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第四章 配田決議

九月下旬,軍戶配田決議始出,組織屯丁、民夫在延陵與青埔之間墾荒,初期墾荒田畝為一百萬,用于軍戶配田之用。

武衛軍將士在東海戰後已經進行了一次配田,在延陵再配十畝,軍戶若不願遷籍至延陵,所配田畝由雍揚府以畝價半金之數收回。中壘軍將士第一次配田大多被世家侵沒,除返還售金外,於延陵再配十畝,軍戶若不願遷籍至延陵,所配田畝數由雍揚府以畝價半金之數收回。

五校軍將士大多為各家私兵,於延陵配田十五畝,為了防止各家出資繼續控制軍戶,若軍戶不願遷籍延陵,則不得參與配田。應配田畝由雍揚府無償收回。

照拂雍揚世家的利益,也為了將雍揚世家的注意始終吸引在延陵荒地之上,最終雍揚府收回的田畝數以市價進行配售。

軍戶願意遷戶籍到延陵縣但是在他處有田產的,田產由雍揚府以市價收回,並且可以在延陵以一畝一金價購得相應的田畝數。

雍揚地價水田一畝約值三金,旱地一畝約值一金,延陵田地雖然尚沒有開墾出來,但是已經確保軍戶不會有折損。延陵土地數十年沒有耕種,地力自然不是其他地方能比。

雍揚衛軍來源有二,一是在東海戰局時大量從流民中徵集的,一是來自各世家塢堡的私兵,軍戶均是貧弱,沒有什麼田產,即使在延陵補足田畝,每戶也只有十五至二十畝田地。

《軍戶配田決議》交到徐汝愚手中之時,鍾籍在旁看到,說道:「政事堂不乏經濟之才。」

徐汝愚諤然問道:「為何有此一說?」

鍾籍說道:「在延陵採取套種復耕來耕作田地,地力消耗太大,必然會造成逐年減速產的現象,延陵之田地,兩年最多只種三季,還有一季用來恢複地力。以此算來,軍戶擁有十五至二十畝田地,除了日常所用,交納賦稅之外,就沒有剩餘了。《軍戶配田決議》中並無減免賦稅一說,依慣例開墾新荒地減免田稅三年,但是三年賦稅的結餘但不足彌補軍戶在延陵修建屋舍之耗。以此可見政事堂計算的精確了。」

徐汝愚看向梅鐵蕊,梅鐵蕊坦然說道:「若是旱田,真是子籍所說的那樣。」

徐汝愚笑道:「你與德潛也真是不簡單。」掉頭看向鍾籍,問道,「子籍,你精通經濟計算,若是將所配田地都開墾成水田,尚需調用多少人手?」

鍾籍說道:「不妨先遣屯丁、民夫修建屋舍,然而召納軍戶一同參與開墾,至明年春頭,這百萬畝水田應當都能開墾出來,趕上春耕。只是都為水田也有弊端,可配少許田地,教種桑茶等物。」

梅鐵蕊笑道:「子籍在延陵幫時,就使得延陵幫富甲一方,由子籍在此替汝愚經濟四縣事務,我等放心了。」

於四縣設立戰區,日後加深府縣改革,四縣就會單獨設立一個府。

清江府的府縣改制進行得遠比雍揚徹底,除去清江邑北部、崇義東部與北部、樂清東部與北部地區沒有進行府縣制改革,其餘地區新設置溧水、懷玉、北陵、風陵、雁潭、玉案、雲烏七縣,加上原有撫州、崇義、樂清、宣城、清江五邑,共有十二個縣。十二個縣分為三片,以溧水、懷玉、北陵、風陵、宣城、雲烏、玉案七縣為一區,這也是徐汝愚在清江府的勢力中心區域,其中雲烏縣歸百夷自治。

樂清、雁潭、撫州三縣為一區,此區主要作為盤距溫嶺城中普濟海匪的防禦縱深,撫州新城選址相比舊城址則向東南遷了數十里,更接近樂清城。百夷一族承擔了雁潭、撫州、雲烏三城的修建,即讓許伯英寬慰,又讓他感到羞愧。所幸他現在與子陽秋一同被困在泉州,卻是顧明山在主持樂清這一區的政務,承受明昔、梁寶對他過分剝奪自己族人的報怨。因為溧水城不為這三座新城的修建支付一分薪金,就是建城的材料也大多由百夷族人開採。百夷為此遣出武陵山中近半數的勞力。

崇義、清江二縣設為一區,由班彪主持政務,兩城都是在荒城上修復,以田畝支付兩地役工的薪資,本可以在兩縣的北部再設置兩至三個縣,但考慮到多種因素,終究放棄,府縣制止於清江、崇義兩縣。

徐汝愚勢力所轄,五個區域的輪廓已經顯現出來,但是卻形成溧水河谷與雍揚兩個中心,徐汝愚的勢力也將以兩個中心向外擴張直到連成一片,但是兩個中心區域之間競爭的潛流怕是一刻也不會消停吧。

但是相對於雍揚的強敵環伺,溧水則輕鬆許多。

雍揚北面是東南的霸主陳族,西面乃是宿敵白石許伯當,南面與祝家的吳州府隔江相望,近期幾無擴張勢力的可能。

清江除去北面祝家的歷陽府外,東面樊家餘杭府的精兵被牽制在近海地區,溫嶺城雖說盤踞著普濟海匪,卻是徐汝愚當前著重應對的強敵,只要再次獲得對普濟海匪的勝利,溧水的勢力向東面大舉擴張幾乎是肯定的;西面越過懷玉則是世家宗族並爭的荊郡;南面越過武陵山則是南閩的漳洲府,漳洲比以前的清江情形好不了多少,在南閩尋找良機是必然的。

雍揚唯一與溧水相抗的,則是他的財力不是溧水能及的,龐大的財力支撐著近兩倍於溧水的軍備。

雍揚府將自己命運與家族命運與徐汝愚捆綁在一起的人,當然希望徐汝愚所轄勢力的重點傾向於雍揚府,對延陵四縣的開發自然十分重視。非但梅鐵蕊、沈德潛有這樣的自覺,就是政事堂諸公也無不希望政事堂最終對徐汝愚勢力所轄的政制運作發揮主導性的作用,自覺或不自覺的支持徐汝愚的軍制改編。

《軍戶配田決議》雖然限定了軍戶最終可獲得的田畝數,這一限定保障世家可能獲得的利益,政事堂諸公都不會讓步的,但在技術還是給予徐汝愚相當大的支持,配田所配為旱田或是水田,《決議》避而不談,在日後對延陵的財政支持也沒有產生多大的阻力,便可知一斑。

若是沈德潛不來延陵主持四縣政務,那鍾籍便是當然之選,梅鐵蕊焉能此時不說幾句中聽的話?

鍾籍也是心思靈透之人,自然明白梅鐵蕊的用意,心想:徐汝愚現在極少干預政務,自己雖然得到徐汝愚賞識,但是沒有梅鐵蕊與沈德潛的支持,在濱海四縣獨當一面怕是阻力不會小。說道:「子籍都是仰仗政事堂諸公的教誨。」

徐汝愚掃過他們倆人一眼,說道:「邵先生、德潛、還有你們都是心思靈巧到極點的人,唯有伯英、張繼、明山先生合我的心意。」

梅鐵蕊見徐汝愚喝斥臉上卻無慍色,也就沒什麼。鍾籍誠惶誠恐的謝罪:「鍾籍逾越本分。」

徐汝愚說道:「延陵令為靜海四令之首,子籍若要出任延陵令乃是日後的靜海府守,全看你主持遷民墾荒的功績,我決定不了,鐵蕊也決不了。」

十月上旬,配田雖然沒有實際進行,因為軍戶集中,統計大體完畢,配田六十七萬餘畝,收回三十三萬畝,收回之田畝進行預售,抵消所出,府庫得利二十萬金。五校軍軍戶大都參與配田,令徐汝愚放下高懸不落的心,雍揚各世家對軍制改編終是沒有惡意阻撓。

沈家、梅家、許家將應得配售的田畝份額讓於殷實的民戶,以犧牲短利換取長遠的政治聲望,不由讓遠在清江的邵海棠暗罵「老狐狸」。

十月中旬,軍戶陸續向延陵北部遷徙,五校軍家眷多為各個世家的附民,極少有田宅私產的,沒有處理田產屋舍的耽擱,第一批五萬遷民,以五校軍家眷居多。從遷民開始,雍揚私兵的歷史就算結束了,五校軍便真正溶於徐汝愚直系軍隊之中,但是要達到與武衛軍一樣的戰力,尚需時日進行整合,當然私兵的個人戰力是新征入伍的平民無法比擬的,這也是徐汝愚不完全解散私兵而對之進行改編的原因。

十月十四日,雲清虛一行從宛陵返回,取道泰如府,來到延陵城中。

十月初張仲道提槍匹馬穿過龍游邑的境內取道毗陵府去宛陵參加其弟張季道與陳漱玉的婚禮。過龍游城時,張仲道在緊閉的南城門前踟躕半日,見城中終無人有膽出來相會,大笑三聲離去。此次與雲清虛一道返回。

張仲道未進徐汝愚在延陵城中的宅邸,便大聲叫嚷:「汝愚,此番你定要許我大醉三日不可。」

徐汝愚大步跨出宅門,望著張仲道身後俊臉若削、神色堅毅的肖烏野,揖以長禮,說道:「日夜相盼,終得以相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