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合縱連橫 第191章 楚都吳營

郢都楚王宮空蕩蕩的大殿上,傳出吳王姬光憤怒的咆哮聲:「伯嚭無能!用刺客,時機、地點、機會,缺一不可。而他竟如此草率,寡人將如此重任託付於他,他竟只派一死士潛入山中貿然動手,真是愚蠢至極,楚王如今必起戒心,還能再得機會嗎?」

殿下眾將臉色凝重,眾皆不語。相國伍子胥目光微微一掃群臣,出班奏道:「大王息怒,伯嚭行事一向謹小慎微,非萬全把握,決不輕易動手。這種貿用奇兵的手法,不像是伯嚭所為,還是待他信使返回再說吧。」

姬光鐵青著臉色,狠狠一拂袍袖:「不是他又是哪個,如此迫不及待想殺楚王的,除了我們,唯有齊晉,而齊晉兩國未必反應如此迅速。再者,齊晉圖謀的霸權天下,若楚國戰事早早罷休,他們哪有借口出兵?還不盼著這裡再亂上一陣才好。除了他們,天下還有何人想殺楚王?」

伍子胥微微搖頭,滿頭白髮蒼蒼:「臣也想不出來,只是覺得,以伯嚭的性格,這不像是他的作為。」

就在這時,有人進殿稟報:「啟稟大王,伯嚭將軍信使到。」

伍子胥喜道:「快快宣他進殿!」

正在殿中憤怒遊走的姬光冷哼一聲,返回中間王座坐下。一個信使匆匆走入,施禮道:「小人奉伯嚭將軍將令,見過大王。」

姬光沉聲一哼,森然問道:「寡人將三千精銳交付於他,是要他帶去隨國游賞風景的嗎?伯嚭為何只派一名刺客入隨國九鳳谷行刺。他派你來,是向寡人請罪的嗎?」

那信使慌忙跪倒,惶然道:「啟稟大王,那刺客並非伯嚭將軍所遣。伯將軍派人潛進隨國打探動靜,才驚聞有人行刺楚

姬光一愣,詫然道:「果然不是他動的手?」

他情不自禁看向伍子胥,伍子胥搶前一步問道:「伯嚭現在何處?」

那信使道:「回相國,伯將軍得知楚王遇刺的消息,便知楚王已然警覺,原定計畫難心施行。而且各路趕往隨國勤王的楚人軍隊人數雖多多少少,卻是每日不絕於途。伯嚭將軍恐被楚人發現行蹤,已避開大路,率軍潛伏於隨國往郢都而來的要道旁密林之中。另遣士卒扮成樵夫隨時打探消息。」

伍子胥聞言贊道:「伯嚭做事果然謹慎,心細如髮、隨機應變,尤其難得。他派你來面見大王,有什麼話說?」

姬光聽伍子胥這樣說,想想如果那刺客果然不是伯嚭派的,他如此處理倒是應當誇獎一番,那氣憤便消了些,揚聲問道:「講。伯嚭派你回來,有何話說。那信使道:「大王。伯嚭將軍言道,各路楚人勤王之師不斷趕往隨國,不日之內楚人必然出隨國而伐郢都。他本奉命待楚王東來,襲其中軍,斬其首領,然而如今楚王遇刺,打草驚蛇之下,惶惶不可終日,身邊護衛力量必然大大增加。若依原計,恐難奏效。是以命小人趕回,聽候大王進一步吩咐。」

伍子胥又問了問伯那邊如今的情形,拱手奏道:「大王,既然大王不欲馬上歸國,那麼依臣之見,伯這支孤軍便不必急著調回來,刺殺楚王之計雖功敗垂成,但我們悄然遣出一支伏兵,或可會有大用。依臣之計,大王不必急著召他回來,可令他就近隱藏,關鍵時刻,說不定能起奇兵之效。」

姬光對伍子胥倒是言聽計從,聞言頷首道:「相國所言有理。你速速回去,令伯嚭就地隱藏,隨時與寡人保持聯絡,以候命令。」

那信使慌忙答應退下,姬光蹙額道:「奇怪,是誰要殺楚王,莫非……楚人中哪位王孫見楚王落難,有機可趁,想趁火打劫不成?真是可惱,壞了寡人的大事。」

伍子胥道:「大王,這幕後兇手,怕是一時難以現出原形。楚人近日必會出兵討伐,而……慶忌,更是早早佔據了那處城,堵住我大軍一條退路,其用心不言自明,咱們現在拖延時日,一時為了盡量起運楚國財富為我所用,二來,也是為給齊晉發兵創造機會,但我吳師孤軍深入,困守郢都,終是危機重重,咱們還是應該好好計議一下,與其困守,不如主動進攻,給楚人製造些麻煩,拖延他們合圍的速度,同時,郢都的防務也要加強。」

姬光傲然一笑:「慶忌那裡,多派探馬,只要他有意圖拋下我軍偷襲國中的意圖,我們便立刻沿預定線路回國阻之。若是他只在楚國與我糾纏……,嘿!待諸國大亂時,我們返回吳國去,讓他這無根之軍留在這兒收拾殘局吧。

至於楚人軍隊,縱然百萬綿羊,是我吳國虎狼之師的對手嗎?何況楚人能調集來的軍隊不會超過十萬人,再多的話,不用咱們打,內有附庸造反,外有諸侯入侵,楚國馬上就垮了。十萬人,再加上慶忌兩萬多人馬,勉強有十三萬。而我們本部兵馬四萬,再加上釋放的楚囚、招募的奴隸組成的附庸軍,差不多也有兩萬人。六萬對十三萬,若正面對敵,他們還有些優勢,若我以守待攻或者他們想圍困住我,這麼點兵力就辦不到了,怕他何來?」

伍子胥皺一皺眉,正色道:「大王,驕兵必敗!楚人雖被我們打了個措手不及,但楚軍絕非一無是處,死戰竭誠的楚人將士更不缺乏,何況那慶忌此番捲土重來,更加不容小覷,這裡畢竟是楚國,是楚人的天下,大王怎麼如此大意。」

伍子胥直言厲色,姬光反而笑了,群臣之中也只有伍子胥敢犯顏直諫,而姬光卻恰恰欣賞他這一點。姬光頷首笑道:「相國提醒的是,寡人知錯了。如今眾將都在,相國便將咱們議定地對策說與眾將聽聽,如有不妥,正好大家計議一番。」

「是,遵大王旨意。」伍子胥拱手一揖,從容站定,向殿旁招了招手,立時有兩名武士走了上來,其中一人捧著一圈巨大的畫軸。到了殿上站定,兩人持著畫軸兩端,將畫緩緩展開,姬光凝神一看,卻是一副巨大的地圖。

伍子胥道:「這副地圖,是從楚宮中搜出的,臣依據近來雙方兵馬調動的情形予以注釋。遂成如今這副模樣。這圖上畫的紅點與紅線,是我軍勢力分布,而藍色的點與線,則是楚人兵馬。至於這個綠色的三角星,就是慶忌那一路人馬。」

那圖甚大,山川地理看著很是清晰,只有上邊的三種顏色的點與線叫人看著有些莫名其妙。這時伍子胥一加解說,眾人再與自己印象中的雙方兵分分布情形對比,果然一目了然。

從地圖上看,圍繞郢都,形成了兩道最為密集的紅藍色線條區域,藍色線條的中心點在隨國九鳳谷,楚國各條線路上的藍線都向那集中,然後匯合成一道粗的藍線,遙遙指向郢都。在郢都東南方的「那處城」。則是一個綠色三角,那是慶忌的所在,慶忌駐紮的地點非常微妙。這個地方是南下吳國的一個水陸要衝,慶忌據兵於此,擺出的架勢既象是要與楚軍合圍,進攻楚都的模樣,要脫身退出戰團,擇路東行進攻吳國也十分便利。

至於紅色的線點圖示,一個大大的紅點定在郢都位置,周圍幾處要隘和楚都的衛城也是一些紅點,猶如眾星拱月般把郢都捧在中間。在場的人都是吳王姬光的親信將領,他們一看自郢都出來的那條粗大紅線,就知是吳王已經敲定的返吳路線了。

伍子胥道:「眾將請看,楚人勤王之師一旦匯合,必從隨國擇路東向,其主帥十有八九當是費無極無疑。他的打法不外乎攻城與合圍兩條路。目前情形,楚人能調集的軍隊有限,而且楚軍新敗,士氣低迷,費無極未必敢冒險分兵包圍,以免被我們各個擊破,所以萬一事有不濟,我們要突圍離去,還是易如反掌的。這就是大王要冒險留在郢都,伍員卻沒有勸阻的原因。

唯一可慮者,是慶忌的心思,他是要配合楚王滅我吳師於此地呢,還要是趁楚人與我糾纏時揮軍吳國直取姑蘇?所以,對慶忌的動向必要格外小心,不過……他數萬兵馬,想要調動並非易事,即便真要揮軍東向,陸路來路,河流縱橫,泥澤山川不斷,他們只能憑兩條路走路,逢河架橋乘舟,逢山翻山越嶺,速度不會太快。若是乘船沿大江東向,雖是順水,但大江曲折,以船速來論,同樣不會比我們更快趕到吳國,何況吳國那邊還有夫概與夫差兩位公子阻敵,只要我們小心一些,當無大礙。

郢都之中,有我吳師主力一萬五千人,其中配備了楚人勁弩的三千人,釋放的囚徒、奴隸軍約八千人,他們主要負責加固城池、挖掘工防、修造城防器械。分兵駐守幾處山水要隘地約兩萬人,郢都附近衛城駐軍一萬四千人,伯嚭帶走三千人,人數雖少,卻全都是經征慣戰的精銳之師,武器精良、甲胄齊全,人人都配發了楚人的勁弩,這支奇兵非同小可,待楚師東來,他就是插進楚人心臟的一把尖刀。」

有此布置,當保我軍身處楚國,非逢十分意外,不致有什麼大的錯失。不過,大王身份貴重,一身系以吳國安危,如今大王身在楚國,雖有數萬將師扈從,也得以妨萬一。如果萬一,慶忌或楚人有何難以預料的奇妙好計,打破我們這種嚴密的防禦,就像我們趁楚人不備,直接殺入郢都一樣殺進郢都來,那我們就得當機立斷,馬上撤離了……」

說到這兒,他頓了一頓,姬光介面笑道:「未慮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