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八千里路雲和月 第四章 主動請纓

趙匡胤忍住了因契丹內亂、幽雲十六州對他產生的強大誘惑,決定仍按既定國策先南後北,同時抓住這個機會,立即兵。宋征討唐國、一統中原的最後一戰,比歷史上本來的時間提前一年開始了。

然而,派誰去承擔這個重任呢?

曹彬是必不可少的,他如今不但是樞密承旨,而且在宋國大將之中,沉穩老練、有勇有謀,最具帥才。另一個最恰當的人選是潘美,潘美是大宋戰將之中最鋒利的一把尖刀,曹彬善守、潘美甚攻,兩人一向配合默契,他們聯手必然所向披靡。

但是潘美此刻在閩南還沒有回來,原蜀國境內正有一支人馬造反,如今反賊已逾萬人、並且大有滾雪團一般越來越形壯大的聲勢,這種時候剛剛歸附的閩南絕對再亂不得,否則兩地烽煙並起,遙相呼應,還談什麼討伐唐國,潘美如今只能坐鎮閩南。

一統中原之最後一戰,這是立開結疆拓土之功的難得機會,更是名載史冊的重大機會,誰不眼熱?党進、呼延贊兩員虎將都搶著站了出來,趙匡胤卻不禁搖頭,他們是禁軍將領,負責京畿和皇城的安危,除非御駕親征,否則怎可輕易把他們派遣出去,何況這兩員虎將勇則勇矣,但是他們慣於陸戰,馬戰步戰皆是一方之雄,可是水戰……這兩位馬軍步軍的統領大根本就不挨邊兒。

這時候,又一位官員按捺不位出班請戰了,令人驚奇的是,他竟來自文臣隊列,位居其,一襲黑紋燙金的蟒龍袍,兩支尺半的如玉帽翅,身材魁偉,步履從容,正是當今晉王兼開封府尹趙光義。

「陛下,臣弟請領大軍,為陛下開疆拓土,踏平唐國。」

趙匡胤一怔,有些啼笑皆非地道:「皇弟,你……你怎也出來胡鬧,你以開封府尹身份領兵南下,不是讓天下笑我朝中無人了么?」

趙光義躬身說道:「為陛下開疆拓土,是臣弟夙願,此戰之後,中原已無戰事,臣弟願辭開封府尹一職,統兵南下,為陛下再立武功。」

趙匡胤眉頭微蹙道:「皇弟,中原諸國之中,以唐國實力最盛,李煜雖然昏庸,然唐國不乏驍勇武將,這一番南征十數萬大軍舉戈南下,所耗米糧無數,事若不成,後果何其嚴重,皇弟身為開封府尹,操持政務固然得心應手,但……」

趙光義舉芳長揖道:「陛下,臣弟昔日亦曾追隨陛下,臣弟自幼追隨陛下,躡足行伍。眼見陛下馳騁沙場,北戰南征,臣弟便有戎馬之夢。惜自陛下蒞登至尊,臣弟便解甲而踞開封,如今已逾十載矣。渠州李仙扯旗造反時,臣弟便想請辭開封府尹,為陛下赴蜀剿匪,惜被翰林學士、蓬州知州朱昂大人捷足先登,如今朱大人統御廣安軍連戰連捷,臣弟豈甘人後,臣弟本武將出身,多年來卻不曾為陛下立寸土戰功,深以為憾,今征江南,臣弟切切懇請,望陛下恩准。」

趙光義說的懇切,趙匡胤不禁語塞。朱昂是個徹頭徹尾的文人,以翰林學士、蓬洲知府的身份可以兼御廣安軍赴四川平叛,而二弟本就是武將出身,怎好以他是知府身份婉拒?

正猶豫間,樞密承旨司馬邵本出班附議道:「臣以為,正因唐目非蜀漢可比,更需一威望德隆之人,方可統御諸軍,如此,才可保障各路大軍指揮劃一。前番魏王殿下曾代天巡狩江誰,借陛下龍威,解危於倒懸,一舉解決了開封糧難。如今魏王乃陛下手足,代陛下征討唐國,也必可鼓舞三軍士氣。且況魏王追隨陛下久矣,長於軍中,精通武略,此番若為伐唐之主帥,料想三軍無不敬服。」

趙匡胤目光閃動,沉吟不語,党進見狀,急忙上前為皇帝解圍道:「陛下,臣雖不習水戰,但此番南下,亦非只有水軍可戰,陛下就派党進去吧,党進雖是一隻早鴨子,長江、秦淮,在俺老黨眼中,也只當它是一條泥塘,趟它幾個來回絕不成問題。」

趙光義看了党進一眼,微笑道:「黨將軍之驍勇善戰,舉朝誰人不知,只是伐唐之戰,宜不宜緩,不知黨將軍若統兵伐唐,多久可以拿下金陵,把李煜帶到陛下面前請罪呢?」

党進不由一怔,這種事誰敢保證,那時節若是碰上一座堅城,再碰上一個善守的將領,只要城中糧草充足,打上一年兩年也是常有的事,此番南征,身為大將竭盡所能就走了,要他拍胸脯保證多長時間可以拿下唐國,他如何做保?

党進思忖片刻,猶豫道:「末將……末將恪盡職守、奮勇殺敵也就走了,拿下金陵城么……這個……兵家之事變幻莫測,現在說些甚麼哪有做得準的,若是末將去打唐目,俺想………俺想,若是戰事順利,明年這個時候,當能攻取金陵。」

趙光義微微一笑,轉看向趙匡胤,泰然高聲道:「陛下若允臣弟統兵南下,臣弟保證在三個月內之內踏平唐國,使之版圖盡歸於宋。」

「三個月……晉王,君前無戲言吶。」

「臣弟願立下軍合狀!」

「晉王真不愧為陛下胞弟,龍兄虎弟,氣魄不凡,晉王殿下允文允武、性情豪邁,依稀有陛下之風範,這是朝廷之幸,大宋之幸啊,魏王既有此心,陛下何妨成全呢。臣贊成魏王統兵……

左諫議大夫杜接欣欣然地站了出來,舉劣致禮,表示附議。群臣議論紛紛,頃刻之後,中書舍人程秦章,古僕射楊掬、判兵部事徐引陀知懈御史知雜事李玄哲、鐵騎左右廂都指揮使李懷忠等多位文武大臣紛紛出班響應。

趙匡胤臉色微微一變,他的目光從這些們文武大臣身上一一掠過,每看過一個人,目光便深邃了一分,只是他坐在高高的御座上,沒有人敢直視皇帝的容顏,沒有誰能看得到他意味深長的目光。

趙匡胤輕輕吸了口氣,轉看向文班之,那裡還站著盧多遜、薛居正、呂輸慶三位宰相,趙匡胤微笑著問道:「晉王主動請纓,願伐唐國,不知三位宰相意下如何?」

三人互視一眼,猶猶豫豫走上前道:「臣等……沒有異議。」

趙匡胤面無表情,又復轉向剛剛回京,且官升一級,成為大宋朝財神爺的宋公明,問道:「羅卿之意呢?」

羅公明眼皮一抹…拱手說道:「臣以為,不管哪位大將統兵南征,有陛下運籌帷幄之中,何慮不能決勝於千里之外呢?」

趙匡胤沉默有頃,豁然大笑道:「好,好,晉王既是眾望所歸…那這江南行營馬步軍戰棹都部署的官職,聯就授予你了,由你統御三軍,討伐唐國。至於請辭開封府尹么,一時也無合適人選,晉王治理開封得心應手,聯還離不得手,這樣吧,晉王離京期間,由趙光美權知開封府尹事,府衙佐輔佐,待晉王功成歸來,再做計較。不過……晉王可不要忘了自己立下的軍令狀啊!」

「臣弟遵旨。」趙光義欣然撩袍跪倒,行了一個隆重的大禮。

朝會一散,眾文武退朝,趙光義回到開封府,在清心樓中剛剛坐定,宋琪、程羽、賈碳、程德玄等人就匆匆跑了來,一見趙光義便驚慌道:「千歲,你竟請辭去了開封府尹之職?」

趙光義呷了口茶,淡淡一笑:「慌張甚麼,本王經營開封府十餘載,換了誰來能馬上控制這裡?」

宋琪急道:「可是……一時不能不代表一世不能…千歲雖藉良機,似有隻圖戰功之意,陛下未必不會心生警惕,陛下春秋正盛,若是有意更換府尹,新任開封尹便做個十載八載也未嘗不能,陛下令千歲權領大軍,這江南行營都部署的官職可是臨時的,戰事一消兵權自然解去,各部兵馬仍歸各處,到時候豈不兩頭落空……」

趙光義微微一笑,泰然說道:「我知陛下深矣,陛下兵鋒南向,一俟得了江南,就要磨刀霍霍意圖染指幽燕,天下一日未定,陛下就不會輕棄本王的。」

站在趙光義身後的慕容求醉也微微一笑道:「諸位同僚何需驚慌,這開封尹雖然位高權重,然而也未嘗不是一個限制,千歲苦心經營十年,視線還不是只在這開封府內?開封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藉由這個身份在開封紮下牢牢的根基,結交滿朝大臣。

十年功夫,能結交的已經結交下來了,結交不得的再坐下去也是枉然。如今官家開始重用盧多遜,用不了多久,又是一個趙普,不肯歸附千歲的,還是要匯聚到他的門下跟千歲打擂台,既然如此,何不趁著朝中如今還是千歲一家獨大,儘早掌握一個新的權位,以使羽翼更形豐滿?若無戰功,那些目高於頂的百戰之將誰肯臣服呢?」

程羽怒道:「這麼說,是慕容先生為千歲獻計了?就算如此,你怎可盅惑千歲立下軍令狀,須知一勝一負,兵家常事,誰能保證千歲此去必能旗開得勝,三個月內,平定江南?」

趙光義介面道:「仲遠不可冤枉了慕容先生,立下軍令狀,只是本王迫於形勢,臨時起意,與慕容先生無關。」

程羽氣極敗壞地道:「千歲……」

趙光義微微抬手制止了他,淡淡一笑道:「就算立下了軍令狀,大哥他……又能把我怎麼樣呢?」

趙光義之看趙匡胤,實比趙匡胤看他要透澈了幾分,這位大哥一代人主,雄才大略,指點天下,舉重若輕,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