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白雪公主與魔鏡王后

《白雪公主》是《格林童話》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

在大雪紛飛的季節,王后生下了小公主,她的皮膚雪一樣白,嘴唇血一樣紅,頭髮烏木一樣黑,她的名字就叫「白雪公主」。

白雪公主出生不久,王后因病死去。國王又娶了新的王后,新王后十分漂亮,但嫉妒心

很重。

新王后有一個魔鏡,每當她站在魔鏡前梳妝時,她一邊在鏡中映照著自己美麗的形象,一邊會問:魔鏡,在這個世界上誰是最漂亮的人?魔鏡就會告訴她:王后啊王后,你是最漂亮的人。她聽了就會心滿意足。

白雪公主一天天長大了,越來越漂亮,到她七歲時,她已經漂亮得非常耀眼了。這時,當王后再問魔鏡世界上哪個女人最漂亮時,魔鏡就回答說:王后啊王后,你雖然很漂亮,但是白雪公主比你更漂亮。

王后妒火燒身,派一個獵人將白雪公主帶到森林裡殺害,並把她的心肝帶回來作證。獵人把白雪公主帶到森林深處,但是不忍殺害她,便將她放走,然後獵殺了一隻野鹿,將野鹿的心肝帶回來到王后那裡交了差。

白雪公主在森林中找到一座小木屋,裡面住著每日出去採金的七個小矮人。七個小矮人接納了她。他們每天出去採金,白雪公主就在家裡為他們準備食物。他們就這樣和諧地生活起來。

一天,王后又對著魔鏡問:在這個世界上哪個女人最漂亮?魔鏡如實告訴她:王后雖然很漂亮,但是白雪公主更漂亮,她在遠遠的森林小木屋裡,更加光彩照人了。

王后知道獵人欺騙了她,決定親去除掉白雪公主。她化了妝,扮成一個面目全非的老太婆,來到森林的小木屋前,稱自己是賣彩帶的人,招惹得白雪公主違背了七個小矮人每天外出時囑咐她不要給陌生人開門的規訓。她打開門,打算買老太婆的彩帶,卻被王后用彩帶勒死了。

七個小矮人回來後,解開勒在白雪公主脖子上的彩帶把她救活了;再一次諄諄教導她,見到陌生人絕對不要再開門。

王后又化妝成一個賣木梳的,來到森林裡,誑騙白雪公主打開了小木屋的門,將有毒的木梳插到白雪公主的頭髮里,白雪公主頓時中毒倒下了。王后趕緊溜走了,七個小矮人回來後,拔下小木梳,再一次救活了白雪公主。

得意的王后以為殺死了白雪公主,然而,魔鏡告訴她,白雪公主還活著,還是比她更漂亮的人。她第三次喬裝打扮來到森林中,用一個有毒的蘋果誘開了木門。白雪公主剛剛咬了一口蘋果,就倒在地上死去了。這一次,七個小矮人再也沒有辦法救活她。他們難過地把白雪公主放到了玻璃棺里,輪流看護著她。王后終於在魔鏡中看到自己天下無敵手了,她已經成為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了。

一天,英俊的王子帶著一行人到森林中打獵,看到了躺在玻璃棺中的白雪公主,不禁愛上了她。他懇求七個小矮人將白雪公主送給他。七個小矮人最初不答應,後來看到他真誠地愛上了白雪公主,就答應了。

王子讓隨從抬起玻璃棺往回走。途中抬棺人被樹根絆了一下,玻璃棺落地受到震動,白雪公主口中的毒蘋果吐了出來,她一下醒過來,從玻璃棺中坐起。王子向她表達了愛情,並向她求婚,她也愛上了王子,便答應了。

當王子與白雪公主舉行盛大婚禮時,王后也收到了邀請。去參加婚禮前,她又對著魔鏡發出了問話:這個世界誰最美麗?

魔鏡告訴她:王子的新娘最美麗。她雖然妒火燒身,但還是決定參加婚禮,看一看新娘到底什麼樣。在婚禮上,她認出新娘原來就是白雪公主,便被嚇呆了。這時,一雙放在煤火上的鐵鞋被人用鉗子夾了放在她面前,她只得穿著火紅的鞋子,一直跳到倒地而死。

我們開始解析這個童話。

在這個被人們讀了千百遍的故事中,到底隱藏著哪些人們也許不很清楚的事情?

一,在這個故事中,國王形同虛設,未起任何作用。似乎所有的讀者都接受了這個事實,對此沒有提出疑問;但這卻是特別值得探究的。

國王、王后與白雪公主組成的是一個家庭。國王的形同虛設,不過表明在這個特殊家庭中,男人對妻子與女兒的關係沒有任何干涉力。可能是他沒有這個權利,也可能是他根本無視家庭內的事情。

一旦從這個角度認識問題,就會在相當多的童話故事中發現類似的情況,當女兒與母親特別是與繼母發生對立衝突時,父親常常是不存在的,或者存在也是無濟於事的。

這隱喻地象徵了一種家庭格局:缺乏父親影響的家庭格局。

二,在這個童話中,持有魔鏡的王后是以繼母的身份出現的,她對白雪公主的迫害以及白雪公主在這種迫害中成長的過程是故事的主線。

在各民族童話故事中常常會出現兇惡的繼母形象;而在繼母的壓迫下成長起來的小女孩,往往是這些童話中令人同情和傾心的主人公。她們追求幸福的過程,也就是擺脫繼母迫害的過程。

或許在生活中,繼母確實有虐待前妻兒女的傾向,當童話故事將繼母的虐待作為年幼的女主人公追求幸福的對立面時,這不是不可以理解的。

然而,當我們看到眾多童話故事中類似的小女孩都在繼母的環境下長大,而很少發現她們生母的存在時,我們卻慢慢探到了事情的深處。

我們不得不說,繼母在這些童話中其實是轉化了的生母形象。

繼母是存在的,但畢竟是不太普遍的社會現象,而對女兒粗暴專橫的親生母親卻並不鮮見。繼母其實是這一類生母的象徵。這是我們在這一類故事中的發現。

三,這樣,持有魔鏡的王后對白雪公主的嫉妒就有了真正的含義,這其實是母親對女兒的嫉妒,是上一代女人對下一代女孩的嫉妒。

這種嫉妒,細心的讀者可以在不少文學作品中看到。

甚至在生活中也能夠看到這樣的典型。在一些家庭中,母親對逐漸長大的女兒暴露出十分明顯的嫉妒來,並由此發生種種排斥女兒的做法。

當然,母親嫉妒的極端行為是極少的;但一般的嫉妒與排斥,卻可能以不被人覺察的方式普遍存在著。

這種做母親的嫉妒,本質上又是做妻子的嫉妒。

四,這樣,我們就可以領會,何以白雪公主到了七歲的時候,魔鏡才會對王后說,她已經不是世上最漂亮的女人了,白雪公主已經超越了她。

這是現實生活的寫照。

剛出生的女兒對母親是不會有太大刺激的,也很難引起她更多的嫉妒。即使丈夫對小女嬰十分喜愛,做母親的也還更多地把女兒當做一個需要自己照料的幼小生命。

然而,隨著女兒一天天長大,越來越表現出明顯的性特徵,越來越美麗,與父親的關係也越來越親密時,母親肯定要承受一種刺激和壓力。

七歲的女兒有可能使母親的嫉妒有了多一點的表現。魔鏡在這個時刻發出告示,無疑是有「生活依據」的。

五,在魔鏡王后的迫害下,白雪公主離開王宮跑到森林裡去了。

魔鏡王后的迫害行為在生活中可以視為母親對女兒的排斥。

而從白雪公主的角色理解,她離開王宮來到大森林,可以視為生活中女兒在迴避母親壓力時離家出走的傾向。

這是女孩成長過程中自然而然出現的傾向。

六,七個小矮人在森林中的小木屋出現了,他們對於白雪公主無疑具有重大的人生意義。

對於一個逃離家庭的小女孩,七個小矮人像女孩通常在生活中會遇到的男孩子,會成為她的夥伴。她在他們的環衛與幫助下成長起來,離開了這些小夥伴,她永遠不會真正長大。

倘若再對七個小矮人扮演的角色做更深細的探究,我們又發現,他們並不完全像小女孩的同齡夥伴,而更像她的兄長,小矮人們像保護小妹妹一樣保護著她。

進一步體驗七個小矮人與白雪公主的情感關係,可能發現一種更為隱蔽的意義:七個小矮人對白雪公主的關照與保護帶有父愛的意味。

他們每次出門前的諄諄告誡,他們的一次次救援,都像父愛般籠罩在年幼單純的小女孩身上。這不太像同齡男孩對女孩的照顧,更像父輩對女孩的保護。特別是當他們有權力守在被毒死的白雪公主的玻璃棺旁,並有權力將玻璃棺中的白雪公主送給王子時,顯然更是十足的父親角色。

不管編故事的人如何無意識,不管七個小矮人與父親的形象多麼遙遠,父親的角色、父親的作用卻通過這些情節隱蔽地滲透進來。當七個小矮人將玻璃棺中的白雪公主送給真誠愛上她的王子時,頗像考察了女婿之後的父親,放心地嫁出了心愛的女兒。

我們再稍稍深入體會一下《白雪公主》故事本身,又會發現:七個小矮人在森林中對白雪公主的照料與保護,頗像一個懼妻的父親對女兒的態度。他不敢公開忤逆妻子,只能偷偷地照顧女兒。七個小矮人對白雪公主的全部行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