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略一猶豫道:「前年韃子險些攻進大同,代王跑到京里向父皇哭告時,見過朕一面,若見了他……」
他忽地眉毛一揚,笑道:「去就去,我是侍衛,見不到他的,要是整日悶在這兒那和在京里還有什麼區別?」
兩人正說笑著,忽有一個侍衛進來稟報道:「稟大人,巡撫胡大人回城了,正進府來。」
這侍衛也知道正德身份,只是楊凌早已吩咐下去,所有人見了正德不得稍露異樣,免得引起有心人警覺,是以他也不敢見過皇上,只是向他瞧了一眼。
楊凌一愣,胡巡撫回來了?雖說他的品秩比自己高,可是自己畢竟頂著欽差的名頭,而且論實權遠非他所能及,怎麼也不待通報一聲?這可未免失禮了。
楊凌正要去書房會見胡瓚,陡聽外邊厲聲大喝:「欽差駐地,不得硬闖。」
隨即另一個聲音也厲聲大喝:「瞎了你的狗眼,我是大同巡撫胡瓚,本地除了代王殿下,便以我胡某為尊,什麼地方闖不得?」
喝!這位巡撫未免太囂張了吧?楊凌不知胡瓚為官如何,但是聽了這番話,第一印象就是這位巡撫未免太過跋扈。
楊凌向正德看了一眼,推門而出道:「放他過來!胡巡撫,本官品秩雖低與你,卻是奉旨欽差,這欽差行轅所在,也是你硬闖的么?」
他一邊說著一邊閃目望去,只見大內侍衛們攔住一個文官,這時正左右分開,那官兒斯斯文文,白淨面皮,看模樣不到五旬,倒不像個飛揚跋扈的官員,怒氣便消了幾分。
不料那位胡巡撫見了他,臉上怒容更盛,他雙拳緊握,騰騰騰地大步行來,竟然不待主人帶路,昂然直入房去。
楊凌莫名其妙,不知自己哪兒得罪了他,他耐著性子擺擺手,示意侍衛們退下,返身跟著胡瓚進了房間,房中只有正德和張永兩人,正德雖仍是一身校尉衣衫,卻站在前面。
胡瓚考中進士、後來升任戶部左侍郎,再外放大同任巡撫,均是弘治朝的事,新帝登基後他還沒有見天子,胡瓚仔細打量正德一番,猶豫著不敢隨便拜見,見楊凌閃身跟了進來,立即喝問:「聖駕何在?」
楊凌臉色一變,驚問道:「胡大人,你說什麼?」
胡瓚冷笑,從袖中摸出一封書信道:「楊將軍,你將三位大學士阻在居庸關內,他們進不得關,但軍驛快遞卻比你們的行程快上數倍,你好大的膽子,竟敢將皇上帶至如此險地,我來問你,聖駕何在?」
胡瓚好似吃了嗆葯一般,紅著兩隻眼睛瞪著楊凌,正德見狀輕咳一聲,道:「朕在這裡,胡愛卿不必質問楊卿,是朕要出京,楊卿不過是奉旨行事罷了。」
胡瓚回頭,見那身著蟒龍袍的太監站在那校尉身後,向他微微頷首,忙搶前一步道:「微臣大同巡撫胡瓚,叩見皇上。」
正德笑道:「愛卿平身,朕微服出京,知者甚少,你不要聲張出去。朕知道,三大學士苦口婆心,也是為朕安全擔憂,但朕此來大同,是有極重要的國事,此事原也沒打算瞞著你和楊一清,只是想過些日子再說罷了。」
胡瓚起身,正色道:「無論何等大事,應由臣下替皇上分擔,豈有天子親涉險地之理?大同正在兵荒馬亂之中,不宜久留。臣請皇上立刻回駕。」
正德樂了,這位巡撫倒有趣,滿朝文武就算劉健、謝遷在時,三大學士也不敢如此直言不諱地向皇帝下命令,敢情他不只對楊凌這位欽差說話沖,對著皇帝還是一樣的語氣。
正德滿不在乎地在椅上坐了,蹺起二郎腿道:「朕說過了,此來是有極重要的國事,事情未辦妥前,朕不想回京,胡愛卿如果欲知詳情,可向楊卿問起,不然就請回吧。」
胡瓚臉膛漲得通紅,鬥雞似的瞪著正德道:「主憂臣勞、主辱臣死,坐視皇上陷於險地,臣萬死莫贖其罪,皇上不回京,臣就死在皇上面前!」
正德愕然,半晌才失笑道:「這……這算什麼道理?你這不是以死來要挾朕么?朕不回京,朕也不允你死,你下去吧。」
胡瓚大聲道:「臣今日來,務必要勸得皇上回京,皇上不走,便是臣的失職,唯有一死而已。」說著便探手入懷,正德大驚,喝道:「你帶刀見駕?」
楊凌也飛身攔在正德前面,攸地按住了佩刀,胡瓚道:「未經許可帶刀見駕,是為逆反大罪,臣決不敢,古人懷忠力諫,觸柱而死……」
胡瓚一邊說,一邊游目四顧,沒看見房中有柱子,便道:「君子愛君不愛其身,死法多得很,臣早有準備。」
說著從袖子里取出一個紙包,抖開其中的葯末便往嘴裡吞。楊凌大驚,還未及衝過去,正德反應更快,已經一步躍起,從楊凌身邊衝過,一把抓住胡瓚的手腕將紙包奪了下來。
那葯末撒了正德一手,張永也不知道那是什麼毒藥,沾上皮膚是否有害,唬得他大呼小叫起來,當下衝進幾名侍衛將胡瓚制住,張永叫人急忙打進水來,先用干毛巾拭凈了正德的手,又就盆洗了幾遍。
楊凌蹙眉道:「巡撫大人,皇上親自巡邊,是為了江山社稷,這件大事,非皇上不可施行,你怎麼動不動就玩死諫的把戲?」
胡瓚怒道:「萬乘之尊,豈可輕蹈險地?『土木之變』前車之鑒,你要害了大明、害得自己滿門抄斬么?」
楊凌也不禁大怒,凜然說道:「口口聲聲儘是昔年、往日,為什麼你不說得更遠一點?怎麼不說洪武皇帝血染征袍打下萬里江山?怎麼不說永樂皇帝五征塞北,戎馬一生的戰績?古往今來,凡遇外辱內患,哪個有為的天子只重文治而不重武功?」
楊凌慷慨激昂,朗聲說道:「為人臣子者忠君是心,輔君是責,你有了一顆忠君之心,還應盡輔君之責,你是要把當今皇上輔佐成文治武功、英明神威的一代帝君,還是要把當今皇上好生地保護在紫禁城中,要少年天子不出宮門一步,不懂人情世故,做一個朝廷名義上的象徵、萬民膜拜的木偶?」
楊凌這番話竟然把胡瓚給鎮住了,一時啞口無言。
楊凌吁了口氣道:「巡撫大人既然知道皇上在這裡,還是協助本官做好大同的防務,皇上在這裡便安如泰山了。皇上來此,是有一件極重要的事情要辦,胡巡撫現在可願聽本官敘述詳情么?」
胡瓚默然半晌,才一拱手,氣哼哼地道:「願聞其詳!」但那語氣已不再強硬。
楊凌微微一笑,對正德躬身道:「皇上歇著,臣先退下與胡大人商議一番。」
正德聽了忙擺手道:「你們去,你們去。」
看著二人退出門去,正德才一屁股坐回椅上,如釋重負地對張永道:「這個姓胡的太嚇人了,沒什麼事可千萬莫叫朕再看到他。」
楊凌與胡瓚在房中直講了大半個時辰,胡瓚才了解皇帝此來的目的,他雖是文官,久在大同也熟稔軍事,自然知道如果能將朵顏三衛拉過來,不只此消彼長減少長城外的危脅,從長遠來講,更是極有益處。
如果真的能改變以往小打小鬧的互市,和朵顏三衛大作茶馬交易,將河套地區變成大明的良馬供應之地,才能徹底改變大明軍善守不善攻的戰略局面。
不過一想到皇帝親臨險地,胡瓚就心驚肉跳,他遲疑道:「大同城高牆厚,城外有楊總制的數萬大軍,以本官想來,倒不虞會被韃靼侵入,但近來韃子糧草短缺,常常派出小股人馬從我大軍空隙間迂迴穿插至後方劫掠糧草,而且一沾即走,甚是叫人頭疼,平素無事,萬萬不可讓皇上離開驛館。」
楊凌道:「這個我自然省得,萬萬不會讓皇上輕涉險地。」
胡瓚又道:「代王殿下執掌大同,皇帝在此干係甚大,是否通知代王?」
昔年朱元璋分封諸子,第十三子朱桂就藩大同,是邊塞九王之一。山西有三王,晉王駐太原,代王駐大同,沈王駐璐安。
同中原諸王不同的是,他們是有權過問地方軍政的,所謂上馬管軍、下馬管臣,代皇帝行使御邊職權。
所以別看這裡有三邊總制,有軍政最高首腦的巡撫大人,但是大同真正的最高統治者和指揮者卻是代王,同時代王和沈王受晉王節制。
楊凌略一猶豫道:「此事暫且不要告訴代王的好,代王聽聞,必然也惶恐不安,代王府人多眼雜,萬一在朵顏三衛派人前來議盟之前走漏了消息,伯顏猛可必然要予以阻撓。」
胡瓚想了想,頓足道:「好,那本官這就告辭了。」
胡瓚緊蹙著眉頭,憂心忡忡地告辭離去,連巡撫衙門也沒回,就衝上城頭加派人手安排城防去了。
※※※
大同韓氏皮貨商,這是剛剛成立不久的一家皮貨行,才不過半年的功夫,就已成為大同為數不多的大皮貨商。
自與韃靼斷絕交馬市交易以來,南北特產全靠民間挾帶運輸,近於半走私、半合法的地步,這樣的貨量顯然難以供應各地客商的大量需求。
而韓林卻能有求必應,無論要什麼檔次的皮貨,要多少件,韓氏皮貨行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