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俄狄普斯情結

俄狄普斯(Oedipus)是傳說中希臘底比斯的英雄。有關俄狄普斯的神話傳說曾在公元前五世紀被索福克勒斯改編為偉大的悲劇《俄狄普斯王》。在近代文學中,俄狄普斯的形象也曾使高乃依、伏爾泰、雪萊、普希金等人獲得創作靈感。

這是一個有著強烈藝術魅力的神話故事,由於弗洛伊德對它做出的精神分析,並提出了所謂「俄狄普斯情結(Oedipus plex)」,它在現代就更加廣為人知了。俄狄普斯的神話

以及弗洛伊德有關「俄狄普斯情結」的分析,將使我們在透視人格的探索中找到新的啟示。

相傳俄狄普斯是底比斯國王拉伊俄斯和皇后伊娥卡斯忒的兒子。國王拉伊俄斯聽到預言說,自己將死於親子之手,因此,當俄狄普斯出生後,就刺穿了他的雙腳(俄狄普斯這個名字的意思就是「腫腳的」),並命令一個奴隸把俄狄普斯扔去喂野獸。這個奴隸可憐孩子,把他送給了科林斯國王波呂玻斯的牧人。後來,又被波呂玻斯收養下來。俄狄普斯漸漸長大,從未懷疑過國王波呂玻斯是他的生父。俄狄普斯成人之後得到得爾福神示所的預言:他將弒父娶母。怵於神示,他決定永遠離開國王波呂玻斯及皇后墨洛珀。在漂泊和漫遊中,他到了一個十字路口,遇見底比斯國王拉伊俄斯,在一場衝突中殺死了國王。國王的侍從除一人逃走外,也全被殺死。神示的前部分就這樣應驗了:他成了弒父的兇手。

在前往底比斯的途中,他遇見了怪物斯芬克斯。守在通往底比斯城的十字路口的斯芬克斯,讓過路人猜一個謎語:「是誰早晨用四條腿走路,白天用兩條腿走路,晚上用三條腿走路?」猜不出的人就會被吃掉。俄狄普斯猜出了這個謎語後,怪物斯芬克斯立刻墮下深淵,通往底比斯的道路從此太平無事。底比斯人感激不盡,把這位救星選為新的國王,並讓前國王拉伊俄斯的孀妻伊娥卡斯忒做他的妻子。他們生下了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

俄狄普斯當了幾年治國有方的國王以後,底比斯發生饑荒和鼠疫。得爾福神示所預言,只有放逐殺害前國王拉伊俄斯的兇手,災害方能消除。俄狄普斯憂國憂民,全力緝捕罪犯。最後,他找到了那個惟一脫險的老國王的侍從,才知道殺害底比斯老國王的兇手竟然是自己。兇殺案的見證人恰恰又是曾把嬰兒時的俄狄普斯交給波呂玻斯王的牧人的那個奴隸。俄狄普斯驚駭萬狀,不祥的預言全部應驗了:他不僅殺害了父親,而且娶了母親。

俄狄普斯弄瞎了自己的雙眼,其母伊娥卡斯忒自殺身死。關於他的殘生眾說紛紜。最古老的神話說,雙目失明的俄狄普斯在底比斯渡過余年。後來的神話說他遭到兒子們的放逐,他離開底比斯時,曾詛咒兒子,父親的詛咒竟成了兄弟不睦和死亡的原因。

對於這個神話還能夠做的簡單說明是,在許多民族中都曾廣泛流傳著一個帶來不幸的孩子的傳說,俄狄普斯的神話是這種傳說的一種。禁止父母同子女通婚起源於遠古時代,俄狄普斯遭受懲罰就是這方面的反映。俄狄普斯可能是希臘時代以前的神。希臘南部和中部還保留著古典時代對他崇拜的遺迹。(參看《神話辭典》【前蘇聯】M·H·鮑特文尼克等人編著商務印書館1985年中文版)

俄狄普斯的神話以及根據其改編的悲劇在弗洛伊德之前,就像通常的神話故事與戲劇一樣擺在世人面前。只有當弗洛伊德分析之後,人類才對這個故事有了恍然大悟似的新理解。

弗洛伊德在《釋夢》一書中曾經對俄狄普斯的故事做出分析,他指出,索福克勒絲所著的悲劇《俄狄普斯王》之所以對古人、今人都有同樣強烈的震撼力,並不在於它在揭示神的意志所代表的命運與個人意志之間的悲劇性衝突,因為其他種種描寫命運與個人意志衝突的

所謂悲劇都沒有產生過像《俄狄普斯王》這樣震撼心靈的力量。他認為,這個悲劇的震撼力是由於它觸發了人類社會每個成員都有的一個深刻心理情結,這就是兒子的「戀母憎父情結」,或者更尖銳地說是「弒父娶母情結」。弗洛伊德把這個情結稱為「俄狄普斯情結」。這已成為世界範圍內精神分析學的通用概念。

弗洛伊德在他的研究中發現,俄狄普斯情結見於三至五歲的兒童,在這個年齡段的男孩都有過這樣或那樣「弒父娶母」的夢想,它成為一個情結潛藏於兒童的深層意識中。同樣,這個年齡的女孩則是「戀父憎母」的,有著戀父憎母的本能願望,弗洛伊德把它稱為「埃勒克特拉情結(Electra plex)」,這名字來緣於參與殺死自己生母的希臘神話人物埃勒克特拉(Electra)。

弗洛伊德認為,三至五歲兒童的俄狄普斯情結(以及埃勒克特拉情結)通常結束於兒童與同性家長認同並抑制其性本能的時候。如果與雙親的關係比較親密,沒有帶來精神創傷,而且雙親的態度既不過分抑制,又不過分刺激,這一階段就會順利地通過。但若存在著精神創傷,便會發生「嬰兒神經症」,成年後還會發生相似的反應。弗洛伊德認為,「超我」是一種道德因素,支配著有意識的成人心理,也起源於克服俄狄普斯情結的過程中。對抗俄狄普斯情結的反應是人類心理最重要的社會成就。

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我們清楚地看到,俄狄普斯的故事之所以有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就因為它觸動了潛藏於每個人童年深層記憶中的情結。俄狄普斯無意中「弒父娶母」的經歷,以隱蔽的方式滿足了人們心靈深處「弒父娶母」的願望。而俄狄普斯最後弄瞎雙眼的自懲,又表明了人類對俄狄普斯情結的罪過感與懺悔。這種自懲與懺悔本身就表明人類文明在對抗和克服俄狄普斯情結的努力。

弗洛伊德對俄狄普斯情結的發現是破天荒的,雖然隨後的精神分析學家以及其他學派的心理學家曾指出弗洛伊德的描述並不完全精確,在某些方面仍有局限,但這並不能抹殺弗洛伊德這一偉大發現的光輝。

俄狄普斯情結的發現是人類探索自身過程中的一個重大成果。那個守候在通往底比斯王國十字路口的怪物斯芬克斯給出的謎語正隱喻著人類必須認識自己:什麼東西早晨用四條腿

走路?是人生的早晨即童年階段手腳並用地四肢爬行;同樣,又是人生的中午也即成年階段用兩條腿走路;最後,到了人生的夜晚也就是晚年拄上拐棍,用三條腿走路。當世人無法回答斯芬克斯的謎語時,就只能被怪物吃掉,因為對自身缺乏認識的人是不能獲得生存權利的;一旦人類認識了自己,吞食我們的怪物即刻就會墮入深淵,通往自由王國的道路才能敞開。

現在,我們不僅要抓住弗洛伊德的發現,還要從此出發,克服弗洛伊德的局限,做出更深刻的發現。我們要在對俄狄普斯神話的分析中,在對我們自身經歷與耳聞目睹的觀察中,更透徹地發現俄狄普斯情結在人類社會中的表現。

讓我們首先探究俄狄普斯情結在人類社會的一般性表現。

作為生命的萌芽,可以斷言,一個人在其胎兒時期已經開始逐漸形成性別,這是被現代生理學輕而易舉證明了的事情。生命從這個時候起已經在生理上有了最初的性別特徵。隨後他出生了,以一個完全定型的、一般情況下不可逆轉的完整形式表現出了自己或男或女的性別。

就生理而言,他(她)以一個確定的性別出現在世界上。倘若他有一個鳥雀般翹起的男性生殖器,他就會被作為一個男孩,被他的生身親長(父母)以及整個環境所認定。這種對性別的明確認定會帶來一整套相關的態度。

當父母及所有相關的環境把他看成一個男孩時,他們的整個態度體系從孩子誕生的第一天起就給了他一個特定的心理環境。這時,他的性別不僅具有了生理特徵,而且具有了心理意義。他從出生的第一刻起,就被當做男孩對待。所有的目光,所有的愛撫,所有的嬉笑,所有的照料,以及所有在他身邊的言語,都將一種男孩的心理標誌印記在他幼小的生命上。

孩子成長在性別分明的文化中。小嬰孩一天天長大,他在生身親長和與之相關的環境中越來越具有明確的性別。當社會環境越來越把他當做男孩對待時,這種帶有性別特徵的心理哺育隨同生理的哺育一同造就著小男孩的成長。小男孩在性生理與性心理兩個方面同時發育著。他的性意識越來越明顯,在一兩歲時,就有了很多分明的表現。而到了三至五歲時,我們便看到了典型的俄狄普斯情結。在他的世界中,主要地只有一個異性,那就是母親,主要地只有一個同性,那就是父親。他的性意識便非常集中地表現為戀母憎父。

當人類沒有得到弗洛伊德的告誡時,當一般社會民眾缺乏心理學常識時,這一切不僅在小男孩本身是不自覺的,在他的父母及周邊的成年人中也是蒙昧的。當一個小男孩在嬉戲中舉起玩具手槍,吵嚷著「打死爸爸」時,周邊的大人們連同父親本身都會哈哈一笑,引以為趣。當成年人逗笑地問著小男孩「你長大娶誰呀?」小男孩脫口而出「娶媽媽」時,又引來成年人包括其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