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CBD之夢

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我帶著好奇的目光去了歐洲、美洲、澳洲和亞洲等地方,看到了巴黎的拉德芳斯、日本的新宿、新加坡的萊佛士坊、美國的華爾街和香港的中環。高樓林立的大廈令人嚮往,我被告知說:這就是CBD。

北京什麼時候才能有這樣的建築?什麼時候北京現代化的面孔CBD才能形成?我們在建設北京的CBD中能做點什麼?帶著對這些問題的思考,我們形成了建設現代城最初的想法。在北京CBD規劃的區域內,我們把北京二鍋頭酒廠建設成了今天的現代城。這幾年的建設讓我們的生活充實而又緊張。這五年來北京CBD的建設,與我們的理想、工作和公司的業績緊緊地聯繫在一起。五年來我們一直在思考,我們建的房子如何吸收科技進步的成果?我們建的房子如何去適應市場?我感到一個新經濟的時代到來了!即將進入21世紀時,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一大批從海外歸來、自稱"海龜"的學子,突然一改往日的鬱郁不得志,變得熱情洋溢起來。無論是在飯桌上、咖啡廳還是在我們家的客廳里,他們都滔滔不絕地談論一個話題:網路。起初每當他們用一半中文、一半英文談得起勁時,我都先睡覺去了,但隨後我便覺得不對勁了。幾年前這幫"海龜"們回到中國時都心灰意冷,號稱要成立"豬八戒俱樂部",因為在外國人們說他們是中國人,在中國人們說他們是不了解中國國情的外國人,如同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網路"如何令他們有如此之大的變化?很快,我發現,電視、報紙也都在談著同樣的話題:"網路"。這世界真是變化快,我意識到必須去外面看一看,看看這"網路"帶來的新經濟離我們還有多遠?利用春節的假期,我們從北京出發,到了倫敦、波士頓、紐約、舊金山、矽谷和東京,繞地球轉了一圈,最大的發現是,全世界的人都在談論同一話題:網路。

"網路"改變了世界,改變了人們的吃穿住行,肯定也會改變我們城市的發展和我們身邊的建築。其實我們這個世界本身就是以"網路"的形式存在著,只是由於信息的不暢通,出現了不平衡和差異。為了能在信息不暢通的情況下運作,只能把社會分成許多等級,形成了金字塔結構。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一個更平等的網路社會顯示出了它的原型。網路技術的出現消滅了傳統經濟中多餘的中間環節,優化了各種資源,減少了在傳統經濟中人們習以為常的浪費。

傳統經濟中,當商品經濟發展到了極致,每個社會經濟的細胞--企業內部組織嚴密,效率逐步在提高,企業內部能達到優化運作。但在生產出大量物質財富的同時,由於未能解決信息和知識共享,未能優化資源,又使得整個社會處於盲目混亂的狀況,生產積壓、庫存增加,中間環節多,許多商品如食品和藥品,因時間而失效,造成了許多浪費,對經濟形成了打擊。近100年前,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生產過剩會產生經濟危機,解決辦法是走社會主義計畫經濟道路。在信息、網路不發達的年代,無數需求和供應信息無法在很短時間內進行處理和優化。今天到來的網路經濟把人們想了100年不能解決的難題就要解決了。當我們看到ORACLE功能後,我更確信了這一點,在這裡讓我們重複這家公司的廣告詞:"要麼實施電子商務,要麼無商可務"。

當然,在網路技術應用的初期,也出現了一些狂熱和泡沫,比如在傳統經濟中一元錢可以做的事,為了用網路技術就得一元二。這些都是在傳統經濟中增加中間環節,誤入歧途。但我們看到更多的是節約、是優化,是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如:美國的一家汽車運輸公司,利用網路技術將汽車的空載率從50%降到了5%。有一家網站將書賣到了全世界,在美國國內24小時即可送到。有人發現,飛機臨起飛前還有空的座位,電影開演時票還沒有賣出去,卻在最後的一分鐘用網路全解決了……一個新經濟的時代到來了。

傳統經濟中人們根據信息、資本和權力的多少劃分成了等級。城市也根據功能的不同劃分出了不同的區域,如工業區、居住區、教育區、辦公區等。傳統經濟中人們每天風雨無阻地上班、下班,每天清晨把自己通過交通工具搬運到工作地點,傍晚,再把自己疲憊的身體通過交通工具搬運到居住地點,這就是我們重複了多少年的"上下班"。新經濟中,我們的工作數字化了,不能數字化的工作,逐級逐步地轉移到了小城市、鄉鎮企業。有了暢通的信息網路,來回搬運的不再是人,而是工作,搬運工作比起搬運人更快捷、更經濟,讓人更舒適。人們可以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及時地將你的工作完成。中國網通的總裁田溯寧將新經濟的中國稱為"在線中國",他預計5年後中國網際網路的設備用戶將會達到2至3億之多,一個人可能擁有數個I終端,中國將成為世界上僅次於美國I用戶數的國家。這樣一個在線中國,將極大地提高國家核心競爭力,使中國整個的經濟效益空前提高。同時,也將徹底改變人們,尤其是大中城市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有人預測不久之後將不存在非I公司,因為新經濟下的任何商業運作,都離不開網路的支持。在新經濟中城市功能劃分、房子功能劃分一定會隨網路時代來臨而改變。網路將改變人們工作的概念,我們應該重新審視住宅與辦公室的功能;網路將改變人們購物的習慣,我們就應該重新審視商場、倉庫和居住的功能。

我們造就建築、建築也造就我們;我們造就網路,網路也造就我們。在傳統經濟中,尤其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商業社會發展到了極致,建築就成為財富的象徵。建築越高大喻示著錢越多,與女人比鑽石大小、男人比汽車大小是同樣的心理。在技術允許的條件下,財富的競爭逐漸導致了建築的競高。美國的洛克菲勒中心一度成為美日兩國資本家爭搶的制高點,引無數英雄競折腰,讓多少資本家傾家蕩產。當年誰擁有了洛克菲勒中心,誰就擁有了榮耀和夢想。近幾年建築高度開始從歐美向亞洲轉移,北朝鮮的大飯店,因為太大了,建了下面一半先開業,上面一半許多年過去了還未建完。馬來西亞的石油雙塔,建成後的今天不知當年決策者有無後悔之意。網路新經濟中,人們將改變這種比高、比大、比榮耀的心理文化,取而代之的是網路精神的創新、個性、平等和共享。有個性的城市才是美麗的城市,有個性的建築才是美好的建築。

紐約有個SOHO區,多少年前曾是工廠和倉庫,現在變成了最有個性、最前衛、年輕人最喜歡住的地方。目前在美國加州,空間大、自由度高的舊倉庫"LOFT"成為最搶手的物業,甚至在世界範圍內,可自由發揮、隨意改造的倉庫都成了最酷的建築形式。

有一次,美國最大的女性網站Oxygen.(氧氣.)的CEO與我們一起吃飯,他們非常自豪地介紹說,他們公司的辦公室以前是Nabisco餅乾廠,空間高達35英尺,可以想像他們在這種空間里工作是多麼的自然而舒暢。我們在紐約和舊金山參觀了許多.公司,他們的辦公地點大多在當年的工廠里。

越來越多的大牌錄音師和歌星也競相以個性裝點自己的工作室。加拿大流行歌星布賴恩·亞當斯(BryanAdams)將一處廢棄的工業建築改造為自己的"倉庫工作室"。外人很難猜想到,這個破舊磚牆的內部是個世界一流的錄音工作室。日本著名音樂製作人小室哲哉在夏威夷的工作室是由一個餐館改建成的。

網路時代是沒有權威和潮流的時代,最顯著的特徵就是不再有統一的模式,不再有明顯的界限,無論工作還是生活,都追求絕對的自由和隨心所欲的選擇,創造力至上,沒有程式化的個性化是最富有魅力的。新經濟中創新成為必不可少的精神。傳統經濟中許多重複性工作很快就被電腦所替代,如在傳統經濟中最有創造性的工作設計,在新經濟中基本上被電腦設計(CAD)所代替。所以,在新經濟中任何一個人和組織如果被傳統經濟的條條框框所限,沒有創新意識,很快就會被淘汰。

房子是要符合人的行為的"大衣服",人的生活和工作行為在新經濟中變化,我們建的房子也應該變化。我們今天處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建房子就要適應這個時代。如果我們簡單模仿別人的經驗,生硬地照搬,那樣一定建不出好房子。網路技術使得現代住宅中居住空間和辦公空間像絲帶一樣交織在一起,而且隨著這兩者的日益融合,建築類型之間的界限也日趨模糊和淡化。

在美國的矽谷,有的網路公司把辦公室做成一個餐廳的式樣,四周的牆都是白板,有了靈感可隨即寫在牆上。

北京一家名叫"紐約音樂廚房"的餐廳,同時也可以當做歌廳、舞廳、電影院,咀嚼美味的同時也在享受著音樂、舞蹈和大屏幕,你本人也可以隨時即興演出。商店也不再是傳統的你買我賣。一部分購物需要通過在線購買在網路上實現了,當我們家中的冰箱和衣櫃都裝滿了時,購物的娛樂性就上升為第一需要了。國外的商家為了吸引顧客,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