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譯者前言

25年前,也就是1982年,美國著名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JohnNaisbitt)寫過一本風靡一時的書《大趨勢:改變我們生活的十個新方向》(Megatrends:TenNewDiresTransfOurLives)。作者根據他所觀察到的美國,乃至世界已經進入或即將進入「信息時代」的特徵,預言美國將按照十個「大趨勢」向前發展,而這十個「大趨勢」將影響到美國,乃至世界的「社會組織結構、制度的變化和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工作與政治態度」。

四分之一世紀過去了,美國,乃至世界確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過在有些人看來,美國和世界並沒有像約翰•奈斯比特所預言的一樣,只朝著十個「大趨勢」的方向發生變化,而是按照比十個「大趨勢」多得多的「小趨勢」在發生變化。這些人當中的兩位就是本書的作者馬克•J.佩恩(MarkJ.Penn)和E.金尼•扎萊納(E.KinneyZalesne)。他們在2007年向美國和世界推出的《小趨勢:決定未來大變革的潛藏力量》(Microtrends:TheSmallForcesBehindTomorrow』sBigges)中就是這樣認為的。現在這本書的中譯本就擺在讀者的面前,讀者可以看到,兩位作者的基本觀點是,「僅僅根據『大趨勢』或普遍的經驗,你不可能更多地了解這個世界。在今天這個分裂的社會,如果你要成功地做一些事情,你必須了解只有細心觀察才能發現的那些群體,它們正在按照縱橫交錯的方向迅速而激烈地發展和運動。這就是小趨勢」。而這些「小趨勢是一種只有細心觀察才能發現的正在成長的群體,他們有目前眾多公司、銷售商、決策者和其他將影響社會行為的人或機構不能滿足的需求」。

兩位作者確實是「細心觀察」的人。馬克•J.佩恩是位頂尖級的政治家的戰略問題顧問,也是一家公共關係公司的CEO。他對美國,也許還可以說,他對世界的觀察是廣泛而又深刻的,而且他的「大腦異常敏銳」,常常能夠從「獨到睿智的視角」觀察到只有細心人和聰明人才能觀察到的事物。E.金尼•扎萊納也是美國聯邦政府中的常客,一直以「社會變革的視角」來觀察世界,從而以「自己獨到的精神見解」為白宮效力。應該說,兩位作者的觀察力是一流的。他們通過對美國社會的細心觀察,發現了美國社會中的很多「小趨勢」。他們對「小趨勢」的定義是:在美國3億人口中,只要有1%,即300萬人口在價值觀或生活習慣,或行為方式,甚至在身體特徵(太胖、太瘦、高大、嬌小或者左撇子)上相同或近似,從而構成了一個群體,且具有目前社會不能滿足的共同需求,即是一種「小趨勢」。作者用敏銳的目光捕捉到75個「小趨勢」,並按照15個主題對它們進行了分類,這15個主題是:愛情、性與男女關係;工作生活;種族與宗教;健康與快樂;家庭生活;政治;少男少女們;食品、飲料與節食;生活方式;金錢與階級;外觀與時尚;技術;休閑與娛樂;教育;國際。這些小趨勢涉及到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簡直可以說是包羅了當代美國人的方方面面,讀起來,確實像是在讀當今美國的「百科全書」。在敘述和分析一些「小趨勢」的時候,作者還把美國的這些「小趨勢」與國際同類「趨勢」進行比較,用一種世界的眼光來觀察,來分析,從而為他們自己的結論提供更廣泛的支持。

當然,僅僅是籠統地描述這些「小趨勢」,應該來說不是很困難的。但兩位作者除了「細心觀察」以外,還廣泛利用美國政府機構公布的數據以及美國民間權威的調查公司的數據(實際上,馬克•J.佩恩自己就是一家著名調查公司的CEO)為自己的觀點說話。這可真應了這樣一句話:「美國人,什麼都拿數據說事兒。」於是,我們在大部分章節中都能看到圖表和統計數字。這為我們進一步了解和研究美國社會提供了社會學和統計學的工具。

作者發現「小趨勢」,是為了讓美國社會迎合已經形成的「小趨勢」,或者為正在形成的「小趨勢」做好準備。而這種迎合和準備首先是需要更新觀念的。說到觀念,我對作者在談論一種「小趨勢」時發自內心的一番感慨印象極深。作者說,(在美國黑人中)

事實的真相是,新的一代出現了,21世紀第一個10年的現實也應該取代1950年代和1960年代的老觀念了。黑人社會取得的進步,簡直令人感到驚異。雖然每年有數以萬計的黑人青少年觸犯法律,但是,每年也有數以萬計的黑人青少年走進大學的校門,為自己設計第一流的職業生涯。黑人青年是大學畢業生中人數增長最快的群體,他們畢業後常常能找到收入豐厚的工作。這個超級成功者階層的出現,正在改變著美國的文化,瓦解著舊有的成見,摧毀著辦公室和高層政治決策機構中的種族壁壘。關於黑人青年學壞的消息越來越少了,而關於他們走正路的新聞卻越來越多了。體制正在發揮著推動年輕黑人中的這種小趨勢向前發展的作用。

……(這)還意味著黑人青年正在穩步地致富和切實地發揮著領導社會的作用。實際上,大部分美國的黑人孩子,包括男孩子在內,都在上學,他們虔誠地信賴美國的民主制度,為了使美國更加美好,他們會做出(或更多地做出)自己應該做出的貢獻。他們不僅應該成為技術、服裝、體育和娛樂產業重要的目標市場,他們也應該獲得就學、就業、充當志願者和充任各級領導的機會。

確實,美國有太多的黑人青年在拼搏,我們這個富裕的國家必須切實關心他們的問題。但是,媒體和市場營銷專家也需要糾正某些陳腐的看法,大部分黑人青年有著非同一般的公民意識,他們的表現堪稱模範。黑人中也有一些超級成功者,他們的成就毫不遜色於白人成功者。在這個具有成功取向的群體推動下,黑人社會或遲或早會發生根本的變化。在如此眾多的美國人似乎沒有採取正確的行為方式的時候,他們做出了正確的表率。

讀到此處,我不禁想到我最近在美國與黑人交往的一個小故事。今年早春季節,我到了美國的費城。費城是美國的一個黑人人口居多的大城市,在美國歷史上,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有一天,天氣很冷,我在市中心閑逛。因為冷,就到位於SouthBroadStreet上的Borders書店裡去避寒。我在那裡看到很多黑人在看書,其中不少是黑人青年。我發現他們很講究公德,看完一本書,就放回原處,然後再拿一本書看。他們看的書有藝術類的,有文化類的,也有政治、歷史、法律等人文社會科學類的。他們看書時,神情專註,旁若無人,總之是非常的投入;偶爾還會跟同伴輕聲細語地交流幾句。我受到他們的感染,也很專心地瀏覽架上的圖書,並買了幾本我很喜歡的書。在我快離開時,我想請他們給我在這家書店留影紀念。說實在的,看到他們在那樣專心地看書,我真不忍心打攪他們。但我沒有辦法,因為沒有其他人在旁邊。當我非常抱歉地向旁邊的一位黑人青年提出我的要求時,他非常爽快地答應了,並為我以書店落地窗透進來的大教堂為背景拍了一張照片。如果說,故事說到這裡,也沒有什麼值得我感動的,可故事還沒有完。我看完照片,覺得取景、構圖都不理想,而且光線也有些暗,我就跟他說,能不能再拍兩張。他說,當然可以。然後我就給他講怎麼取景,怎麼構圖,怎麼用光。他睜大眼睛,張開嘴巴,非常認真地聽,而且還不時地點頭,說ok。然後,我擺好pose,他準備照。也許是因為他比我高,找不到我所要求的角度,也許是因為什麼其他原因,他一會兒把照相機抬高,一會兒把照相機放低;一會兒蹲著,一會兒坐下,甚至做士兵卧倒射擊狀,擺弄了好半天,才按下了快門。我接過相機看他的作品。非常遺憾,還是沒有達到我的要求。我不好再麻煩他了,說了聲謝謝就要走。可他問我「Ok?」因為我認為不ok,所以我不能說ok。這位可愛的黑人年輕人跟我說了一聲「對不起」,就讓他的一個同伴來為我重照。如此反覆了幾次,終於達到了我基本滿意的程度。我非常真誠地說了好幾遍「謝謝」,然後才依依不捨地離開了書店。

在我過去讀到的關於美國黑人出版物中,不少都是把美國黑人,尤其是美國黑人青年與貧困、飢餓、絕望,甚至吸毒、強姦、殺人、放火這類令我非常厭惡的辭彙聯繫在一起的。我在美國的時候,也有不少朋友非常善意地勸告我「天黑不要到黑人多的地方去」,「不要帶很多現金,免得被人盯上,特別是被黑人盯上」。但在我橫跨美洲大陸的愉快的旅行中,無論是在費城還是在舊金山,無論是在紐約還是在華盛頓,無論是那些可愛的黑人中學生,還是那些敦厚的黑人婦女,以及像湯姆叔叔那樣慈祥的黑人老人,對人都很和善,都很願意幫助陌生人,而不是「不跟陌生人說話」。在美國的旅行中,我從包括黑人在內的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