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凌雇了輛大車,把東西一股腦放在車上,張永、劉瑾、馬永成三個歲數大的太監陪著太子和侍讀坐在大車上,其他幾個年輕些的只好屈尊隨在車後,直奔護國寺街。
朱厚照雖然膽大胡鬧,可也擔心太子私自出宮的事傳得盡人皆知,所以路上便吩咐楊凌和八虎,只說幾人全是太子侍讀,反正民間百姓也不知道太子爺身邊有多少侍讀的文人,今兒去楊家是歡迎同僚進京,特意買了禮物相送的,幾個太監都唯唯諾諾地應了。
幼娘待楊凌走了,只覺胸中氣悶,稍稍吃了點東西,便再也難以下咽,自去炕上歇了會兒,又坐起來練了陣兒吐納功夫,覺得胸臆間舒服了許多,剛剛緩過勁兒來,門前銅環扣動,就聽見相公在外邊喚她:「幼娘,快來見過客人……」
韓幼娘又驚又喜,怎地相公今日回來的如此早?她匆匆下地迎出門去,只見八九個青袍長褂、秀才打扮的人正站在門外,個個肩扛手提拿著不少東西,楊凌迎上前來笑道:「幼娘,這幾位都是東宮中太子殿下的侍讀,是我的同僚,聽說我剛剛來到京師,特意買了禮物前來看望。」
劉瑾、谷大用等人聽了都努力扮出一臉和靄的笑容,各自把頭連點,滿面帶笑七嘴八舌地道:「是啊是啊,我等皆是楊相公的同僚,今日特來府上探望。」
這八人文化水平有高有低,有的叫楊夫人,有的叫小娘子,邱聚、魏彬年紀輕,又是從小在宮中長大,更不知道該怎麼稱呼幼娘,也不管自己比楊凌歲數大小,乾脆叫她楊家嫂子。
幼娘聽說是和相公共事的同僚,不敢怠慢,連忙將他們迎了進來,這幾個人一進了屋子趕緊的把朱厚照買的亂七八糟的東西東擺西放一氣兒,找個地方坐了捶著胳膊腿兒。這些人拿的禮物五花八門,連石英片染的窗花、鹹菜罈子、繪著八仙的裝油的葫蘆都有,往屋裡這一放,炕上地上到處都是。
正德站在人堆兒後面,最後一個跨進門來,他也是一副小書生打扮,一身青袍,頭戴布巾,手裡拿著啃了一半的「胡爐餅」,他幾步蹦到幼娘身邊,將三掛珍珠和一包上好的宣紙一起往炕上一扔,笑嘻嘻地對幼娘道:「幼娘姐姐,我也來啦。」
幼娘一怔,見他年紀尚小,不禁又驚又奇:「這麼小的書生也是太子身邊的人嗎?」她瞧著這書生有些面熟,卻記不起什麼時候見過。楊凌忙上前道:「這位……咳咳,也是我的同僚,娘子可記得那日在護國寺見到的小公子?」
韓幼娘啊了一聲,又驚又喜地道:「記得了,記得了,原來小公子也是太子爺身邊的伴讀,快快請進。」
幼娘見這位小書生年紀和三弟滿倉兒相仿,感覺很是親切,向他笑道:「快進屋坐吧,你是相公的同僚,該當叫我嫂子才是。」
正德只有一個弟弟幼時就夭折了,朱家的龍子龍孫雖多,又全都攆出京去了,平時還真沒叫過別人嫂子,他側著頭想了想,覺得有幼娘這麼個嫂子感覺也不錯,遂歡歡喜喜地改了口。
幼娘笑著答應一聲,正準備燒水沏茶,張永急忙攔住,呵呵笑道:「夫人不用客氣了,楊侍讀一會要請諸位同僚去酒樓飲酒,我們來家裡坐坐便離開的。」
這些人真是累了,正德卻仍精力充沛,在屋裡屋外四處亂竄。看見些在宮裡從未見過的東西就新奇地扯著公鴨嗓子喊嫂子。幼娘自到了京城頗有些想念家鄉的親人,正德長得眉清目秀,調皮勁兒像極了她的弟弟韓滿倉,幼娘也很喜歡他,所以總是耐著性子解釋一番。
到後來朱厚照又見到院中那口水井,眼見木軲轆上系著繩子,用木桶絞動,就可以汲上甘甜清冽的井水,頓時玩心大起。他聽幼娘說明用法,看見楊家的水缸只剩了半缸水,立即興緻勃勃地一桶桶絞著水往水缸里灌。
劉瑾、張永幾個人見太子干這粗活兒,也顧不得疲乏了,連忙搶出來要幫忙,朱厚照正玩的不亦樂乎,哪肯放手,到底把水缸都灌滿了才意猶未盡地放棄。
幾個太監方才就心驚肉跳地站在井邊生怕他有個閃失,見他總算罷手了,生怕他又想出什麼新鮮點子胡鬧,連忙趁機向幼娘靠辭,一行人出了院子,楊凌故意落在後面,待他們走遠些了,回頭對幼娘道:「幼娘,你氣色好差,臉頰潮紅的,是不是不舒坦,要不……回頭我帶你去看看郎中吧。」
韓幼娘打起精神笑道:「我的身子哪有那麼金貴?相公放心吧,許是胃裡寒,有些不舒服,我歇會兒就好了,你快去陪客人吧,可別失了禮儀。」
她拍打著楊凌扛東西時肩頭落下的灰塵,微笑著說:「太子爺真是個奇怪的人,身邊的侍讀有的快給人當爺爺了,有的卻是不大的孩子,他們在朝里也是大人物吧?不過我覺得他們都不如相公有威儀呢。」
「那是!」楊凌挺了挺胸,回頭看看,八個大太監、一個小毛孩兒,這歷史上的九大惡人品性暫不去提他,光看模樣怎麼看也是自己最有威儀呀。
他『甚有威儀』地向愛妻一笑,說道:「回去吧,不舒服就歇著,東西先別拾掇了。等再過些日子,相公買個丫環回來伺候你,我的幼娘也該享享福了。」
※※※
會試,一般在鄉試第二年二月舉行,故稱春闈,屆時全國舉子云集京城做垂死掙扎,其悲壯情形比諸現在高考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還要激烈。今年春闈由於年前弘治帝大病了一場,過了年又遇上韃靼襲邊,所以春闈推遲到現在才開,足足晚了一個月。
今天是頭一天開試,禮部要請聖諭、祭蒼天、拜孔子,諸多禮儀十分繁瑣,故此開考時間並不早,現在街上還有一群群的舉子們匆匆忙忙地趕往學宮考點。
朱厚照瞧見那些背著包袱、抱著筆墨的考生,一時好奇,也趕往學宮去看熱鬧。楊凌知道他不玩夠了,必定沒有心思去做大事,只好和劉瑾等人陪著他一路東搖西晃地趕往學宮。
大明有些規模的城市都建有學宮,學宮既是當地學子們苦讀的地方,同時也是孔廟,京師的孔廟自然是全國最大的學宮。朱厚照等人來到學宮前,只見門楣上高高的金字匾額寫著「萬世師表」四個大字,泮池外邊石橋正前方豎著一塊兩米高的禁碑:「文武官員至此下馬。」
甭管多大的官兒,到了學宮這兒都得下轎下馬步行而入。文人們做了大官,都會回來祭拜孔老夫子,算是衣錦還鄉、炫耀後進。至於武將,哪怕官居一品、權傾朝野,大老遠的看見學宮二字也繞著走,沒辦法,學宮裡的老學究們認準了半部論語治天下,道德文章世無雙,武人進去是要受岐視的。
這處學宮雖大,仍是裝不下全國考生,現在依著宮牆又搭了三排的木棚充作考點,周圍以布帷遮住,派兵丁嚴加把守。
朱厚照慢悠悠趕到的時候,鐘鳴鼓響已經開考了,門前除了舉子們的家人、僕人,還有些賣茶水點心的小販,已經一個舉子也不見了。朱厚照頓覺無趣,見大槐樹下有個茶水攤子,便走過去坐了,劉瑾趕忙喚過小二,要了茶水、點心,瓜子,陪著朱厚照在樹下閑聊。
楊凌看看太陽,估計也就上午十點多的樣子,要去兵部時間還充裕的很,這才放下心來,他對朱厚照說了一聲,沿著泮池慢慢西行,想瞧瞧這些舉子們考八股的模樣,只是布帷遮得太嚴實,每隔幾步又有一名官兵把守,稍靠近些都被人大聲呵斥,楊凌逛了一陣無趣,正要轉身往回走,忽地一個舉子挾著個包袱急匆匆地與他擦肩而過,直奔布帷圍成的試門,那舉子滿頭大汗,舉著試貼惶急地道:「兵大哥,學生因故來得晚了,又走錯了考場,遲了些許時間,請兵大哥通融一下,讓我進去吧。」
楊凌好奇地停下腳步,轉身瞧去,門口站著四名兵丁,其中一個小旗揮手道:「會試如此大事也能耽擱?晚了便再候三年吧,我們可不敢做主放你進去。」
那舉子急得滿頭大汗,一邊苦苦哀求,一邊連連作揖:「各位兵大哥,學生十年寒窗苦讀不輟,為的就是這一刻啊,不瞞各位兵大哥,學生昨夜還苦讀至三更天吶,只恨路上撞了一個無賴,被他扯住糾纏不休,因此耽擱了時辰,請各位多多幫忙啊。」
楊凌打量這舉子,見他二十五六歲年紀,粗眉大眼,皮膚黝黑,身材又高又瘦,穿著一襲青衫,空蕩蕩的像個竹竿兒似的。
這人說著探手入懷,將身上揣的銀兩都掏了出來,一股腦兒塞在那兵丁手中,賠笑道:「各位兵大哥多多通融,大恩大德,學生沒齒不忘。」
那兵丁見他塞來足有十多兩紋銀,眼中頓時露出貪婪的神色,只是這科考重地裡邊關卡層層,過了他這一關,也進不得科場,他一個大兵,可沒有權力送他進去,他只好遺憾地將銀子扔回那舉人懷中,搖了搖頭,不再言語。
那舉子見此情景,急得額上汗水涔涔而下,自己竟恍若未覺,連擦都顧不得擦一下,仍然扯著那小旗不斷哀求,其他幾名兵丁見他賴著不走,都大聲呵斥起來,裡邊一個禮部官員聞聲走了出來,袍袖一甩,冷斥道:「什麼人在門口喧嘩?」
那禮部官員只是個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