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斷罪的處刑者高聲歌唱 後記

正當我在第一集的相關作業結束後,盤算著「好~接下來就認真來寫第二集吧~」的時候。

我任職的公司所推行的某個專案陷入了水深火熱的情況,於是,我跟著被捲入了地獄。這就是技術人員無法避免的宿命吧。

所以,直到第二集出版為止,中間隔了好一段空白的時間。那麼,藉口就說到這裡吧!

好久不見,我是兔月!

雖然不知道各位會在什麼時間點閱讀這篇後記,但我接下來就以各位已經看完本篇為前提來聊聊吧。

哎呀呀,《破除者》第二集也不輸給第一集,都著重於壞人的部分。像我這般善良的作者(?),想要描寫壞人,實在挺辛苦的呢!為了學習「邪惡的心」,我做了不少努力。例如半夜在街上徘徊,然後被巡邏員警抓去問話,或是不把杯裝泡麵的湯喝完就直接扔掉等等。

我透過每天執行小奸小惡的行為,實際體驗了壞人的心情和行動。或許這些渺小的惡行確實起了作用吧。這次,我很自滿地認為自己有成功賦予本書中的登場人物一顆出色的「邪惡的心」。這方面不知道各位讀者覺得如何?

回顧本書後,我想在這裡閑聊一下。

如果被問到「犯罪者是什麼」,大家會怎麼回答呢?

被稱為犯罪學之父的義大利精神科醫師龍勃羅梭。

在他做過的犯罪實證研究中,將特定集團區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再統計這兩個群體之間的差異,是最主流的調查做法。

我們姑且先忽略這些艱澀的內容吧。

龍勃羅梭希望能將全世界的人分成「犯罪者集團」和「非犯罪者集團」,並加以比較。不過,這種做法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所謂的犯罪者究竟是指什麼樣的人」這點,世間並沒有確實的定義。

應該被歸類在犯罪者集團之中的人,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遭到收監服刑的人嗎?

這些人因為犯罪,所以必須接受被關進監獄的刑罰。然而,倘若他們在服刑期間表現良好,在期滿出獄之後,也未曾再次犯罪,這樣還能算是犯罪者嗎?一度犯下罪行的人,是否一輩子都會是犯罪者呢?換個觀點來看,待在監獄裡的人,或許的確是犯罪者沒錯,然而,在監獄外頭,或許也有未被逮捕的犯罪者存在於社會上。

不是只有監獄收容的人算得上是犯罪者,而想從社會人群中分類出未被遭到逮捕的犯罪者,也絕非一件簡單的事情。因為我們無法以外觀或生理特徵來定義一名「犯罪者」。關於該如何把社會上的人區分成「犯罪者」和「非犯罪者」,一直是讓龍勃羅梭苦惱不已的問題。

有著異樣容貌的恐怖分子──大眾公敵。

在本書登場的他,認為「祈禱他人遭遇不幸,並以此為樂」的人,正是真正的罪人。從某方面來看,這或許是他對龍勃羅梭的疑問所做出的回答吧。也就是說,真正的犯罪者,就是擁有上述想法的人。

倘若有著異樣外貌的他是「和犯罪者戰鬥的正義之士」,那麼,在本書中和大眾公敵對峙的所有人,或許就不是正義,而是「邪惡」的一方了。

這樣不是挺不錯的嗎!

這是一部描寫惡勢力與惡勢力之間的戰鬥的作品。雙方各自以名為「個人正義」之惡和對方較勁,高傲地認為自己才是正確那一方的怪物們,不斷持續著符合自身形象的惡行。

在本故事的最後,各位感受到的是什麼呢?

是否有感受到「什麼是惡」?

希望各位能夠加倍珍惜這樣的想法。

在最後的部分,請讓我一如往常地發表謝辭。

為了讓本書出版而盡心儘力的各位,我在此致上最深的感謝。能聽到負責繪製插畫的ニリツ大人表示「我好喜歡城堡!」這樣令人開心的意見,是身為作者最大的福氣了。真的非常感謝您流暢、帥氣又帶點情色味道的插圖!

還有選擇了本書的各位讀者。

應該是從第一集就對本作產生興趣的讀者佔了多數吧。各位是讓我最感激的存在。倘若這部拙作能為各位的人生帶來小小的樂趣,就是我莫大的幸福。衷心期盼能在下一部作品中和各位再會。

兔月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