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醫學的人文品格

現代人是越來越離不開醫院了。從前,人在土地上生息,得了病也只是聽天由命,順其自然 。現在,生老病死,每一環節幾乎都與醫院難解難分。我們在醫院裡誕生,從此常常出入其 中,年老時去得更勤,最後還往往是在醫院裡告別人世。在我們的生活中,醫院、醫生、醫 學佔據了太重要的位置。

然而,醫院帶給我們的美好回憶卻是如此稀少。女人分娩,病人求醫,老人臨終,都是生命 中最脆弱的時刻,最需要人性的溫暖。可是,在醫院裡,我們很少感覺到這種溫暖。尤其在 今日中國的許多醫院裡,我們感覺到的更多是世態炎涼,人心冷漠。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醫 院如今是最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之一。

一個問題使我困惑良久:以拯救生命為使命的醫學,為什麼如此缺少撫慰生命的善意?沒有 撫慰的善意,能有拯救的誠意嗎?

正是在這困惑中,甚至困惑已經變成了憤慨、憤慨已經變成了無奈和淡漠的時候,我讀到了 劉易斯·托馬斯所著《最年輕的科學--觀察科學的札記》一書,真有荒漠遇甘泉之感。托 馬斯是美國著名的醫學家和醫生,已於一九九三年病故。在他寫的這本自傳性著作中,我見 識了一個真正傑出的醫生,他不但有學術上和醫術上的造詣,而且有深刻的睿智、廣闊的人 文視野和豐富的同情心。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費因曼嘗言,科學這把鑰匙既可開啟天堂大門, 也可開啟地獄大門,究竟打開哪扇門,則有賴於人文指導。我相信,醫學要能真正造福人類 ,也必須具備人文品格。當然,醫學的人文品格是由那些研究和運用它的人賦予它的,也就 是說,前提是要擁有許多像托馬斯這樣的具備人文素養的醫學家和醫生。托馬斯倡導和率先 實施了醫學和哲學博士雙學位教育計畫,正顯示了他在這方面的眼光。

在這本書里,托馬斯依據親身經歷回顧了醫學發展的歷史。他不在乎什麼職業秘密,非常誠 實地告訴我們,直到他青年時代學醫時為止,醫學在治療方面是完全無知的,惟一的本領是 給病人吃治不好也治不壞的安慰劑,其效力相當於宗教儀式中的符咒。最高明的醫生也不過 是善於判斷病的名稱和解釋病的後果罷了。一種病無論後果好壞,醫生都無法改變它的行程 ,只能讓它自己走完它的行程。醫學之真正能夠醫治疾病,變得名副其實起來,是一九三七 年發明了磺胺葯以後的事情。在此意義上,托馬斯稱醫學為「最年輕的科學」。

從那以來,人類擁有了越來越多的從前無法想像的治療技術。作為一個科學家,托馬斯對技 術的進步持充分肯定的態度。但是,同時他認為,代價是巨大的,這代價便是醫療方式的「 非人化」,醫生和病人之間的親密關係一去不返了。譬如說,觸摸和談話曾是醫生的兩件法 寶,雖無真正的醫療作用,但病人卻藉之得到了安慰和信心。現在,醫生不再需要把自己的 手放到病人的身體上,也不再有興趣和工夫與病人談話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種複雜的機器, 它們橫在醫生和病人之間,把兩者的距離越拉越大。住院病人彷彿不再是人,而只成了一個 號碼。在醫院這個迷宮裡,他們隨時有迷失的危險,不知什麼時候會被放在擔架上推到一個 不該去的地方。托馬斯懂得,技術再發達,病人仍然需要醫生那種給人以希望的溫柔的觸摸 ,那種無所不包的從容的長談,但他知道要保留這些是一件難事,在今天惟有「最好的醫生 「才能做到。」最好的醫生「--他正是這麼說的。我敢斷定,倘若他不是一個公認的醫學 權威,他的同行一定會對他的標準嘩然了。這沒有什麼可奇怪的,因為制定這標準的那種神 聖感情在今天已經成了人們最陌生的東西。

托馬斯還有別的怪論也會令他的同行蹙額。譬如說,他好像對醫生自己不患重病感到遺憾。 從前,患重病是很普遍的事情,醫生也不能倖免。現在,由於醫學的進步,這種機會大為減 少了。問題在於,沒有親身經歷,醫生很難知道做病人的感覺。他不知道病人受疾病襲擊時 的痛苦,面臨生命危險時的悲傷,對於愛撫和同情的渴望。他很容易不把病人當作一個真實 的人,而只當作一個抽象的疾病標本,一個應用他從教科書上學來的知識的對象。生病是一 種特別的個人經歷,有助於加深一個人對生命、苦難、死亡的體驗。一個自己有過患重病經 歷的醫生,往往是更富有人性的。所以,托馬斯半開玩笑地建議,既然現在最有機會使人體 會生病滋味的只有感冒了,在清除人類其他疾病的進程中,就把感冒保留下來吧,把它塞進 醫學生的課程表裡,讓他們每年兩次處在患流感並且受不到照顧的境地,這對他們今後做人 和做醫生都有好處。

很顯然,在托馬斯看來,人生體悟和人道精神應是醫生的必備品質,其重要性至少不在醫術 之下。其實道理很簡單,醫生自己必須是一個人性豐滿的人,他才可能把病人看作一個人而 不只是疾病的一個載體。

托馬斯畢生從醫,但他談論起醫學之外的事情來也充滿智慧。我只舉兩個例子。

其一是關於電腦。他說,人腦與電腦的區別有二,一是容易遺忘,二是容易出錯。這看起來 是缺點,其實是優點。遺忘是自動發生的,這使我們可以不費力氣就把多餘的信息清除出去 ,給不期而至的好思想騰出空間。倘若沒有這樣的空間,好思想就會因為找不到棲息地而又 飛向黑暗之中。讓關係出錯更是人腦的一個美妙天賦,靠了它我們往往會有意外的發現,在 沒有關聯之處邂逅嶄新的思想。這兩個區別說明了同一件事,便是電腦的本領僅到信息為止 ,人腦的本領卻是要讓信息導致思想。電腦的本領常常使人驚奇,這很可能使一般人得出電 腦勝於人腦的結論,但托馬斯卻從自己的驚奇中看到了人的優越,因為電腦沒有驚奇的能力 。

第二個例子是他對女性的評價。他非常感謝女性在幼兒教育方面的貢獻,認為這是她們給予 文明的厚禮,證明了她們才是記錄和傳遞文化基礎的功臣。由於女性對兒童的天然喜愛和理 解,她們是更善於開啟年幼的頭腦的。他還看到,女性雖然容易為生活中的小事和事物的外 表煩惱,但是面對極其重大的事情卻十分沉著。形象地說,女性的頭腦只是外部多變,其中 樞卻相當穩定。相比之下,男性的那個深處中樞始終是不成熟的,需要不斷地重新定向。因 此,托馬斯相信,在涉及人類命運的大事上,女性是更值得信任的。

這兩個例子都表明,托馬斯對於人性有多麼親切的理解。人腦優於電腦、女性優於男性的地 方,不都是在於人性么?我們不妨說,與女性相比,男性的抽象頭腦更像是一種電腦。寫到 這裡,我忍不住還要提一下托馬斯的另一個感想,它也許能幫助我們猜測他的智慧的源頭。 作為一個醫生,他有許多機會通過儀器看見自己的體內。然而,他說,他並不因此感到與自 己更靠近了,相反覺得距離更遠,更有了兩重性。那個真正的」我「並不在這些鬆軟的構件 中,其間並沒有一個可以安頓」我「的中心,它們自己管理著自己,而」我「是一個局外人 。托馬斯所談到的這個與肉體判然有別的」我「,除了稱之為靈魂,我們就無以名之。不難 想見,一個有這樣強烈的靈魂感覺的人,當然會對人性的高貴和神秘懷著敬意,不可能陷入 技術的狂熱之中。

我們不可能要求每一個醫生都具備托馬斯這樣的人文素養,這是不現實的,甚至也是不必要 的。但是,中國當今的醫療腐敗已經到了令絕大多數人忍無可忍的地步,凡是不享有特權的 普通人,在這方面都一定有慘痛或沮喪的經驗。人們之恐懼在醫院裡受到非人道的待遇,已 甚於對疾病本身的恐懼。這就使得醫學的人文品格之話題有了極大的迫切性。

毫無疑問,醫療腐敗僅是社會腐敗的一個組成部分,因而其整治有賴於整個社會狀況的改善 。但是,由於它直接關係到每一個人的生死安危,醫療權利實質上就是生存權利,所以有理 由得到特別的關注。問題的解決無非是從兩方面入手,一是他律,包括醫生資格的從嚴審定 ,有關醫生責任和病人權利的立法,醫療事故的公正鑒定和制裁等等,另一是自律,即醫生 的人文素養和道德水準的提高。

在我與醫院打交道的經歷中,有一個現象令我非常吃驚,便是一些很年輕的從醫學院畢業不 久的醫生,顯得比年長的醫生更加冷漠、無所謂和不負責任。有一回,我的懷孕的妻子發熱 到四十度,住進我家附近的一所醫院。因為青黴素皮試過敏,那個值班的年輕女醫生便一籌 莫展,入院數小時未採取任何治療措施。徵得她的同意,我通過電話向一家大醫院求援,試 圖從那裡得到某種批號的青黴素,我的妻子當天上午曾在那家醫院注射過這種批號的青黴素 ,已被證明不會引起過敏。可是,我的聯繫很快被這個女醫生制止了,理由竟是這會增加她 們科的電話費支出。面對高熱不退的妻子和吉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