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清照二

父親大名士,女兒百媚身。於是驚動了一個叫趙挺之的官場紅人、金石名人。這趙家有個公子,生得眉清目秀也罷了,更要緊的是,媒人這般描繪:趙公子自幼浸潤於金石書畫,深得古物之靈氣,行動得體,懂溫柔諳風情。總之,好處說不完。

李清照眼放光,紅了俏臉兒急問:趙公子他叫……

媒婆一拍胖腿:趙明誠!

李清照呼吸急促了。她聽說過這位趙明誠。閨中女兒扎堆時,趙明誠三個字在紅唇玉齒間傳遞、咀嚼、吞下去。

媒婆笑問李格非,李格非笑看女兒。

李清照和羞走……

十八歲,李清照終於出閨成大禮。折了名花在手的趙明誠,究竟是個什麼樣的男子呢?

趙明誠大李清照三、四歲。其父趙挺之與蔡京交厚,官運亨通,後至尚書右僕射。尚書左僕射即是權傾朝野的蔡京。蔡京既是弄權高手,又是大書家。趙挺之收集金石書畫,包括徽宗、蔡京的作品,藏品之豐,百官羨慕。蘇東坡之後,海內文壇黃庭堅稱大,他參觀趙挺之的書齋,「觀古書法甚富」,驚嘆不已。黃庭堅也是大書家。

趙明誠的家庭環境,類似李清照。這條山東諸城漢子,血液里透著翰墨氣。其《金石錄自敘》云:「余自少小,喜從當時學士、大夫訪問前代金石刻詞。」

金指有銘文或圖案的前代金屬器皿。石指石碑。收集金石,主要是收集拓片。金石學由北宋歐陽修所創,歐陽自號「六一居士」,其中就有「集古一千卷」。

李清照嫁給趙明誠,顯然很滿意。出嫁那天的過程今無考,從盛大的婚禮到洞房花燭夜,李清照不留一字,讓後世的好事者們去揣摩。

婚禮是在汴京舉行的。

婚後的李清照移居東京,很快變成了金石書畫的愛好者。

婦從夫。社會風尚如此,李清照不能例外。何況她的少女時代,積下了那麼多的春心。她巴不得早日出嫁呢。

宋代理學盛行,先有二程,後有朱熹。理學強化禮教。民間已興起婦女纏足之風,綿延八百餘年,直至1949年。二十世紀中葉的中國婦女,對「解放前解放後」,感觸尤深。婦女翻身得解放。這「翻身」所翻掉的,乃是幾千年的封建壓迫。

從李清照活潑的性格揣測,她的一雙腳,大約是「天足」。

李清照與三寸金蓮對不上號的。她和丈夫對眼兒。婚前互聞大名,婚後胡亂叫著心肝寶貝。

二十一歲的趙明誠,時為京城的太學生。除了上太學,他還有兩個心愛的去處:回家,逛大相國寺。

回家和嬌妻盡情纏綿,每日琢磨賞心樂事;逛大相國寺,則與古玩字畫恣意交流。

宋代佛道雙盛,汴梁城多廟宇宮觀。大相國寺緊挨著御街,年年辦廟會行佛事,熱鬧稱冠京誠。平時設有「瓦市」,每月開放八次,三教九流齊聚。城裡的趕市,類似鄉下趕場,只是面孔穿戴有異,物品及交易花樣更多。大相國寺僧房外的庭院、迴廊,可供萬人交易。古玩書畫市場,永遠人頭攢動。其中有個頭戴巾帽、穿繞襟深衣、操一口山東腔的後生,便是趙明誠。

富家子弟也討價還價,因他胃口大。

購得一樣東西,忙不迭的回家,與老婆「相對展玩咀嚼」。

古文物,妙在一個玩字。器皿稱把玩,書畫、拓片稱展玩。掌握相關的知識在其次,要緊的是崇尚古代,「發古之幽情。」

試想,如果擁有一幅文同的畫、蘇軾的字,那該是何等興奮。紙張、墨色、作品、其人風貌,四者合一,奔來眼底。

新婚男女則是陰陽妙合。亦稱玩,稱戲,稱揣摩。古物尚且有生命,有「體溫」,何況吃不盡的秀色佳肴,摟不夠的軟玉溫香?小兩口相對展玩,相擁瘋玩。

哦,多好的青春時光。

一晃便是兩年多。

年輕的夫婦玩古上癮。這癮,對人有好處。

只是耗錢。古物一件又一件往家裡搬。貴族少婦,物質生活下降了:「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無明珠翡翠之飾,室無塗金刺繡之具。」

李清照素麵朝天,猶樂此不疲。明珠翡翠都進了當鋪。趙明誠的藏寶室多一件藏品,李清照身上就會少一樣從娘家帶來的飾物。不過趙明誠向她拍胸脯:送到當鋪去的東西,一定會贖回來。父親的官越做越大,等他讀完了太學,也將登仕途。

宋代官員俸祿豐厚。而趙明誠倚靠門蔭制度,即使考不上進士,照樣能穿上官服。

仕宦子弟的優越感,今天亦能想像。

可是朋友興沖沖送來一件書畫珍品,南唐徐熙的《牡丹圖》,開口要價二十萬錢。趙誠誠湊不足這個數,犯愁了。轉看李清照,那頭上值錢的東西已蕩然無存。這徐熙可不得了,《御制宣和畫譜》稱他「畫花鳥魚蟲,妙奪造化。」他的作品,宮廷里都是寶物,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極盡讚美之辭。而李清照偏愛李煜風流,愛屋及烏,對徐熙的這幅牡丹圖再三展玩,鍾愛之情,勝於丈夫。

是夜兩口子破例不肯上床,玩賞通宵,驚嘆復嗟嘆。翌日太陽升起,畫還是被那朋友嘀咕著取走了。

李清照對老公說:索性賣了你家宅子,這京師好幾處呢。

趙明誠愁眉苦臉:我以前手頭緊時也曾提起過,老爹說,宅子也是古物。

李清照美目閃爍:要不我回娘家跟爹爹商量。

趙明誠被她的俏模樣撥得性起,咬她耳垂軟語:傻娘子哎,哪有這道理?回屋去,回屋去,今日學也不上了,玩了一夜假牡丹,倒不如嘗嘗真牡丹。

李清照嗔怪,故意問:我像牡丹么?

趙明誠想了想說:初過門像趙飛燕,眼下賽過楊玉環。

享受芳姿晝掩門,轉眼是黃昏……

不久,另有汴梁富家子弟名叫張汝舟的,拿了一本唐朝詩人自抄的詩集過來,請趙、李二人欣賞。並聲稱,先不談價格,請李清照用她的小楷錄個副本再說。張汝舟是趙明誠的朋友,說話時,卻愛拿眼睛去瞧李清照。趙明誠嗜金石書畫,對此並不敏感。

李清照居家抄唐人詩集,那張汝舟坐小馬車來,佯稱看進展,瞧書法,踅入御街附近的趙府。趙挺之上朝,趙明誠上學,府中的下人對張汝舟也不防備。這富家子舉止有度,對李清照的書法看了又看,磨蹭半天。他謹慎地讚美李清照,從書法到素麵朝天。其實李清照淡妝接待他,符合規矩。

明朝張丑見過李清照的書法作品,譽為「筆勢清真可愛」。又有人名宋濂者,有幸目睹李清照的親筆畫《琵琶行》,她花許多時日「圖而書之」,追慕白居易。可惜長卷毀於兵亂。

而李清照這些日子素麵朝天,京師貴婦為之咋舌……

李清照錄完副本,請張汝舟開價。這男人含笑瞧她良久,目光彷彿順便觸摸她的削肩蜂腰、她優美的五官布局。李清照原是清爽人,吃他這麼一瞧,臉兒略紅,卻究竟不在意的,只催他快說個數目。

張汝舟依然微笑,徐徐道:正本奉送,副本我帶走。

李清照細眉一挑:這不行的,這禮物太貴重,我們不能收!

張汝舟二話不說,揣了副本抬腿便走。李清照急忙抬腿攔他,纖纖玉手伸將出去。二人發生充滿友情的爭執,張汝舟執意要送。爭執持續了一陣,難免有接觸,氣息相聞。——張汝舟於百忙中還做了個深呼吸,享受吹氣如蘭,陶醉一剎那。

趙明誠回家了,李清照告知原委,並重複她的意見:不能收。趙明誠卻說:一本唐詩嘛,比不得那徐熙的畫作,汝舟盛意,卻之不恭,不如收下吧。

那張汝舟抱著李清照的墨香襲人的副本,喜滋滋走了。是夜展玩不休,竟拿鼻子去嗅,直把墨香認作體香。

由於這件事,李清照對張汝舟印象蠻好。

此後,張汝舟有事沒事到趙府走動。通常,趙明誠在家的。若偶然不在家,張汝舟會驚奇說:今日太學不開講的呀,哦,明誠兄肯定去了大相國寺……

李清照吩咐丫環上香茶。

張汝舟端著茶碗眼望美少婦說:喝兩口就走,喝兩口就走。

他喝下了三道香茶,腳卻挪不動。又說:真是好茶,醇香可口,潑了可惜……

李清照靜靜地望著他。香爐、香茶俱裊裊。

二人後來有故事的。

婚後兩三年,李清照與夫君琴瑟和諧,從精神到肉體,幾乎弦弦相扣。一對山東男女,陽剛陰柔並舉。欲觀那風情,請看《減字木蘭花》: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橫。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李清照敢與鮮花比美,看來的確生得漂亮。她清瘦而高挑,也有點骨感美人的意思。換句話說,她長得比較現代。性格活潑而含蓄,又十足的古代。「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重。」這俏模樣又俏皮,況且是在大街上。回頭率該是百分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