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只顧數錢的人最終無錢可數

就在30年前,我們還是計畫經濟,國家經濟幾乎崩潰。突然轉到市場經濟,要創造財富,就必須依靠創造財富的積極性,這就涉及到私有財產的保護問題,企業家的待遇問題。當時一切都是空白,人們的意識和法律都需要緊張忙碌地轉型。因為沒有先例,很多制度的建設,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的企業家觸及並引發的。

鄧小平說的"摸著石頭過河"說得太形象了,水急,水花四濺,眼睛都睜不開,只能彎著腰,手在水裡摸著一塊石頭算一個依靠,這個過程是我親身經歷過的。我在海南開磚廠時,只有做一個企業家的夢想與激情,但還不會做生意,最困難的時候給工人發不起工資,只能每天去買一袋大米交給工人。那時候還能想什麼呢,拚命想銷售,逮著任何一個人都問你要不要磚頭,就這樣還被人罵做"推銷員"。那時候"推銷員"是一個罵人的詞,我們經過很長的時間才改變了人們對銷售和服務的偏見。我的這個經歷只是千千萬萬個早期下海的人的微小例子,事實上,當時"下海"的人遇到很多問題,而這些問題在過去是從未有過的。

當時的企業家,他們尚不能肯定自己的身份。一方面得相信新的體制,新的價值觀,新的市場經濟,一方面又因為市場體系法律制度的不完善而受到制約。他們在朝向創造財富的每一步努力,都冒著觸犯原有法律或道德的風險,如果事實證明企業家的行為對社會更有益,國家會修訂法律適應企業家的行為,但那是後來的事情了。他們也會跑到法律和道德的空白處,那兒只有需求,其他什麼都沒有。這時候他們所做的任何事,都很難有什麼政策依據。在這種情況下的企業家,不得不依靠傳統的道德理念來保全自己,其中一點就是克制物慾,絕不個人佔有金錢。即使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了大量財富,也絕不多拿一分。這是一種依靠道德力量的超脫。

在第一代企業家中,我認為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有三個人:第一個是王石。我們當年到深圳的時候,萬科已經做得非常大了。現在,萬科是全世界第一大房地產公司,從開發房屋的套數來看,萬科開發的套數相當於整個香港的開發量。可是王石占的股份只有零點二幾。如果是沒有從金錢的佔有慾面前超脫的話,他也可能會成為轉型期的犧牲品。第二個人是柳傳志,聯想集團現在做得非常大,把美國的IBMPC業務都收購了。這樣的情況下,他在聯想中占的股份也非常少。還有像張瑞敏,就是在一個國營企業,自己拿點工資獎金,再有點期權什麼的,其他就沒了。

時代讓這一代的企業家成功,企業家本身卻可能沒有賺多少錢。他們的私有財產跟後來的像我們這批第二代企業家比,太少了,可他們是中國市場經濟中真正創造社會財富的奠基人。他們開創了整個市場制度,我們受惠於他們,他們是我們的兄長。我們這一輩權益合法化後的企業家,同樣需要從金錢的佔有慾中超脫出來。說到底從金錢中超脫就是從各種慾望中超脫。你不能因你有錢,任何慾望都去滿足,你就放縱自己,或者利用金錢的力量傷害道德。道德是人類社會磋商出來的公約。你令他人喪失磋商權,他可能就會以暴力來表達不滿了,會以惡對惡了。所以隨時克制自己的慾望,或者從中超脫,是保命仙丹。

我們在發展自己的企業的同時,必須關注和推動經濟制度的建設和健全,否則,只顧數錢,最終會沒錢可數。金錢、財富作為社會最重要的資源,其保護和管理都蘊含著社會最大多數人的智慧和意見。而你,也必須積极參与磋商,最終要的是建立制度,完善環境。金錢身上的社會屬性真是太明顯和太強烈了,換一句話來說,你的錢最終還是社會的錢。你死了,錢不會賴在你身上不走。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