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父母的形象遺產

在我的記憶里,我爸爸非常勇敢和樂觀,媽媽非常善良。一個心理學家對我說,一個孩子如果對父母有這麼正面的印象,那這個孩子一定是健康和幸福的。他這樣說我感到非常慶幸。父母良好的形象會伴隨孩子一生,永遠會激勵孩子、啟發孩子,我把它稱之為"父母的形象遺產"。仔細想想我國傳統文化裡面講究的孝道,就非常強調父母的形象。

一個人如果被人注意,他就要穿上乾淨整潔的衣服,努力完善自己的儀錶。而一個人沒人注意,他也就變得灰頭土臉,衣冠不整了。現在我們的"父輩形象"在哪裡呢?被"文革"時期的"革命小將"打砸搶了。重建父母的形象非常重要。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位指導老師,其經驗、智慧和道德,都無可避免地傳給了孩子,這是傳統中"孝道"的實際內容,我覺得是十分優秀的。我們要從社會價值的角度重建父母的形象,要有一種制度,將父母放在廣闊的社會中來評定。作為父母本人,也應該時時刻刻明確自己對子女的社會責任,一定要拿出優秀的東西可供傳承。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特別巨大的。我小時候生長在封閉的農村,貧窮而單調,也沒有什麼文化娛樂,我的幼年教育90%都來自於我爸爸的言傳身教。即使我現在有了很多閱歷,遇到一些事,我也會首先想到小時候父母的做法,他們的很多做法都成為我現在處理問題的原則。

有幾件事情給我印象特別深。我爸爸在一個軍官家庭里長大,又是大學生,一直處在很好的環境里。後來被劃成右派下放到農村,他個子矮小,不會幹農活,很受氣,但他永遠是樂觀的,而且話多得不得了,天天高高興興的。我記得有一次,我爸爸穿著只有一個袖子的襯衫到學校接我,手臂上都是血,我問他為什麼衣服只有一個袖子,他說他到我們鎮上賣瓜,結果讓城管(當時應該叫"民兵小分隊")打了。即使遭遇到這樣的不幸,我爸爸帶著我回家的路上還唱著歌。這件事給我特別大的震動,也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我從中感覺到了樂觀的榜樣力量。這種學習的有效性,超過我後來的任何一種學習。

還有一個關於我爸爸的故事,在我的記憶中也是一件了不得的事。他為了糊口到一個小型的造紙廠去幹活,有一個滑輪掉下來把我們村一個農民的腿砸壞了。所有人都嚇得哭了起來,因為腿斷了,得花很多錢去看,但大家都非常窮,怎麼辦?這時工廠里來了個人,說趕緊往醫院送!大家都說沒錢,真的沒錢。工廠來的人說:"沒錢寫個借條,先借上200塊錢,你們誰會寫字?"當時大家為了找個活干,大學生都不說自己會寫字。我爸站出來說:"我認識幾個字。"於是,他寫了一個"領條"。工廠的人問他怎麼把"借條"寫成"領條"了?我爸就說,我們生產隊窮得不得了,你這200塊錢相當於我們全村一年的總收入,借了也還不起,所以只能寫一個領條。有了這200元錢,農民的腿就治好了。在我的印象里,我爸真是一個樂觀、勇敢和有智慧的人。

從孩子的角度來看,父母是強大的,父母的形象在他心裡處在一種接近聖賢的地位。我看到一則故事,說中國古代有一個媽媽天天教育孩子怎麼寫字,念四書五經,而孩子爸爸天天看書,不管孩子,媽媽就埋怨爸爸說,你老不教育孩子,光看書怎麼行。爸爸就說,我坐在這裡看書就是教育孩子。我覺得這個父親的辦法很好,就與孩子共用一個書房。我坐在裡面看書,孩子在旁邊玩。我們其實是在相互啟發,他在學習我,漸漸對閱讀產生興趣,而孩子純凈天真的玩耍,其實包含著很多質樸的真理,對我也相當有啟發。

現在,我和孩子建立了"父與子工作室",我們在這裡一起讀書,學習,也一起搞一些其他活動。現在如果隔一陣"父與子工作室"沒活動,孩子就會問我,什麼時候活動呀?我覺得這種與孩子交流的方式很好,我會堅持下去。我相信行動的影響力要遠遠大於語言,與其一千遍地教孩子做一個好人,不如自己去做一個好人給孩子看。

一個好的父親,能夠給孩子留下正面、積極、向上的形象。他喜歡周圍每一個人,能夠給周圍每一個人帶去愛的溫暖,這也是我希望我能留給我的孩子的形象。我堅信父母的形象問題,是社會教育的一個重大的課題。因為父母的形象,是孩子走入社會的第一道大門,也將是長存於孩子一生的記憶中的寶貴財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