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暗黑天才,其名為—— 後記

久違的各位,你們好。

初次見面的各位,你們好。

我是作者兔月山羊。哎呀呀,感覺真的好久沒有出書了呢。

雖然這本新作和上一部作品隔了將近一年的時間,但這絕絕……絕對不是我偷懶喔。因為本作的內容是我從未嘗試過的領域,所以在事前調查跟擬訂大綱的部分,花了我相當多的時間。自出道之後,撰寫的都是超能力大戰的我,這次打算挑戰智慧戰。

雖然故事有點複雜,卻能輕鬆閱讀。

就算在昏昏欲睡的狀態下閱讀本作,也能讓腦袋順利地吸收劇情——想要撰寫出這樣的作品,實在是相當困難。不過,在實際挑戰之後,我發現這也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

像這樣感到有趣的想法,如果不是我的個人淺見,而是能引起各位讀者的共鳴,那就是我莫大的幸福了。不知各位覺得如何呢?

對於已經閱讀到後記的讀者,或許不需要多做說明了吧。雖說本作屬於懸疑推理故事,但並不會有常見的那種好人偵探登場。不受限於法律、常識這類社會規範,時而表現出惡魔般的思考模式,以「史上最惡劣的天才」為主角,挑戰重大罪犯的故事。

針對令人絕望的劇情發展,將一切既有概念破除粉碎殆盡的存在。

我對主角抱著這樣的期望,將作品命名為「破除者」。

不知道在各位讀者眼中,主角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物呢?

換個話題吧。雖然是雜談,不過,我判斷各位在閱讀本作時,可能會有幾個浮現疑問的部分。負責校對的人也曾向我提出這些問題,所以,我想趁這個機會,替故事本篇做個補充說明。

首先,是理世在故事中提及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這個病症的定義。

提到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通常先讓人聯想到「人質對嫌犯產生好感」的表現,但這其實只是「病症表現的一種」而已。做為參考資料,我個人手邊有科學警察研究所的犯罪行動科學部職員的著作。根據書中的分析,只要出現下列三種感情表現的其中一者或以上,就能斷定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①人質對嫌犯表現出肯定的態度。

②人質對警方表現出否定的態度。

③嫌犯對人質表現出肯定的態度。

這次,本作所套用的模式屬於②的例子。所以,理世才會說班上的學生出現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表現。

接著也是理世在故事中提及的「統計分析」。

針對過去發生過的類似事件,透過統計學來分析其發生情況,並以得出的結果為根據來推敲嫌犯的背景經歷,便是所謂的「統計型犯罪剖繪」。

至於統計的手法,雖然理世說日本警方有使用最小空間分析這種手法,但這其實是國外諸如FBI等比較常採用的統計方式,日本警方並不常用的樣子。日本主要採用的是數量化理論Ⅲ類、對應分析和最佳尺度法等統計方式。雖然有很多理由造就這樣的不同,但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一般人民是否能持槍的環境差異。想把FBI慣用的統計方式套用在日本較為單純的犯罪行為上,似乎有一定的困難度。

而在本作中登場的日本警察機關,則是FBI式和日本式的統計方式都有採用的設定。畢竟背景是槍炮彈藥管制比較不嚴格的社會嘛。而實際上,日本警方並沒有採用和FBI完全相同的統計方式,這點還請各位不要誤解了。

最後,針對在發行本書時做出各種努力貢獻的各位,我在此致上最深的感謝之情。讓責編大人陪著我歷經了「這樣改不對、那樣改也不對」的漫長改稿時期,真的是給您添了諸多麻煩。

還有負責插圖的ニリツ大人。

謝謝您美麗又帥氣的插圖。看到自己筆下的角色有了實際外型,就連作者本人都因「原來這傢伙長這樣啊」而驚喜、感動不已。收到角色造型的草稿時,最令我驚訝的是,在本篇故事只透過聲音亮相的女性角色,竟然也有了外型設定。真的非常感謝!

最後是閱讀了本作品的各位讀者。

對兔月來說,各位是最值得感謝的存在。

但願這本拙作,能夠為各位的人生帶來一段快樂的閱讀時光。

下一集我也會繼續加油,還請各位多多指教了。

兔月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