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執迷者悟人生寓言(3)

十一 白兔和月亮

在眾多的兔姐妹中,有一隻白兔獨具審美的慧心。她愛大自然的美,尤愛皎潔的月色。每天夜晚,她來到林中草地,一邊無憂無慮地嬉戲,一邊心曠神情地賞月。她不愧是賞月的行家,在她的眼裡,月的陰晴圓缺無不各具風韻。

於是,諸神之王召見這隻白兔,向她宣布了一個慷慨的決定:

「萬物均有所歸屬。從今以後,月亮歸屬於你,因為你的賞月之才舉世溫亮,就像財主盯著自己的金窖。烏雲蔽月,她便緊張不安,唯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彷彿遭了搶劫。在她的眼裡,月的陰晴圓缺不再各具風韻,反倒險象迭生,勾起了無窮的得失之患。

和人類不同的是,我們的主人公畢竟慧心未滅,她終於去拜見諸神之王,請求他撤消了那個慷慨的決定。

十二 孿生兄弟

生和死是一對孿生兄弟。死對他的哥哥眷戀不舍,生走到哪裡,他就跟到哪裡。可是,生卻討厭他的這個弟弟,避之唯恐不及。尤其使他掃興的是,往往在舉杯縱飲的時候,死突然出現了,把他滿斟的酒杯碰落在地,摔得粉碎。

「你這個冤家,當初母親既然生我,又何必生你,既然生你,又何必生我!」生絕望地喊道。

「好哥哥,別這麼說。沒有我,你豈不寂寞?」死心平氣和地說。

「永遠不!」

「可是你想想,如果沒有我和你競爭,你的享樂有何滋味?如果沒有我同台演出,你的戲劇豈能精彩?如果沒有我給你靈感,你心中怎會湧出美的詩歌,眼前怎會展現美的圖畫?」

「我寧可寂寞,也不願見到你!」

「好哥哥,這可辦不到。母親怕你寂寞,才囑我陪伴你。我這個孝子怎能不從母命?」於是生來到大自然母親面前,請求她把可惡的弟弟帶走,別讓他再糾纏自己。然而,大自然是一位大智大慧的母親,決不遷就兒子的任性。生只好服從母親的安排,但並不領會如此安排的好意,所以對死始終懷著一種無可奈何的怨恨心情。

十三 小公務員的死

某機關有一個小公務員,一向過著安分守己的日子。有一天,他忽然得到通知,一位從未聽說過的遠房親戚在國外死去,臨終指定他為遺產繼承人。那是一爿價值萬金的珠寶商店。小公務員欣喜若狂,開始忙碌地為出國做種種準備。待到一切就緒,即將動身,他又得到通知,一場大火焚毀了那爿商店,珠寶也喪失殆盡。小公務員空歡喜一場,重返機關上班。但他似乎變了一個人,整日愁眉不展,逢人便訴說自己的不幸。

「那可是一筆很大的財產啊,我一輩子的薪水還不及它的零頭呢。」他說。同事們原先都嫉妒得要命,現在一齊懷著無比輕鬆的心情陪著他嘆氣。唯有一個同事非但不表同情,反而嘲笑他自尋煩惱。

「你不是和從前一樣,什麼也沒有失去嗎?」那個同事問道。

「這麼一大筆財產,竟說什麼也沒有失去!」小公務員心疼得叫起來。

「在一個你從未到過的地方,有一爿你從未見過的商店遭了火災,這與你有什麼關係呢?」

「可那是我的商店呀!」

那個同事哈哈大笑,於是被別的同事—致判為幸災樂禍的人。據說不久以後,小公務員死於憂鬱症。

十四 落難的王子

有一個王子,生性多愁善感,最聽不得悲慘的故事。每當左右向他稟告天災人禍的消息,他就流著淚嘆息道:「天哪,太可怕了!這事落到我頭上,我可受不了!」

可是,厄運終於落到了他的頭上。在一場突如其來的戰爭中,他的父王被殺,母后受辱自盡,他自己也被敵人虜去當了奴隸,受盡非人的折磨。當他終於逃出虎口時,他已經身罹殘疾,從此以後流落異國他鄉,靠行乞度日。

我是在他行乞時遇到他的,見他相貌不凡,便向他打聽身世。聽他說罷,我早巳淚流滿面,發出了他曾經發過的同樣的嘆息:

「天哪,太可怕了:這事落到我頭上,我可受不了!」

誰知他正色道——

「先生,請別說這話。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著,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至於死,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落難的王子撐著拐杖遠去了。有一天,厄運也落到了我的頭上,而我的耳邊也響起了那熟悉的嘆息:「天哪,太可伯了……」

十五 執迷者悟

佛招弟子,應試者有三人,一個太監,一個嫖客,一個瘋子。

佛首先考問太監:「諸色皆空,你知道么?」

太監跪答:「知道。學生從不近女色。」

佛一擺手:「不近諸色,怎知色空?」

佛又考問嫖客:「悟者不迷,你知道么?」

嫖客嬉皮笑臉答:「知道,學生享盡天下女色,可對哪個婊子都不迷戀。」

佛一皺眉:「沒有迷戀,哪來覺悟?」

最後輪到瘋子了。佛微睜慧眼,並不發問,只是慈祥地看著他。

瘋子捶胸頓足,凄聲哭喊:「我愛!我愛!」

佛雙手合十:「善哉,善哉。」

佛收留瘋子做弟子,開啟他的佛性,終於使他成了正果。

十六 微不足道的事情

有一個善於反省的人,在他生命中的某—天,突然省悟到自己迄今所做的全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他想到生命的短暫,不禁為自己虛度了寶貴的光陰而痛心。於是他暗暗發誓,從此一定要萬分珍惜光陰,用剩餘的生命做成一件最有價值的事情。

許多年過去了,我們的這位朋友始終忠於自己的誓言,不做任何微不足道的事情。他一直在尋找那件足以使他感到不虛此生的最有價值的事情。可是,他沒有找到。生命太寶貴了,無論用它來做什麼都有點兒可惜。結果,他什麼事也沒有做,既沒有做微不足道的事情,也沒有做最有價值的事情。而他的寶貴的生命,卻照樣在這無所事事中流逝而去。

終於有一天,他又一次反省自己,不願再這樣無所事事地生活;人活著總得做點什麼,既然找不到最有價值的事情,就只好做微不足道的事情。所以,現在他懷著一種宿命的安樂心情做著種種微不足道的事情。

1988.11—1991.7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