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錢與階級

購買第二居所的人

在人們的印象中,美國的第二居所就是海邊的豪宅或得克薩斯州的巨大莊園。

購買第二居所的人,似乎也都是有錢和有閑的人,一處居所已不足以顯示他們的富有,所以要買第二處居所。一家著名的獨享度假村甚至開辦了一項支付25萬美元即可分時享用豪華第二居所的新業務。

但真實的情況是,在購買第二居所的人中,人數增加最快的是中等收入的人。2005年,第二居所出現了銷售的熱潮,其銷售額在所有住房銷售額中所佔的比例,達到了破紀錄的40%。這一熱潮的形成,不是因為奧普拉•溫弗里(OprahWinfrey)需要在阿斯蓬(Aspen)的城裡置辦另一套數百萬美元的宅邸,也不是因為肯尼迪家族(theKennedys)買下了另一處「豪宅」。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NationalAssociatioors)2005年的報告稱,典型的度假居所購買者的收入僅為71000美元,中等收入購房投資者的收入為85700美元,第二居所的中等價位還不到20萬美元。

購買第二居所已在中產階級中蔚然成風。

怎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首先,1997年國會通過了一項法案,賣掉原居所,另購兩處居所的人可以獲得減免稅收的優惠,這一措施使購買第二居所更加容易了。中產階級的空巢家庭(生育高峰年代的核心部分),現在可以賣掉原來居住的大房子,另買兩套小一些的房子。

其次,「9•11事件」後,許多美國人更願意在偏遠一點的地方購買房產,以作退身休養之所,或者用作必要情況下的避難之所。

又其次,由於股票市場靠不住了,房產開始受到青睞。2005年,購買第二居所的334萬美元中,用於投資目的的款項就要佔到200萬美元。

再其次,人們為了工作而購買第二居所,其中的原因,或者是由於自己的住所遠離主要的客戶,或者是由於他們要在不同的地方開發新的客戶,或者是由於自己的配偶已經在其他的城市定居。過去的情況是,如果夫婦雙方中的一方在一個新的城市找到了工作,通常會舉家遷居,但現在的情況是,大約有超過150萬對夫婦,為了保住雙方的工作而維持兩處居所。

當然,技術已經使人們在不同的工作地點處理公務成為可能,用一台筆記本電腦、一部手機和一部黑莓手機,人們在家裡就能像在辦公室一樣在當地與客戶(僱員和老闆)取得聯繫。

但是,人們購買第二處住房的最有力的理由可能是家庭,家庭推動了中產階級購置第二居所的熱潮。住在邁阿密的夫婦在費城買了一套公寓,是為了方便探望居住在賓夕法尼亞州的兒子;住在芝加哥的老年夫婦在薩凡納買了一處住房,是為了在周末與住在休斯敦、阿什維爾和邁阿密的孫子們聚會。在2005年的一次以兩處住房擁有者為對象的調查中,大多數人表示,他們生活的主要目標就是家庭幸福,或者是成為成功的父母;也有同樣多的人表示,美國當時面臨的最大風險是家庭的解體(其人數幾乎是以恐怖主義和伊拉克戰爭為美國面臨的最大風險者的兩倍)。

在第二居所居住已經相當普遍,以致於人們為那些定期往返於兩處居所的人創造了一個新的名詞:「分身人」(Splitters)。

按照「分身人」網站.splitters.,一家名為Wunities的住宅建築公司創建的網站)的說法,「分身人」是指「至少擁有兩處住房,為了工作之餘的休閑或者是與家人和朋友的聯繫,分別在兩處居所居住的人」。候鳥雪鵐每年最多改變一次或兩次棲息地,而「分身人」在兩處居所間往返的次數,平均要達到每年5次,有些人常常在一個月內就要往返數次。

有些人甚至可以稱之為「超級分身人」,他們可以把自己的時間分配給3處或多處居所。你可能認為奧普拉和肯尼迪家族是這樣的人,但還是先看一下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的調查吧:三分之二的已購買第二居所的人表示,他們很有可能在今後的兩年之內,除了現有的住房外,再買另一處住房。「你肯定買了不止一處房產」這句話要增添新的含義了。

這種現象不僅給度假居所建築商和傢具公司創造了不斷擴大的市場,而且給第二居所的地方經濟帶來了增長的潛力。大部分擁有兩處居所的人,都會花錢僱用當地的工人為他們剪草坪、打掃房間,並在他們外出的時候為他們照看房產。Wunities的一項調查證明,「分身人」在新社區的花銷遠大於他們的索取,他們不會利用當地的學校,但他們要安裝電話、有線電視和衛星電視,要到當地的娛樂場所去消費,而且他們每年大約要花費2000美元用於住房的修繕、翻新和改裝。

從政策角度講,中產階級購買第二居所熱潮的意義在於,第二居所的抵押貸款可以減稅的政策可能並不像人們最初認為的那樣只是「給富人的甜頭」。舉個例子來說,有一位志在為民眾辦事的政治家,他正在尋找能夠吸引中產階級選民的新問題。他要求取消第二居所抵押貸款減稅的做法,因為他認為,這種做法是在有錢人的推動下列入稅法的,是一種使有錢人受惠的做法。但令他感到驚訝的是,大量極普通的民眾被他的要求激怒了,他收到民眾的譴責信函多達500萬件。對自己的住房,包括第二居所,人們是抱有熱切的情感的。把第二居所購買者們組織起來,其潛力是巨大的,他們有產品的需求,例如還貸、周轉信貸和保險;他們也有政治需求,例如低利率和住房的高增值率。

就社會層面而言,購買第二居所的趨勢還表明,人們已經放棄了1990年代的那種存錢入股市,而不是購房的理念。現在,人們把錢用來買房了。這種變化會降低美國人的流動性,會再一次提高社會保險對房地產價值的依賴程度,還可能會促進存款率的提高。但是,房地產市場與股票市場不同,它幾乎完全取決於借貸投機的成功。

此外,由於數以百萬計的中產階級把自己的積蓄投入房地產,突然之間出現了一種新的動向:極為關注美聯儲(FederalReserve)可能採取的措施。除了商界和政界的精英,以前有誰關心過誰是美聯儲的主席呢?有誰關心過他那種用語隱晦的講話有什麼樣的含義呢?現在,正常理財的民眾數以百萬計,他們經濟狀況的穩定程度都取決於美聯儲的季度公告中利率是提高了還是降低了。如果美聯儲搞錯了,政策制定者們就會由於新的季度公告而觸怒民眾。理財的民眾是一個全新的群體,他們非常關心自己的實際利益,隨時準備抨擊威脅到自己實際利益的做法。假如美聯儲不小心提高了利率,那麼大批利用貸款購買第二居所的中產階級,就會由於無力償還兩處居所的抵押貸款而破產。

從前的美國夢是每一間車庫裡有兩輛汽車,而現在的美國夢是每一輛汽車要有兩處車庫。

當代的瑪麗•波平斯——受過大學教育的保姆

現在,就業的母親越來越多,托兒產業出現了蓬勃發展的景象。保姆的需求量在過去的15年間幾乎翻了一番,已經達到供不應求的程度。這種狀況抬高了工資水平,加劇了競爭,也創造出了一個新的保姆階層:受過良好教育的保姆。

這些受過良好教育的保姆,通常來自多子女家庭,她們懷念那種家庭的熱烈氣氛。在母親上班的時候,她們要完全承擔起照看孩子們的工作,也許,她們會在錄像鏡頭的監視下擔當起這份工作。

保姆在上流階層的角色已經發生了變化,她們不再是居家母親的幫手;她們的主要工作,是在父母們上班的時候,在孩子們上學前和放學後照看孩子。即使是最富有的人家,女人們也會選擇重新就業,這種狀況帶來了對新型保姆的需求。

正規的保姆制度實際上來自歐洲,但是幾十年來,美國人對保姆的概念,尤其是在通俗文化中,一直青睞有加。1964年的一部影片《歡樂滿人間》(MaryPoppins),是迄今為止迪斯尼歷史上獲奧斯卡獎項最多的影片,影片講述的是一位到人間作保姆的仙女照看孩子的故事。2006年秋季,百老匯的演出商又斥資數百萬美元把這個故事改編成了舞台劇。

《音樂之聲》(TheSoundofMusic)一直是最受人們喜愛的一部美國電影,影片講述的,是一個見習修女瑪麗亞(Maria)離開修道院去為一位奧地利的單身父親照看7個任性的孩子的故事。

1990年代,流行一時的電視系列劇《天才保姆》(TheNanny)也取得了在四個大洲上演的成功佳績,弗蘭•德雷舍爾(FranDrescher)在劇中飾演的角色,最初是化妝品推銷員,被男友拋棄後,進入一位有錢的百老匯製片人家中,給他當照看孩子的保姆。

2005年也有兩部關於保姆的電視劇上演,一部是福克斯公司的《保姆91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