等車駕,明日繼續東行。

出了潼關,便是表裡山河,古之所謂殽函之固,指的便是在潼關以東、洛陽以西的這一大片群山的易守難攻。這一段路,非常難走。

足足花了五天的功夫,李曦等人才終於看到了三門之險。

黃河過潼關,東流兩百許里,即到此地。三門峽谷,兩岸夾水,壁立千仞,怪石嶙峋,地勢險要,河心有兩座石島把河水分成三股,分別稱「人門」、「鬼門」、「神門」,故曰「三門峽」。砥柱正對三門,河水奪門而出,直衝砥柱,然後分流包柱而過,故曰「中流砥柱」。

站在大河南岸由人工在半山腰開鑿出來的一條險峻小道上,看著下面濁黃色的河水洶湧而來,卻被砥柱直接劈開,河水與石柱之間的碰撞,非只激起巨大的白色浪花而已,還帶來震耳欲聾的巨大轟鳴聲。

親眼看到大河上下的驚濤駭浪,別說李曦與柳榮這等書生了,就連高升和李光弼這等身手高強的人物都忍不住變色而嘆。

李光弼走到李曦身邊,指著下面的砥柱,沖著李曦的耳朵大聲喊:「大人,據在下從這裡經過時從當地這些百姓們口中聽說的,每年,光是這根大石柱,就要害死至少百十條人命啊!這河水可不只是鬼門,簡直就是索命之地呀!」

李曦扭頭看看他,滿臉沉重地點了點頭。

這一點,不只是當地的百姓知道,也不只是李光弼這等關心國計民生的武人知道,其實包括李曦在內,朝中很多官員也都知道,但是,知道也沒用。

蜀州乃是天府之國,糧價低就不必說了,便是洛陽這等地方,因為很方便的就能從河東道乃至江淮之地獲得米糧,因此,雖然洛陽乃是東都,糧價卻也不高,一石米不過兩百多錢而已,若是遇到豐年,江淮的米糧下來之後運抵洛陽,米價甚至都能跌落到一石米不值兩百錢。

但是長安的糧價,卻經常的保持一石米四百錢以上,有些時候,比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