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2005/02/24

那麼就從2005年1月14日,媽入院作第二次的化學治療開始說起吧。

第二次的實際化療只做了五天,也就是五包AraC,在醫院沒有人願意作port-A(一種位於肩膀間的人工血管,可用半年以上)手術的情況下,主治醫生乾脆也不作埋在手臂底、更簡單的人工導管了。

媽只好兩隻手輪流注射點滴,每三天就要挨新的一針,如果遇上一邊注射藥劑一邊輸血的情況,就得兩隻手同時挨針。媽自己是鬆了口氣,畢竟「手術」兩個字聽起來就很恐怖,但我跟哥可是很煩惱,因為連續換手挨針,容易造成靜脈硬化或等等因血管脆弱而迸發的種種問題。

而因為媽有肺結核,怕傳染給其他的病人,我們僅能選擇費用昂貴的單人房,扣掉健保補助的部份,一天要價兩千五百塊。嘖嘖。

單人房當然比較舒服自在,我將筆記型電腦放在小茶几上,開始瘋狂在病房裡趕稿,殺手系列、獵命師傳奇前三集、短篇集、少林寺第八銅人修稿,就是在這樣的氛圍底下一一與我鏖戰。

網友姆奈說得好,單人房的品質可不是雙人房的兩倍。講話不必用氣音,東西可以隨處擺,每個兄弟都可以有自己的位子,最重要的,電視可以自由切轉。

於是媽定期收看八大戲劇台的「巴黎戀人」、繼續收看「天國的階梯」與「冷暖人間」。而我則愛上動物星球頻道。

動物星球頻道有次一個印度老虎的特輯,令我印象深刻。

影片記錄者鎖定一隻剛剛生下兩隻小老虎的雌虎(公虎跑哪了就不知道了)追蹤;這隻雌虎驍勇善戰,是罕見的能手,她獨自帶著兩隻顢頇笨拙的小老虎,教導他們狩獵,示範如何屏氣凝神一步步接近獵物,如何調整等待與暴沖的節奏,如何在河邊與巨大的鱷魚爭食羚羊或斑馬等等。我看著兩隻年幼的老虎動作一模一樣地朝一群正在吃草的羚羊匍匐前進,卻屢次露了餡導致羚羊群提前警覺離開,感到非常好笑。

但好景不常。等到小老虎兩歲的時候,這三隻相依為命的老虎的地盤,出現了不速之客……一隻非常強壯的公虎。

原本我以為老虎長到兩歲就已經非常成熟,但看著電視畫面,那隻闖入的公虎身軀還要大上個兩倍,也比雌虎魁梧。記錄者解釋,老虎要等到四歲才足以獨當一面,屆時才會離開母親,到另一個地方開拓屬於自己的王國(公虎的地盤通常是雌虎的三到四倍大!)。在此之前,完全不是成年老虎的對手。

在記錄者憂心忡忡的口白中,我也開始不安起來。

闖入的公老虎帶給這三隻老虎極大的威脅,記錄者回想起多年前他看過很殘酷的一幕……雄老虎無情地殺死並不是他生的一堆小老虎,黑白的老舊照片中,七八隻小老虎的屍體堆成一排,看了令人鼻酸。

此時,有義務保護兩隻小老虎的雌虎也面臨這樣的戮子壓力,因為這頭公虎三不五時就來騷擾她,一臉想要交配;公虎很明白,他必須殺死兩隻小虎才能解除雌虎「作為母親的責任」,他正在觀察這樣的縫隙。

雌虎毫不含糊,奮力擊退了公虎一次,還弄傷了公虎的爪子,但公虎還是盤徊在附近,真的是虎視眈眈。

雌虎很清楚,她是無法繼續保護孩子們長大了,只是雌虎並未將所有的狩獵技巧傳授給兩個孩子,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幼虎離開到外地,除了被更兇猛的動物反獵殺外,更可能生生餓死。雌虎在公虎回蕩不去的低吼聲中,陷入了幾天的長考。

最後,記錄者拍到了他難以想像的畫面。

在一條山道上,雌虎躺卧在地,向兩隻幼虎示意,於是兩隻幼虎偎了過去,撒嬌似地吸吮著雌虎早已泌不出奶汁的乳房,早已斷奶的兩虎無限眷戀似擠成了一團。三隻虎磨蹭了好一陣子,終於,兩隻幼虎起身抖擻,在雌虎的低吼聲中昂首闊步離去。就這樣離開了不惜一切保護他們的母親。

「……這代表了再見嗎?」記錄者喃喃自語。

我看著這不可思議的鏡頭髮愣,這簡直就是狄斯奈卡通的橋段啊。

記錄者鍥而不捨地追蹤後續。五個月後,原地盤上的雌虎再度懷孕,當初威脅恐嚇她的公虎現在反成了她跟新孩子的庇護者。但離開的兩隻幼虎遲遲沒有下落,很有可能,是在大自然的無情淘汰下飢餓而死。

直到有一天,坐在吉普車上巡邏的的記錄者在一片大林子里看見其中一隻當初的幼虎。兩歲半的幼虎雖然削瘦,但終究繼承了母親的自信,對著一隻兇猛的懶熊大吼,宣示自己的地盤,一陣僵持後終於嚇退了懶熊。

「我們可以確定,雌虎至少成功地讓一隻幼虎活了下來。」記錄者說。

這不是什麼小故事大道理,我也不清楚從這段動物紀錄片中得到什麼啟發,但半夜的電視螢光幕前的我,感動得不能自己。

※※※

照顧媽的過程中,出現許多「儘力並不一定最好」的情況。

我們怕媽在過度的沈默中容易「想太多」,於是常常講一些生活中好笑的事給媽聽,然而也會出現反效果。

媽對我們的「表演」開始不耐,覺得我們常常忙著逗她笑,卻疏忽了她人在不舒服,並沒有那個心情回應;所以她鄭重警告我們不要再總是搞笑了,也叫我不要再比一些奇怪的搞笑姿勢,她看了就很難過。我實在是有些沮喪,不過設身處地,搞笑會出現這樣的副作用也是很合乎邏輯的。

※※※

第二次的化療出奇的順利。

媽的嘴很靈驗,她向老天爺討的公道真著落下來。短短髮燒了三天左右,媽的狀況就穩定下來,之後的血球報告都不錯,於是只住了十八天,醫生便宣布媽可以出院了,比起上次漫漫無期的四十天,總算天理昭彰。

醫生這一宣布,我們都鬆了一口氣,畢竟當時距離除夕過年剩不到一個禮拜,我們多希望媽可以在家裡過舊曆年。

在這段堪稱順暢的治療期間,媽跟我們都很感謝第一次住院認識的護士王金玉。金玉姐在照料媽的時候很細心,也會跟媽閑話家常,給媽很能信任的託付感。此次住院,媽因為恐懼跟上次住院一樣波波折折,心中一直很不安,哥跟我商議了一下,便厚著臉皮跑去護理站,請金玉姐到病房找媽「加持」一下。

金玉姐在得知自己在媽心中的地位時也蠻感動,不管當天有沒有排到媽的班,每次下班前都會到病房來探望媽,跟媽說些話再走。金玉姐說,能讓一個病人記住她併產生莫大信任,是她當護士以來最大的驕傲。

唉,其實我們才開心,可以遇上一個這麼好的護士紓解媽偶而即來的困頓感。

在醫院裡,我們遇到形形色色的護士。有些護士像戰士,每個動作都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完成,弄得我們有時也緊張起來;有的護士非常厭煩跟病人對話,有的護士卻會主動逗病人說些什麼;有的護士嗓門很大,每次進房都精神奕奕,我們也因此沾染了不少活力。

依照我的觀察,通常是已經有了小孩的護士比較能善體人意,但不管是哪一型的白衣天使,將工作視為「職業」或是「職志」,在照料病人的動作中都會將其中分別流露出來。

我們無法要求更多,但總是祈禱幸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