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中期有一句流傳很廣的話,叫做"他人即地獄"。這句話我在很多80後、90後的博客上都看到過。我借用這句話,說一個相反的意思:"他人就是你的福祉。"我堅信一個人的幸福永遠要依靠他人的協助,你可能有一粒幸福的種子,那也得依靠他人的土壤來培育。重要的是要播下幸福的種子,而不是苦難的怪胎,否則別人的土壤不會供給你養分。自我如果懂得付出,愛別人,你就播下了幸福的種子。反之,如果你依然像個孩子一樣只知道索取,但你已經是成年人了,會舞槍弄棍了,那就是一個給他人造成災難的怪胎了。要學會愛不容易,但是你不學會愛卻活不下去,因為愛的行為是付出,事實上你不得不付出。人類社會結構的基礎就是相互交換,只有付出才會有回報。我們不能違背這個原則。愛不是什麼高妙務虛的理念,它異常現實,愛他人就要有益於他人,而且愛是一生的學問,從我們來到這個世界起就在學習它。這就涉及到我們的教育方式,我們的教育是不是能讓孩子學會愛,學會付出?我想,首先父母不應該打孩子,因為打孩子向孩子展現的是暴力,被孩子學去了不好;其次也要注意我們對孩子的成長教育的方向對不對。現在父母們培養孩子,焦點是期望孩子將來要成功、出人頭地,這種對競爭的過於強調又令孩子形成他人是敵對方的概念。有一個咖啡的廣告就很不好,表現的是喝了某某牌咖啡,那個女白領很快寫出了報告,於是她飛騰起來,高跟鞋踩著前面男同事的頭,一下跳到老闆面前,搶先把報告交給了老闆。我覺得這就在強調一個社會價值觀,在強調競爭,告訴大家一定要超過別人。過去為了反對大鍋飯,強調競爭是有益的,現在還是那麼強調,甚至競爭成了唯一的價值觀了,越演越烈,"他人就是地獄"了。
我也有孩子,我經常想著怎麼當好一個父親,因此想到自己的父母。在我的記憶中,我的父親十分勇敢,母親很善良。我也經常反省自己,我像不像一個好父親,能不能給孩子留下像我的父親留給我那樣的美好形象。我相信,對於孩子來說,身教的力量大於言傳,你對他說一百遍要誠實,不如你做一個誠實的父親給他的印象和影響深遠。
孩子必須首先學會愛,這是核心和本質,只想著培養孩子出人頭地,培養孩子的競爭技能等,都是本末倒置。這種培養方法極容易塑造成王敗寇的人生觀,僅僅以名利的佔有當做成功,又依據成功的規模將人分成三六九不公平的等級社會。這種人分主次、尊卑的人生觀,會培養出對成功者卑躬屈膝、對失敗者趾高氣揚的扭曲人格。更可怕的是,這種人生觀會直接毀壞磋商的基礎,是人類不能和諧共處的最大原因。
很多父母有過孩子長大後不孝敬自己的痛苦經驗,他沒意識到,造成孩子不孝敬的原因也許正是自己失敗的教育觀。想想看,孩子用成王敗寇的觀點去看待社會,有一天他也會用這種觀點來看待父母。小孩子有個習慣,喜歡在孩子中間相互比較自己的父母,就像他們比較玩具一樣。如果他僅僅學會了從金錢、地位方面來比較,就會輕易判斷出自己的父母是不是成功人士。如果發現自己的父母並不"成功",他會因此在小朋友中間感到自卑,進而會怨恨父母。所以培養孩子學會愛的教育,也是父母解決自己將來福利的根本途徑。
但是,單純用物質的成功作為標準培養孩子的模式,現在已經普遍到很可怕的程度。兩三年前,有一個教師在教室里公開對孩子說:"讀書的目的就是有錢有美女。"他的言論在網上反響很大,很多人反對,但也有很多人支持,認為他說出了現實真相,有勇氣,沒有欺騙學生。我是絕不同意他的這種言論的,因為他所謂的說出了"現實真相",其實只是盲從於社會中急功近利的流行觀點。讀書是一種獲取知識的快樂活動,是伴隨一生的精神感悟。掙錢養美女的功利思想,根本上是以物質的目標取代讀書中的精神感悟。它會把人抽空,變成沒有靈魂、僅受外界物質引誘的傀儡。
這樣的教育已經完全失去了對人類的信仰、愛的培養,如果這種狀況得不到改觀,將來的世界將會是可悲和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