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人性的不同解釋

自從古希臘哲人引用神諭提出「認識你自己」的任務以來,人類在自我認識方面好 像沒有顯著的進步。圍繞人身上的獸性和神性,人們做出了五花八門的文章,我們得到的是 關於人的一大堆矛盾的定義。一個合理的解釋是,人本來就是一種不可定義的東西,每一個 定義只是表達了下定義者的一種心情。

關於「自我」,我們可以聽到非常不同的談論。一些人說,「自我」是每個人身上最真實的 東西,另一些人說,「自我」只是一種幻覺,還有一些人說,「自我」是一種有待於塑造的 東西。按照「成為自我」、「實現自我」的說法,「自我」好像是極有價值的東西。按照「 克服自我」、「超越自我」的說法,「自我」又好像很沒有價值。這些相左的談論往往還會 出自同一個哲學家之口。原因可能有二:「自我」本身的確包含著悖論;用「自我」這個詞 談論著不同的東西。

哲學所提出的任務都是不可能完成的,包括這一個任務:「認識你自己!」

無人能知道他的真正的「自我」究竟是什麼。關於我的「自我」,我惟一確鑿知道的它的獨 特之處僅是,如果我死了,無論世上還有什麼人活著,它都將不復存在。

活在世上,這似乎是一件最平常的事,凡活著的人都對它習以為常了。可是,它其實不是一 件最可驚的事么?為什麼世界上有一個我,而不是沒有我?每當這個問題在我心中浮現的時候 ,我就好像要從世界之夢中醒來一樣。不過,我從來沒有真正醒來。也許,夢醒之日,我才 能知道答案,但同時也就沒有我了。

對人性的一種解釋:人性是介於動物性和神性之間的一種性質,是對動物性的克服和向神性 的接近。按照這種解釋,人離動物狀態越遠,離神就越近,人性就越高級、越完滿。

然而,這會不會是文明的一種偏見呢?譬如說,聚財的狂熱,奢靡的享受,股市,毒品,人 工流產,克隆技術,這一切在動物界是絕對不可想像的,現代人離動物狀態的確是越來越遠 了,但何嘗因此而靠近了神一步呢?相反,在這裡,人對動物狀態的背離豈不同時也是對神 的褻瀆?

那麼,對人性也許還可以做出另一種解釋:人性未必總是動物性向神性的進步,也可能是從 動物性的退步,比動物性距離神性更遠。也許在人類生活日趨複雜的現代,神性只好以樸素 的動物性的方式來存在,回歸生命的單純正是神的召喚。

貶低人的動物性也許是文化的偏見,動物狀態也許是人所能達到的最單純的狀態。

人性中的高級和低級--

柏拉圖把人的心靈劃分為理性、意志、情感三個部分,並斷定它們的地位由高及低,判然有 別,呈現一種等級關係。自他以後,以理性為人性中的最高級部分遂成西方哲學的正統見解 。後來也有人試圖打破這一正統見解,例如把情感(盧梭)或者意志(費希特)提舉為人性之冠 ,但是,基本思路仍是將理性、意志、情感三者加以排隊,在其中選舉一個統帥。

能否有另一種思路呢?譬如說,我們也許可以這樣來看:在這三者之間並無高低之分,而對 其中的每一者又可做出高低的劃分。讓我來嘗試一下--

理性有高低之別。低級理性即科學理性、邏輯、康德所說的知性,是對事物知識的追求,高 級理性即哲學理性、形而上學、康德所說的理性,是對世界根本道理的追求。

意志有高低之別。低級意志是生物性的本能、慾望、衝動,歸根到底是他律,高級意志則是 對生物本能的支配和超越,是在信仰引導下的精神性的修鍊,歸根到底是自律。

情感有高低之別。低級情感是一己的恩怨悲歡,高級情感是與宇宙眾生息息相通的大愛和大 慈悲。

按照這一思路,人性實際上被分成了兩個部分,一是低級部分,包括生物意志、日常情感和 科學理性,一是高級部分,包括道德意志、宗教情感和哲學理性。簡言之,就是獸性和神性 ,經驗和超驗。絲毫沒有新穎之處!我只是想說明,此種劃分是比知、情、意的劃分更為本 質的,而真正的精神生活必定是融知、情、意為一體的。

通常認為,理性和情感是兩種不同的心理能力,它們各在其位,各司其職。一般來說,理性 還往往被看做高級的能力,享有真理在握的榮譽,而作為低級能力的情感則被看做對真理的 干擾。因此,歷來理性一直被視為學術研究的基礎,而情感則最多只能成為藝術表現的對象 。然而,事實上,人的心靈生活原是一種混沌,理性與情感的劃分只具有十分相對的意義。

在人身上,弱點與尊嚴並非不相容的,也許尊嚴更多地體現在對必不可免的弱點的承受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