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如日之升 第249章 圖謀天下

時間飛快,又是月余過去,這一天,天色陰沉沉的,草木已經開始凋零,風卷著落葉盤旋在街頭巷尾。不是好天氣,街上的行人也少了許多,吳國大王慶忌卻和孫武、掩余、范蠡、文種等人站在望齊門的城頭,迎著風,眺望著遠方,成秀的第一批糧隊已經成功返回吳國了。

看著長長的車隊,文種喜悅地道:「成秀還真有辦法,呵呵,他回來的正是時候,姑蘇城中的儲備糧食,和越國運來的六千石米糧用來支撐我吳國百姓和移民半年食糧遠遠不夠,目前陸續趕往我吳國的天下百姓仍絡繹不絕,必須增加足夠的儲備,若是沒有成秀運回的這些糧食,我這少司徒可要一籌莫展了。」

范蠡和文種到了吳國之後,驟然被提拔到實權僅次於相國和大司徒的重要位置,確實在吳國引起了莫大轟動,但是這兩人不負慶忌厚望,甫一上任,就展示了他們殊於常人的才幹,一個月的功夫,閑言碎語便已漸漸消失,即便仍有人心中不服,對他們的表現也無可指責,這令慶忌大為欣慰。

治理一國事務極為繁雜,而范蠡和文種尤其擅長治理政務、民生,這方面恰恰是掩余、孫武這種自幼生於世族公卿人家的子弟比較欠缺的方面,在他們的輔佐下,相國孫武和大司徒掩余把吳國打量的井井有條,各項事務已經上了軌道,吳國已經開始重新煥出了活力。

由於范蠡和文種的示範作用,各國中鬱郁不得志的士子們也為之心動,已經有人趕來吳國,相信過了這個冬天,到明年開春之後,陸續趕來報效的士子們會更多。

官吏的考核任命是由慶忌自己一手掌握的,本著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原則。同時又不挫傷各國投效士子的熱情,但凡趕來投效的士族子弟,慶忌經過初步考核之後多少都會委以一個職務,並且取了一個很新鮮的名稱,叫「試用期」,試用期內表現合格的留任,表現優異的提拔,不稱其職的罷免,這樣一來誰也無法非議,又剔除了濫竽充數的庸碌之士。

吳國重建,有這些英才輔佐原本不難,難處在於如何迅速提高吳國的綜合實力。吳國的底子和中原大國比要薄弱得多。又經過了幾年的戰爭消耗,目前最困難的就是人口不斷增加,但是糧食供應卻跟不上。慶忌又不願因此放緩壯大吳國的速度,這一來成秀的使命就變得至關重要,為了讓他安心於採買糧食的事情。慶忌沒有逼迫他在一個月之內找到成碧,輕重緩急他還是分得清的。

此刻,成秀的第一批糧食已經順利運到了吳國,這意味著他已經成功地打通了一條通道,後續的糧食自然會源源不絕,根據成秀呈報的數字,靠著這批糧食讓吳國安然捱過今冬明春是不成問題的。至於其後,只要有人開荒墾田,只要吳國免於戰亂,在這遍地沃土處於荒蕪、人口稀缺的年代,是不虞有糧荒危險的。

「大王,國庫中的財寶器物,折算成銀錢後,目前除了購買糧食,還交付給任家一筆。做為朝廷的貼補資金,由任家鑄造各種農具售賣借貸與農家,此外還交付呂家一筆訂金,由其在各國購買耕牛。剩下的錢,臣打算……」

遠方的運糧車隊越來越近,文種又開始喜勃勃地算起了帳。他自擔任少司徒以後,花了七天功夫領著本部人員將國庫物資盤點了個清清楚楚,然後就像一個精打細算的管家婆似的,每一筆錢的花銷,他都要仔細匡算付出與收益。若是覺得支出與所得不成比例。或不是當務之急的需要,他決不批出一文錢。以致於在姑蘇城的公卿大夫之間得了個吝嗇文的外號。

「剩下的錢,仍然購買糧食。」

慶忌打斷他的話,緊了緊披風,回頭笑道:「子禽。你好好匡算一下。扣除必要的儲備,其他的錢全部由成秀購糧,成家儲備的糧食買光了。就高價購買列國富紳豪族和大糧商手裡的存糧文種一呆,說道:「大王。臣仔細算過。成秀這幾批糧食一到。就能解決咱們吳國今冬明春的糧荒問題。在此之後,原有的種植規模、加上移開拓荒、屯兵開荒、出海捕魚。這種種措施齊施,即便依據去年處於戰亂時的糧食產量統計,吳國也足以自足,勿需購買糧食。」

慶忌指著他笑道:「子禽的帳倒是算得明白。寡人來問你,我吳國如果要像齊晉一般成為天下大國,如何才能辦到?」

這個問題涉及面可就廣了,要成為一個天下強國,不外乎政治、經濟、軍事等幾個方面的強大。但是每個方面背後都有更深層的問題。文種思索著,正考慮該從何說起。慶忌已道:「子禽不必長篇大論。寡人只問你。吳國若想成為天下強國。憑著吳國現在這樣的人口條件。即便兵精糧足,能否震懾天下?」

在冷兵器時代,人數的多寡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彼此的力量強弱。以吳國現有人口,即便屯糧如山,家家富足,也難以稱雄於天下,是以文種立即答道:「不能!」

慶忌道:「這就是了。當今天下,衡量一個國家強大與否的重要標準。就是該國人口的多寡。人口眾多,才能保證各種作物的種植、保證有充足的人口服役納賦、保證國家農工商學各個方面有可用之人。保證臨戰時有充足的兵源。反過來,一個富國強國,國家安定,百姓富足,嬰兒出生的才多。肯定居該國安心務農經商,從工服役的人家才多。反過來也能證明該國的強大。」

他說到這兒,眯起眼睛看看越行越近的車隊,然後一指孫武,問道:「長卿,寡人給你五年時間,能否給寡人練出一支令行禁止、軍紀嚴明、臨戰英勇的軍隊?」

孫武略一思忖,肯定地答道:「能!」

慶忌又轉向文種,說道:「子禽,寡人給你五年時間。讓你放手施為,能否給寡人辟出良田萬頃,做到府庫充盈,百姓富有?」

文種素來小心,反覆地想了想,才道:「若我吳國能暫息刀兵,容臣好生調理,讓百姓休養生息。以我吳國如今國策,臣辦得到。」

「好!少伯啊,長卿和子禽只需五年時間,就能讓寡人兵精良足。寡人也給你五年時間,能否讓我吳國文臣武將、士子如雲?能否讓我吳國壯丁百萬。士農工商各行各業人才濟濟?」

相國之官,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具體負責的內容非常繁雜,從國家方針大計到世俗生活到農田水利,再到教育普及。無不在其治理之列,如今孫武為相,但主要側重於軍事,民政多由范蠡負責,那麼教育問題和人口問題也就由他負責,所以慶忌向他問。

范蠡腦中靈光一現,隱約捕捉到了慶忌的思路,可是這時慶忌正在問話,他也無從細想。只得眉頭一皺,搖頭說道:「五年時間,完成大王的要求,難如登天。管子有言,一年樹谷,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若要人才濟濟,須得廣開府學與私學,向民眾教授四術六藝、王官之學,術藝普通,方出才智之士。如此算來,至少也得數十年乃至上百年光景才能有成。」

四術六藝,王官之學,就是諸子之學的起源,諸子之學皆源於官學,儒家出於司徒之官,道家出於史官,陰陽家出於羲和之官,法家出於理官,名家出於禮官,墨家出於清廟之官,縱橫家出於行人之官,雜家出於議官,農家出於農稷之官,小說家出於稗官。

諸子百字淵源流長,各有所出,早已具備了深厚的理論基礎,那些諸子百家的名士聞人,都是繼承發展了前人學說,並發揚光大而已,並不是在春秋戰國幾百年之內,從無到有突然產生了許多門類的高深學術。

那時公卿士子皆有官府所辦的府學學習知識,教授私學的雖然後來是孔丘最為出名,但是他並不是開辦私學的第一人,當時民間私塾在各國已經具有了很大規模,所以范蠡把它也列為了官學不足的補充。

范蠡又道:「至於要做到丁役充足,就算現在便開始鼓勵婚姻、生育,也得二十年方能有成。要有丁壯百萬,便是從此不動刀兵,專心生產,發展民力,怕也得百年以上。」

慶忌道:「這就是了,寡人有你們這些當世英才輔佐,便有希望壯大吳國。然而要想壯大吳國,限制吳國國力發展的各種因素中,你們最難解決的、需要最長時間來解決的,便是人才和人口。既然我吳國自己培養人才曠日持久,那為什麼不吸納列國人才呢?

在寡人朝中,長卿來自齊國、英淘來自魯國、子禽與少伯來自楚國,你們如今皆是寡人的股肱之臣,寡人希望能招納天下更多的賢才成為我吳國朝廷中的棟樑。再說民力,既然我吳國自己增加人口丁壯毫無取巧之處,非百年之功不能奏效,那為什麼不能吸引列國百姓移民於吳,為寡人所用呢?」

掩余疑惑不解,插口道:「大王,我吳國如今不是正在招賢納士,吸引列國移民嗎?」

慶忌道:「不錯,可是寡人猶嫌速度慢了些,百姓移民自列國趕來需時良久,僅憑我吳國開荒賜田的優惠國策,未必能使足夠的人家下定決心遷移來吳。目前晉國南下受阻於秦楚、齊國南下受阻於魯國和東夷,列國諸侯之戰,恐怕很快就要偃旗息鼓,休兵議和了。到那時,有心遷移而尚未動身的百姓便會重新定居下來,我吳國便招納不到足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