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當第一名

中國有句老話——「三歲看到老」。

從孩提時代起,不安分,就像胎記一樣烙在林語堂性格的深處。

正如他自己所說,「我素來喜歡順從自己的本能,所謂任意而行;尤喜自行決定甚麼是善,甚麼是美,甚麼不是。我喜歡自己所發現的好東西,而不願意人家指出來的。」

早在銘新小學讀書時,小和樂自作主張剪掉了辮子。

辮子可以說是清政府的象徵。清朝剛入關的時候,「留髮不留人,留人不留髮」,「嘉定三屠」、「揚州十日」等血洗江南,才留起了一個朝代的辮子。光緒年間,雖然朝廷勢微,規矩不能廢。辮子仍然是那個時代男人們最普遍的裝扮。

國父孫中山見李鴻章後,毅然剪下辮子,從此走上了救國之路。

在偏僻的坂仔農村,孫中山年幼的追隨者,和樂,也毫不猶豫地砍掉了馬尾。林至誠支持兒子,給他修剪了別緻的西瓜頭,短短的頭髮襯得小和樂又可愛又精神。他挺起胸膛,昂著小腦袋,故意在長辮子的同學師長面前走來走去,像初次打鳴的小公雞驕傲十足。

和樂的惡作劇更讓學校的老先生們傷透了腦筋。

一次考試,和樂所在班級的同學齊刷刷地獲得了高分,素來及不了格的幾個搗蛋鬼也漂漂亮亮地交了考卷。老師們懷疑其中有鬼,琢磨著肯定是哪個膽大包天的小子偷了卷子。他們列了份清單,把嫌疑分子一個個叫到教員室,打算來個瓮中捉鱉。

和樂不在清單之列。

他成績好,按老師的思維,拿高分的好學生總不會幹壞事,尤其是偷試卷這種事,沒有作案動機嘛!

和樂心裡偷著樂,可表面上一如既往地讀書、玩耍,看不出任何異樣。老師疑心再大也想不到,屁大點的孩子,幹了壞事還這麼沉得住氣。

老師們忙活了幾天,始終找不出那個始作俑者,於是又懷疑是不是內部泄了密,疑神疑鬼,最終就不了了之。

後來林語堂寫自傳,頗為自得地披露了兒時的這樁公案:是他考試前一天摸進了老師的住所,偷看了試卷。他原是為了表示對考試的蔑視,所以讓全班同學都拿了高分。類似的事情,他再也沒幹過,不是怕責罰,而是幹了得意事卻不能說出去,太難受了。

文如其人,和樂自小做文章就是自由派,講究不了起承轉合的八股氣,老師批評說「如巨蟒行小徑」。和樂把自己的作品瞧了好幾遍,還是不知「巨蟒」何在,提筆就在硃色評語的旁邊寫了一行小字:「似小蚓過荒原」。教作文的老夫子氣得半死,厲聲訓斥和樂。和樂小聲嘀咕:「難道對得不工整嗎?」「你!」老夫子睜圓了眼睛,半晌沒順過氣來。

上了尋源書院,和樂的惡作劇升級了。

尋源書院的校長畢牧師是個市儈的美國人,一心來中國淘金。鼓浪嶼當時剛剛發展,他瞄準房地產會興旺,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地皮交易上。

畢牧師無暇顧及教學管理,又怕對上頭不好交代,就直接借用修道院的那一套,把學生管得死死的,起碼不會出亂子。他把校長室設在宿舍樓的對面,自己端坐其間,一面斜著眼睛,盯緊學生的一舉一動,一手拿著算盤,劈劈啪啪地算計著地價漲落。這位美國人瞧不起中國人,卻認為算盤是個好東西,幾顆珠子上下,數目就一清二楚。

和樂進書院後,長久不能適應。算盤聲日夜不停地從校長室傳來,夜深人靜的時候,頗讓人毛骨悚然,好多學生睡不著,和樂做起夢來,全是算盤的聲音。學生們敢怒不敢言。

和樂又起了反抗心。

畢牧師嚴令不準買消夜的點心,但是書院的飲食油水不足,過了9點,男孩子飢腸轆轆,不填點肚子,睡不著覺。校長室對著入樓口,帶吃食進來,逃不過畢牧師的斜瞟眼。學生們急得抓耳撓腮,想破了腦袋,就是沒有好辦法。

和樂朝著舍友們一挑眉毛,「我有點子!」

畢牧師突然發現晚上外出的學生量增加了一倍,學生們空手出,空手入,說說笑笑,好不高興。他直覺得有情況,眯起小眼睛,直勾勾地盯著學生,卻沒發現任何異狀。

算盤聲又響起。

和樂一群人在房間里笑翻了,可口的點心送入嘴,似乎狠狠地出了口惡氣,吃起來特別香。和樂學畢牧師懷疑而無奈的神情,大家又放肆地哈哈大笑。「吵什麼!快睡覺!」畢牧師扯著嗓門在下面喊。男孩子們捂著嘴,笑得更得意了。

角落裡放著竹籃和繩子。

和樂們買了吃食後,就讓留守的人用竹籃吊上去,自己再大搖大擺地從畢牧師的眼皮子底下走過。

辦法很快傳開了,個個寢室都備了竹籃。晚上,宿舍樓的背面,十幾個籃子同時上上下下,堪稱尋源書院一景。

和樂天資聰穎,書院的幾門功課,如地理、英文、中文等,他覺得太容易、太簡單了,晃幾眼,就能考試拿高分。他的求知慾很旺盛,又有大量的業餘時間,恨不得把全天下的書都看個遍。

畢牧師卻想出各種各樣的怪招來限制學生學習的自由,他規定,每天早晨8點到下午5點,學生們必須靜坐在教室里,任憑教員擺布,不準看閑書、不準交頭接耳、不準有意見。

和樂很憋悶,這和監獄有什麼不同?

兵來將擋,水來土湮。和樂自有辦法。教員在上面講得唾沫橫飛,他在下面「聽」得津津有味,手裡拿的卻是《史記》等所謂的閑書。教員們很喜歡這個認真聽講的好學生,總是讓他起來回答問題。和樂早就打通旁邊的同學,老師一發問,就有條子遞過來。他不慌不忙地站起來,說得有條有理,十足的乖乖學生樣。老師們很滿意他的表現,常常表揚他聽話,和樂不屑一顧,「聽話?天下沒有比聽話更無趣的詞了。」

他抱怨道:「上課和不上課的分別是,在假期,我可公然看書,而在上課的時候我只好偷偷地看書。」

背書作弊則是智力大比拼了。

有個教員特別喜歡讓學生們背書,省事又可以混時間。可當天色漸漸晚了,學生又背得結結巴巴,他就很不耐煩,大發脾氣。學生背書本來就緊張,被罵後,更是縮手縮腳,半天背不出一句話。和樂當然不會為背書所苦,但看不慣老師胡亂拿學生出氣,想治治他。

教員怕麻煩,每次的任務都集中在兩三頁。學生們得站在迴廊上等,唱誰的名誰就進裡屋背。和樂鑽的就是這個空子。他讓先背的同學,以開門為信號兒,表明是書的前半部分,還是後半部分。如此這番,開了三四次門,別人就知道要背的是哪幾頁了。

尋源書院的死板教育讓和樂厭煩。「我的中學教育完全是浪費。」林語堂回憶中學時光,只有落下這一句評語。

也因為這樣,在別人還在不遺餘力地批評私塾教育時,林語堂已經率先向填鴨式的現代應試教育開火。

他說:「我可以不需教員之指導而自行細讀一本10萬字的地理書,然而在學校每星期只需讀一頁半,而費了全年功夫才讀完一本不到3萬字的地理教科書。其餘各門功課,都是如此。此外,強迫上課之暗示,或對教員負責讀書之暗示,皆極為我所厭惡,因而凡教員所要我讀的書我俱不喜歡。」

他還認為,所謂最優秀的學生,就是上課時揣摩老師的心思,說老師想讓他說的答案;在考試迎合老師的意見,思想老師教導的思想,其實就是「教員腹內的扁帶蟲」。而考試成績,不過就是數字的累積,沒什麼要緊。

林語堂是永遠的第二名,他幽默地解釋:「畢業第二名似是我一生學校教育中的氣運,我也曾分析其因果如下。大概在各學校中都有一個傻小子,如我一樣聰穎,或稍遜一籌的,然而比我相信積分,而且能認真攻讀課堂內的功課而為我所不能的。我相信如果我肯在功課上努力一點,便不難得到冠軍,不過我不幹。第一,我向來對於課程不大認真。其次,凡做甚麼事我一生都不願居第一的。這也許是由於我血液里含有道教徒原素。」

在美麗的聖約翰,林語堂遇見了「一個真正偉大的人」——校長卜舫濟博士。

卜博士是個「中國通」,娶了位溫婉的中國女子。他是嚴格的清教徒,每天早禱會後,林語堂就會看見他夾著黑色公文包,繞校園步行一周,然後帶領舍監查房。9點整,他分秒不差地走進辦公室,風雨無阻。要是走出辦公室,那一定是5點的下班時間了。卜博士的生活習慣和鐘錶一樣準時,連看書也是一樣,每年一本長篇小說,一個月一章,嚴格控制,決不少看,也決多不看。語堂從卜博士的身上,充分領悟到英國清教的精髓。

這一招後來被廖翠鳳學來管理他的丈夫。翠鳳在接受報紙採訪時曾說,林語堂的作息時間就是按照英國紳士的做派,起床、刷牙、吃飯、工作,都是預先制定好了的。「語堂就是我的孩子,要是不這麼辦,就亂套了。」翠鳳得意地埋怨道。

卜博士辦事認真,待學生極好,林語堂從神學院出來,就是他的主意。他是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