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現在可能是媒體和大眾比較關注的事情,也是比較時髦的詞。每個人都談他們的創新,但有一個共同點:三句話不離本行,都沒有脫離自己的產品。劉軍在講聯想的電腦;牛根生在講牛奶;長安汽車的老闆在講汽車;愛國者的老闆講他的MP3、MP4,其他人也都不例外。大家也都談到了創新,都在講一定要自主創新,別讓外國資本主義掐斷我們的脖子,也講到我們還很落後,先把基礎工作做好再創新,我們跟別的國家不能比。
說句實在的,大家在談論的自主創新,我有點不太能夠理解。我不知道自主創新是不是就是每一個公司、每一個行業在內部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如果是這樣,那實際上創新是很難的。創新是發現新的領域,常常是在那些跨行業的區域,沒人關注的領域才會有一片新的天地。如果把自己封閉起來,只關心自己家的一畝三分地,創新起來就會非常困難。
我想像的企業創新,首先要將視野投放到人類廣闊的生活需求中去,還要以人類的精神進步為前提。創新最可怕的敵人是不能從根本上以精神的進步為前提,因為只有精神進步才能發現和創造美好,沒有精神進步,創新就變成一句空話,所謂的創新產品也就是一些外表新奇卻沒有實際意義的花架子。這句空話,再被某些急功近利的人變成一句空洞的口號,那大家就會走到創新的反面。
我一直認為人的靈魂、精神是可以得到啟示的,而帶來這種啟示的有時可能是一本書,有時是與某人的一次談話,或者是一件事,又或者是一幅藝術作品,是一首詩,再或者是佛教中的一個小故事,是阿難尊者的一個微笑。在禪宗中,這種靈魂的啟示可能是出其不意地大喊一聲,或是打你一拳,或是掃地的時候一個小石子撞到竹子上發出的聲音等等。在某一個時刻,某一個特定的狀態下,這些事件與人的心靈發生了共鳴,人的靈魂就得到了啟示。無論如何,任何啟示都是個人發自內心的活動,與旁人基本上沒有什麼關係,旁人的經驗也沒有太大的用處。別人用一種辦法得到了啟示,對你來說就不一定行得通。所以有句話叫"自行見證",模仿是沒有用的,靈魂的啟示是無法簡單地去重複的。
創新實質上是靈魂的啟示,是精神的進步。我正在寫的這本《我用一生去尋找》,歸結其主題,其實就是我從物質追求到精神追求的心路歷程。一個人走著這從物質到精神的必由之路,我把企業當成一個人來看,也走著這必由之路。在企業中,既有奠定物質基礎的市場方法、經營管理,同時又有著高層面的傾向於精神的追求。我們SOHO企業,工作是提供高質量的住房,同時又將我們追求自然、人性化、環保、人跟人相互和諧共處等精神理念灌注其中。通過我們的每一件產品,其實都能看到我們的理想。如果讓我對我的公司下個定義,我願意說我們是一個與社會大眾分享理想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