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人最應該戒遷怒

孔子曾讚揚弟子顏回"不遷怒"。當時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年紀還小,不是很理解,我只看到人類有許多的缺點,比遷怒帶來的破壞性要多得多。今天,再看孔子這句話,才算真正理解了孔夫子的本意。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受了單位領導的氣,回到家裡就遷怒在無辜的妻子身上;有的人在家裡受了妻子的氣,就到單位遷怒在自己的下屬身上;連正在成長的孩子們也常常成為這種遷怒的"受氣筒"。

因為這些遷怒者的自我不夠堅強,不能獨自承受錯誤與壓力,他們只能靠將自己的挫折感分散到無辜者身上來重新獲得對自我的肯定。仔細看看遷怒者的替罪羊,往往是更弱小者。遷怒從來都是自上而下地轉移,這暴露了一種不平等的人際關係。而利用這種不平等的人際關係,利用遷怒重新獲得肯定的自我是可鄙的。在組織機構中我們尤其要警惕這一點,不能對上級發怒,轉而對下級發怒,這是不可取的。根本上我們要戒掉發怒。發怒激化衝突,而更不應該的是遷怒,它會把人際關係逐漸變成"惡"的關係。

第90節:"大我"的危險外表

"大我"的危險外表

有時候我們把犧牲自己成全他人或者集體當成"無我",那其實指的是"無私"。某些"無私"的英雄達到這個境界,人們會說他達到"大我"境界。通常概念下的英雄總是少不了勇武之氣,也少不了代表某一群體以及代表某一民族的驕傲。但這樣的英雄往往是有時代的局限性的,岳飛當年是民族英雄,但在各民族團結的今天來看他是狹隘的。岳飛作為一個"大我"的代表,在今天失去了意義。

即使在今天,很多為了某個民族、某個信仰集團而犧牲自己的英雄也會在將來失去意義。"一將功成萬骨枯",可悲的是,英雄越大,有時給人類整體造成的傷害越大。

成為豪邁英雄,至今仍然是很多人的夢想,所以英雄主義仍然有市場。但是當英雄主義的熱血湧上腦海時,你一定要靜一靜,想一想。你即將實施的行為,是否有個人野心的渣滓,受益者是否是最大多數。更重要的是,你應該仔細掂量自己的行為是否必然導致傷害,是否增值世界上負面的力量,如果有,還是不要做"英雄"吧。

第91節:獲得生命的真切感受

獲得生命的真切感受

韓國電視劇《大長今》里有一段對白,尚宮娘娘讓大家去品嘗貊炙裡面有什麼特殊的調料,幾乎所有人都回答是白糖,只有長今一個人說:"不是白糖,是紅柿子。"尚宮娘娘問:"你為什麼認為裡面放了紅柿子?"長今說:"因為我嘗到了有紅柿子的味道。"長今簡單的回答裡面說了"我嘗到",而其他人都是用某種廚師教科書上的標準答案來回答。長今答對了,她嘗到的就是自己真實的感受,沒有任何教條和說教比自己的親身體驗更真實可靠了。

教條常常使我們迷失方向,不相信自己,不相信自己的真切感受,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而相信別人的說法。話又說回來,當"自我"裝滿的全是傲慢、個人恩怨、偏見、教條和迷信的時候,我們怎麼找得到自己呢。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把"自我"這個滿滿的垃圾袋扔到垃圾桶去了。

現在是流行自我膨脹的時代,認為拋棄了自我,就什麼都沒有了。但是很早以前,哲學家就提出過"無我"的狀態。這是一種什麼狀態呢?我們來想想所謂"我"的存在,一定是因為有一個"他"的比較。"我"是因為"他"才出現的,沒有"他"就沒有"我"。比如一個人獨處的時候,自我就消失了。那時候如果你還有一個"自我",一定因為你還想著一個不在眼前的"他"。

一旦你徹底獨處了,你就只和你自己身邊的東西發生關係。你看看桌子,看看檯燈,或者摸摸它們,這時候你的感覺完全打開了。你的生命因為聽覺、視覺、觸覺而與各種東西發生真切的關係。你的生命變得具體而活躍起來。那是很愉快的入靜的時刻。這一點可以證明,人是可以"無我"的,而且你得到的回報是來自生命的真切感受。這就是我提倡的獨處和靜坐,此時有生命被喚醒的喜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