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卷 婀娜我自痴 第二十七章 大結局

大宋永和五年。

楊浩當國,經過五年的發展,金陵重又恢複了往日興旺繁華的氣像,而且尤有過之。秦淮河兩岸,別墅河房,雕欄畫檻,綺窗珠簾,富麗堂皇。夜晚的時候,燈船來去,宛若火龍,船內絲竹歌吹,自聚寶門至通濟門水關,喧鬧達旦。

大街上,織緞、綾裱、羅硝、縐紗、絲棉、絨線、頭巾、荷包、顏料與染坊,一家家店鋪比肩而立,往往是一個上端行業的興起就會帶動一條龍的行業興起,金陵百業興旺,生機勃勃。

就拿眼前這家門臉極大的綢緞莊子來說,五年來三次擴張,仍然是供不應求,綢緞莊中那些昂貴華麗的絲綢大多都是外銷的,北朝需要、南邊的大理、交趾也需要,最大的客戶有兩個,一個在東,一個在西。

西邊那個是河西鹽州的一個李姓大商人,這位李公子在金陵設點,長年收購,經過他手的絲綢、瓷品據說遠銷天竺、大食、大秦甚至更避遠的西方國家,僅他一人每年的採購量就達到了一個驚人的數字。

另一個大客戶來自東面,飄洋過海遠來自東瀛。這位大客商姓薛,操著一口地道的汴梁口音,不過他的真實身份卻始終叫人摸不清,有人說他是一個極了得的江洋大盜,理由是有人曾經見過長江、秦淮等幾條河道上混口食的船幫老大,在他面前都畢恭畢敬像個孫子似的。

又有人說他是日本國一個大領主的女婿,挾天皇以令諸侯,在那島國上勢力以大,並且壟斷了該國所有高級消費品的採購微銷售,理由是曾經有海商見過他在日本國威風八面的樣子。還有人說此人實際上是一位大宋皇室的內侍總管,理由是這廝沒蓄鬍子,而且有人見過他出入大宋皇城。

眾說紛紜的,也不知道他到底是什麼身份,管他呢,這人雖不明來歷,可他的金銀卻不是假的,隨著大宋這幾年日漸興旺,市面上最短缺的不是物資,而是貨幣,雖有西域的、南洋的金銀不斷流入,還是不能滿足日益豐富的物質流通需要,而此人在大宋各地都有生意夥伴,交割貨物一概以成色極好的黃金白銀支付,那可是所有商家和地方官府最歡迎的客人。

絲綢生意興旺,隨之而來的,蠶桑養殖、織染、刺繡、制衣等上下游整個行業就得不斷擴張,更何況,官家已把杭州灣列為五大海上貿易通商口岸,唐家製造的大海船每日進進出出絡繹不絕,豈只是絲綢,瓷器、茶葉、首飾,各種商品現在都是供不應求,手工業者如今是大大增加,崔家在江南建造的幾家大織染坊,每處招工已不下數千人。

金陵最繁的雞籠坊,一行四人緩緩而行,東張西望,看來十分的悠閑。瞧他們模樣,這是一對夫婦和一雙僕從。走在前邊的,是一個年約三旬,氣度雍容的男子,面如冠玉,眉目俊胡,顧盼之間,自有一種居上位久矣的氣派。

在他旁邊,是一個身穿碧羅衫兒的美麗女子,長身玉立,纖腰弱柳,正是女人家風情容貌最成熟美麗的時候,面上雖罩著一層薄紗,但是俏麗的五官仍然若隱若現,更顯嬌媚迷人。

後邊跟著的是兩個青衣男女,男子二十上下,身著仆裝,肩上鈄挎一個包袱,舉手投足卻是氣宇軒昂,另一個青衣女子面上也罩著輕紗,步履輕盈,身段娉婷,雖然梳著雙丫鬟,可那模樣,較之大戶人家的閨秀千金還要優雅高貴。

金陵百姓見多了達官務人,一瞧這四人氣質,就曉得是一戶極尊貴的人家,閑來無事,遊逛市井,所以那些沿街叫賣,店前拉客的生意人便不敢上前打擾,四人自顧行走,倒也逍遙自在。

一路走過,只見各色店鋪琳琅滿目,「抽絨老店」、「勇申布莊發兌」、「糧食的豆谷老行」、「銅錫老店」、「梳篦老鋪」、「畫脂胭粉名香宮皂」、「靴鞋老店」、「西北兩口皮貨發售」、「遼上京鑌鐵刀具店」、「大秦珠寶首飾鋃鋪」等比比皆是,還常有高鼻藍目的異國人物擦肩而過。

碧衣美人兒依在那年約三旬的貴人身邊,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品評著沿街的店鋪:「自從官人於科舉之中另開工科、理科,百業傑出人才亦可從政為官,這幾年咱大宋的新鮮玩意兒可是層出不窮,官人你看,這家鋪子的主人就剛剛研製出了一種工藝極精的彩色妝花緞,還有帶縐紋的銀條紗,雖訂價極高,卻是供不應求呢。」

三旬貴人微笑點頭,美人兒拍手笑道:「真好,富麗堂皇,雖不及長安莊嚴氣象,但繁華猶有過之,別有江南風味,此行不虛呀。」

她妙眸一轉,又吃吃笑道:「可惜了,最好動的子渝姐姐又懷孕了,還是沒福氣隨官人巡遊天下,嘻嘻,子渝姐姐也是真能生啊,五年生了三個兒子,照變么生下去,折楊兩家加起來都要瞠乎其後了。」

貴人輕咳一聲,苦笑道:「這個……子渝……呵呵,子渝也的確是太能生了些,罷了,以後我與她親熱該多用雙修之法,不然的話,這一輩子她連宮門兒都不用出了。」

身後的一對青衣男女聽了,眸中也露出忍俊不禁的笑容。這一行四人,自然就是楊浩、竹韻、穆羽和馬燚。

竹韻笑道:「可是駙馬家裡卻是一連生了兩個女兒,把個羅老頭兒愁得鬍子都揪掉了一大把。想給駙馬納個妾吧,又怕你見了心中不喜。

楊浩笑道:「老羅家裡子孫滿頭,克敵不生兒子,也沒甚關係吧?我看老羅可沒你說的那麼不堪,克敵任幽州留守兼管駐女真五衛兵馬才不足三年,老羅就整日介跟我嘀咕,想讓克敵調回長安,說他想那對小孫女了。」

竹韻哼道:「羅老頭口是心非罷了,對了……」

她忽地止步,似笑非笑地看向楊浩:「據我所知,遼國那位耶律雅公主迄今仍是雲英未嫁,駙馬一到幽州,她就尋個籍口跑了去,官人著駙馬鎮守幽州,可是別有打算呀?」

楊浩摸摸鼻子,乾笑道:「我那妹子可是大長公主,就算克敵真要納妾,對方的身份也不能太低了不是?這個嘛,還要看緣份,接下來如何,我可管不著了。」

竹韻撇撇嘴,輕哼一聲,眼見前面到了十字路口,竹韻身形一頓,說道:「官人雖令儀仗緩行於後,不過算算時間這時候也差不多該到了,咱們這便去行宮么?」

楊浩輕輕搖頭,佇足沉吟片刻,說道:「你先去行宮,多年不曾涉足金陵了,故地重遊,我想單獨走走。」

竹韻應了一聲,翩然轉身,人群中早迎過一群扮做普通士子文人、販夫走卒的侍衛來,又趕一輛馬車,竹韻登車,剛剛進入車中坐下,忽又一掀轎簾兒,探入螓首,帶著促狹的笑容道:「官人,阿古麗不日將來金陵朝覲敘職,你打算…拿人家怎麼辦呢?」

楊浩的神氣兒有點古怪,摸著鼻子道:「什麼怎麼辦?」

竹韻輕哼一聲道:「人家對你的心思,瞎子都看的出來了,你道我們不知道么?人家替你鞏固隴右,穩定甘州,現在功德圓滿,又把大權交出來,任由你委派流官。一個女兒家,能有多少青春可以磋砣?冬兒、子渝,還有焰焰她們可是首肯了的,你楊大官人若真是個鐵石心腸呢,那就當我沒說好了。」

竹韻放下轎簾,一行侍衛護著馬車離去,楊浩搖頭一笑,這才轉向穆羽,沉聲問道:「交代你做的事做的怎麼樣了?」

穆羽忙上前一步,一邊隨他前行,一邊說道:「遵官家囑咐,臣隨太子與太傅先去了幽州,太子很喜歡那兒,未出關中前太子還整日哭鬧,說是想念官家和皇后娘娘,現在已經好多了,吃得下、睡得著,駙馬送了太子一匹小馬,太子年紀雖小,可彎弓射獵,本領卻是不小。」

楊浩欣慰地一笑:「甚好,讀萬卷書,還得行萬里路才是,決不能讓儲君長於深宮,養成晉惠帝那般不是白痴,勝似白痴的皇帝,鬧出『何不食肉粥』的笑話來。諸皇子,今後慈從此例,每個太傅,每年換攜一位皇子,半年居於宮,半年行於外,要設成常例。」

穆羽道:「是,之後臣去了上京,遵官家吩咐,向蕭後娘娘遞交了國書和私信,不過……不過官家的囑咐,臣只完成了一半……」

楊浩眉頭一蹙,訝然道:「完成了一半,此話怎講?」

穆羽苦笑道:「官家約蕭後娘娘會唔,商討兩國進一步開放邊市、擬定詳細的貿易律法一事,蕭後娘娘答應了。不過……官家著臣交給蕭後娘娘的東西,娘娘只收下了一半。」

「哦?又是一半?」

穆羽說著,摘下身上包袱,取出一封錦匣,楊浩接在手中,打開看了看,又仔細想了想,漸漸露出會心的笑意,胸有成竹地道:「你把錦匣收好,待朕會唔遼後時,一定要帶上。」

這幾年,宋國完全開放了榷場和邊市,對各種商品的輸入和輸出不再設置種種障礙,隨著磨合期過去,兩國邊境貿易日趨興旺,在宋國的貿易總量中已佔了五分之一,而在遼國那邊甚至達到了二分之一強。

茶葉、鐵鍋、布匹等物資暢通無阻,關稅很低,這且不說,楊浩還大力扶持北朝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永和二年,朝廷兵發交趾,歷時八個月的戰爭,滅了叛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