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樂郊遊喜姚孔相遇 談教育倡男女求學

兩年之後,木蘭十七歲,經過了感情上最不平靜一段生活,真是前所未有。她上學了,由父母給訂了婚,隨後發現自己愛上了男人。

與這些事有關係的,並且在那一段時期對她大有影響的,是一位四川姓傅的。他在革命以後做過教育總長,在他任內通過了國音字母,在學校學中文要用國音字母拼音。

傅先生,名叫增湘,瘦小,留著小鬍子,抽大煙,可真是個想像高強才華出眾的學者!他的兩個癖好是遊歷名山大川,搜集並編輯古書。他娶了一個受過現代教育的太太,在北京居住時,幾乎沒有一年不離開北京去到名山遊覽古迹。他們夫婦也真正在山裡度過一段隱士生活。在旅行途中,他只帶一捲鋪蓋,裡頭有幾雙襪子,幾件長袍,就是行李,另外是一箱古版書籍,穿髒的襪子也塞在書箱子里。後來,他在大學講版本學——他是公認的版本學的權威——他堅持要躺在舒服的沙發上講,學生們看著這位瘦小抽大煙的老頭兒,都懷有無限的敬意。

這位學者把各方面的學問都能由過人的智慧予以融會貫通。他酷愛古代學問,也同樣熱心於民眾教育,尤其是女子教育,他和他太太可以說是中國女子教育的先驅。甚至他才二十幾歲,在四川一帶便以才氣出名,都認為來日成就,當可預卜。二十六歲便點了翰林,再考則榮任翰林院編修。拳徒之亂暴發時,他正攜眷赴京。在光緒二十九年任總督袁世凱的幕賓。因為曾文璞也在袁世凱下任職,自然便結識了這位學者。傅增湘學問的淵博,見識之高超,頗使姚思安嚮往不止,於是二人便成了朋友,但癖好之相投,與友情之深摯,則非傅曾之間的關係可比。傅增湘曾被邀南下組訓新軍,北返之後,又奉命任直隸提學使。光緒二十二年,在天津創辦女子師範學校,由他太太任校長。

由於傅姚兩家的友情關係,木蘭就進入政府辦的第一個女子學校求學,也是第一批蒙受女子教育運動利益的一個新時代女子。又由於傅增湘的關係,姚家認識了一個叫孔立夫的四川青年,傅增湘一向對他堪為推許。傅氏夫婦常到姚家去,傅太太極力勸姚氏姐妹進她的學校去讀書。

傅氏夫婦在北京度春假時,姚家要到西山的別墅去住幾天,因為由四月初一到十五在西山碧雲寺有十五天的廟會。由於傅氏夫婦喜愛遊山玩水,木蘭的父親就邀請他們一起去盤桓幾天。

木蘭也求曾先生答應曼娘去。曾家不是那麼雅人深致,所以並未設有別墅。曾太太說曾經去逛過碧雲寺廟會,那是十二年以前,孩子們還小。現在曼娘雖然在北京住了一年半,出門兒也不過十幾次,主要都是到南城買東西,逛過幾個地方如孔廟,在孔廟她看見石碑上刻著前幾代科舉高中的人名。曾先生叫女人看這些東西,主要是他的儒教思想的緣故,因為他以為女人若能重視這個,就容易教訓孩子成儒生,去趕考中舉。她在春天,沒跟婆婆到法源寺去看丁香,這是因為花兒會引起女兒的春心蕩漾,她也沒跟婆婆去逛過喇嘛廟雍和宮,因為她可能付一點兒賞錢,喇嘛就會把帳幔後面淫穢的歡喜佛給她看。可是曾太太說,按道理應當去逛廟燒香,因為敬拜神是修福行善。

曼娘越來越像信佛的,也漸漸得到公婆的信心,可是公婆二人仍然是處處防備,使她不致於心中別有所思。木蘭說:「她可以跟我睡在一個屋裡,睡在一張床上,我對她一切負責。她連山都沒有見過呢。」

曾太太用親密的稱呼叫木蘭說:「蘭兒,你精神真好,我一輩子沒見過山,也活了這麼大歲數兒了。我想叫她跟你去閑散幾天也不錯,我得問問你乾爹再說。」

在四月十五,木蘭家、曼娘、傅家夫婦,都到了比玉泉山還往西的西山姚家別墅。姚大爺認為要享受真正田園生活,一定不要帶丫鬟伺候。雖然也帶了個廚子,小姐們還是要自己做飯。

曼娘,本來就不慣於北京的富貴榮華,這次下鄉真是一件樂事。所見的一切都使她心花怒放——比如高大的城門樓子,西直門厚大的城門,城門洞兒就像個隧道,有四、五十尺長,趕驢的驢夫,城外的小店,在露天茶座慢慢喝茶的老百姓,又寬又平用石頭鋪的通往頤和園的官家大道,兩邊巨柳成行,正在發出嫩綠的葉子,美麗的鄉野和在澄澈碧藍的天空下遙遠的西山上那紫色的山坡,由牆上望過去圓明園的殘磚碎瓦,還有頤和園亭台殿圖的黃琉璃瓦屋頂。

曼娘最喜愛的是玉泉山鄰近的田園景色,各處都是農家的房子,雪白的鴨子在小溪中游水,環抱北京城的西山就像抱著孩子的母親的兩臂。木蘭家的別墅就在一帶農村裡。向前望,可以看見玉泉山附近白大理石的寶塔,與頤和園的萬壽山,掩映在綠樹之間,後面的山上則疏疏朗朗點綴著若干座寺院。

他們到達時,正好吃午飯,下午去逛碧雲寺。他們爬上了四段的石頭台階兒,才到大理石的寶塔,當時遊人甚為擁擠。時間還早,於是去游卧佛寺,看見一座銅佛,有二十多尺長,樣子是斜卧的姿式,旁邊是許多皇帝王公敬獻的鞋,那鞋有的好幾尺長,用繡花兒的黃緞子做的。姚大爺告訴他們不要玩得太累,因為明天還要逛「八大處」,那裡有八個大廟,各相距不遠。

第二天,他們去游「秘魔崖」,懸崖峭壁,風景最美,但是看著令人怵目心驚。峭壁是在幾個寺院之後的山頂下,那幾個寺院安安穩穩的坐落在一個懸崖的角落裡,為樹木所蔭蔽。上了點兒年紀的太太和曼娘,是騎驢去的,但是木蘭和莫愁則和男人男孩子一起步行,在晴朗的春天,小姐清脆柔婉的聲音和驢夫愉快的笑聲,在山中起伏振蕩。

到了廟門,太太小姐們都下了驢,等走到懸崖峭壁,已經喘不過氣來。曼娘穿著一身白,看來還像少女,只是頭髮梳了上去,木蘭跟莫愁則把頭髮梳成辮子。木蘭不管是走道兒或是站著,總是把辮子尖兒拿在手上,而且把辮子拿到前面,纏在食指上揮動著玩兒。

秘魔崖實際上是一個五十尺深的天然大山洞,上面一塊巨大的石頭由山上平伸過來,儼如一個屋頂,人站在下面,總覺得萬一那塊巨大的石屋頂一旦落下,人就會被壓成肉醬。峭壁前面據說原本是一個深水池,現在用大石頭填平了,因為怕有人掉下去。木蘭的父親把水池底下藏有兩條龍的傳聞,向大家解說。原來在唐朝有兩個道士,收了兩個童子做徒弟。有一次,天大旱,兩個徒弟跳到池塘里去,變成了兩條龍,才使天上降下雨來。因此後來建了一座廟,供奉兩個龍王爺。

他們那群人里,男人繼續向前走。木蘭走到了洞口,看見一個中年婦人,穿著平常的黑衣裳,和一個十歲左右的女孩子坐在那兒。他們聽見一個男孩子的聲音。看見一個瘦削的男孩子,大概有十六、七歲,從附近一個石頭屋子裡跑出來,立在那兒,指手劃腳,對著母親和女孩子說話。那個男孩子生得眉清目秀。鼻子筆直,滿臉聰明。穿著灰藍布大褂兒,那灰藍色和他那小白臉兒,敏捷的身子,正好相稱。他說:「媽,這就是盧師父和他那變龍的徒弟的廟。」他的聲音面容頗吸引木蘭姐妹的注意。木蘭姐妹和曼娘站在遠處,看他和他母親、妹妹說話。

他母親說:「故事倒是很有趣,可是誰見過那兩條龍呢?」那個男孩子說:「乾隆皇帝見過。」一邊微笑,一邊比劃。他接著說:「乾隆皇帝一天到這兒來,看見池子裡面兩個綠色的小東西,好像海里的動物。和尚指給皇帝說那就是龍。皇帝大笑說:『只是兩個一尺長的小魚罷了。』剛說完,兩條龍就越變越大,由池子里飛騰而起,到了半天空,再往上到山頂,然後消失在雲霧裡。」

母親說:「你亂說。」

那個男孩子說:「不是。龍大得很,您看得見頭,看不見尾巴。可是乾隆皇帝看見一個好大的龍爪像山一樣,從雲彩里伸下來,龍的鱗綠得閃亮。皇帝看見嚇了一跳,覺得肚子疼,就擺駕回宮了。」

男孩子的母親聽了大笑,誰都看得出來,她是一個幸福的母親。兒子顯然是能使生活本來孤獨的母親感到生活充實而快樂,會不斷使母親覺得,想不到會生這麼個兒子。

姚家小姐覺得那個故事很有趣,那個男孩子說故事的活潑靈巧的樣子也很好玩兒,於是用手絹兒掩著嘴微笑。莫愁說她好像在什麼地方見過那個男孩子,木蘭也覺得似乎見過,只是想不起在什麼地方。木蘭心裡很喜歡他那表情生動的面容和說話的態度,不知道那到底是個傳聞,還是他故意編出來討母親歡心的。

正在這個當兒,傅增湘散步回來,看見那個男孩子,便喊:「立夫,是你呀!」立即走過去問候。雖然他們似乎相交很深,那個孩子的母親對傅先生顯得特別恭敬。傅先生轉過身子來說:「來,見見孔太太和她的孩子。」於是傅太太便引薦說:「這是孔太太。這是立夫和她妹妹。是我們四川同鄉。」孔太太笑容滿面。木蘭走過去,看見那個男孩子的前額和眼睛,似乎與眾不同,雖然穿著一身平常的衣裳,竟顯得氣宇不凡。

傅先生讚歎道:「了不得,你看,我們四川出人才,我敢說這都是由於我們峨眉山的靈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