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第7章 血雨腥風下南洋

果不其然,山下奉文率領的南方面軍衝進暹羅灣,從馬來半島北部的哥打巴魯、宋卡等地登陸,計畫迅速南下,迂迴佔領新加坡。

英國花費巨資修建新加坡軍港要塞,主要面對海上入侵,一直提防南邊的南華,忽略了來自陸地的威脅。

面對從背後殺過來的日軍,如果歷史沒有改變,英國人失敗是肯定的,就像法國人被德國人迂迴背後爆了菊花一樣,結局是痛苦的。

首先緊張起來的是南華,在和宋子文的通話中,何文秀明確表示絕不讓新加坡落入日本手裡,哪怕付出任何代價。

「這次,南華不會再縱容你們了,你們必須重視我們的聲音。南華有南華的戰略利益!」

何文秀的話斬釘截鐵,讓宋子文等人為難。

在打敗蘇聯之前,武漢不想和日本開戰,也不想新加坡落入日本手裡,於是他重申恪守中華聯盟,會向日本施壓。

如果真要爆發戰爭,一定會站在南華一邊,同時也建議南華先下手為強,提前解決新加坡麻煩。

倫敦唐寧街十號,面對突然爆發的太平洋戰爭,丘吉爾又驚又喜,美國終於參戰了,儘管只是對日宣戰,沒對上德國人,但遲早會和英國結盟的,共同對付德國的。

「新加坡,真是麻煩!該死的日本,該死的南華,該死的中國,該死的亞洲佬!居然敢威脅帝國!」

丘吉爾抽著雪茄,吞雲吐霧,眉頭深鎖,腦子裡不停地盤算。

剛剛收到來自亞洲的消息,南華緊急通牒英國,要求英國撤出新加坡,讓新加坡成為不設防城市,同時照會日本,不得進攻新加坡。

時間非常短,想來想去,新加坡的英軍實力還是比較強大的,規模有十來萬人,有皇家艦隊的分艦隊,但他同時不得不痛苦地承認,前有日本,後有南華,還有中國虎視眈眈,英國要失去新加坡了。

馬來半島實際早已處在中國和南華的包圍之中,之前平安無事,只是雙方沒有撕破臉皮。

如今魯莽的日本人插了一腳進來,不僅踹了英國人一腳,也在中國人心中插了一根刺,中國人能接受馬六甲海峽被切斷嗎?

在丘吉爾心中,南華人也是中國人。

「亞洲佬遲早會兵戎相見的。」丘吉爾搖搖頭,想到這,嘴邊陰陰一笑,命令新加坡英軍奮力抵抗日軍,並且不理會南華的痴心妄想。

東南亞局勢非常混亂,如果中日打起來,那麼美國就會減輕壓力,把更多的資源用在歐洲。

至於派遣本土艦隊支援新加坡,丘吉爾沒想過,也抽不出兵力,況且大量的兵力還在中東和中國國防軍對峙,防止中國國防軍一口氣殺過西奈半島,切斷蘇伊士運河,那將是大英帝國的災難。

美國人要不是磨磨蹭蹭,早點參戰,英國就不用現在如此被動了。

除了美國人,幾乎所有參戰的國家都面臨戰線過長的問題,讓人無語的是,這世界大戰混亂無比,不是涇渭分明的兩個陣營搏殺,而是多國混戰。

每個國家都有痛恨的敵人和不想招惹的對象,一時間國際舞台上演各種的合縱連橫,互相勾結又暗暗戒備的戲碼,好不熱鬧。

比如日本,就希望中蘇之間打得更慘烈些,中國人死得越多越好,同時也希望德國人把英國人打慘些,好讓美國把更多精力放在歐洲對付德國,減輕日本壓力。

自從日本進攻英美後,美國和英國結盟,對付日本,也好像要對付德國——主要精力是對付德國。

德國人表示冤屈,我們和日本隔著千山萬水,我們是盟友么?

日本和中華聯盟之間的勾心鬥角加摩擦,德國人也注意到了,希特勒熱情對武漢保證,德國堅持站在武漢一邊,只要中國人願意和德國結盟,德國願意幫助中國打日本!

東京,皇宮御前會議。

「中國和南華的警告,明確指出絕不允許日本佔領新加坡,控制馬六甲海峽。

情報顯示,南華海軍已經集結在新唐山,中國海軍也集結起來,隨時進入南海。」

外相重光葵的話讓眾人心頭一沉,給節節勝利的大好形勢潑上一盤冷水。

中華聯盟的態度不能不重視,不然他們就同意美國人利用青島、大連機場轟炸日本本土了。

同樣日本人心氣也高傲,不甘心放棄即將到來的勝利。

想來想去,最後還是覺得瓜分這個詞比較合適。

「中國人要新加坡,那就一起動手吧,沒有白吃的午餐。」日本人如此光棍地回覆。

一方面日本加緊進攻新加坡,一方面看到中國人的態度後,日本知道南下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困難重重後,加快南下澳大利亞。

美國太平洋艦隊全軍覆滅後,南太平洋陷入真空狀態,麥克阿瑟就像喪家之犬,好不容易逃到澳大利亞。

回過頭來一看,日軍跟在屁股後面過來了,他們已經攻佔了新幾內亞島,正在上面修筑前進機場。

從新幾內亞島出發,隨時要進攻澳大利亞,好像一伸手,日本人就能摸到澳大利亞肥沃的土地了。

……

武漢對日本的回覆,態度曖昧,南華就有點拿不定主意了,如果和日本聯手進攻新加坡,就會造成進攻英美,和美國為敵的事實,至少給人的印象是這樣的。

宋美齡沒有給史汀生這位白宮特使好臉色,因為美國人居然要求中國開放沿海機場給美軍,美軍可以以此為基地轟炸日本。

「特使先生,我們很同情貴國的遭遇,但我們不想捲入貴國和我們鄰居的戰爭中。

除非我們是盟國,不然我國領土不會讓外國戰機進入的。」

宋美齡這樣回答史汀生。

美國對南華也提出類似要求,想利用南華機場轟炸菲律賓,同樣遭到拒絕。

中國人鐵了心看戲,沒能說服他們,史汀生感覺失落。

當他提出租界中國航母,用來防禦日本進攻美國本土時,武漢的態度很是慎重,他們要慎重考慮,直到史汀生離去後都沒有明確答覆。

而這個提議在南華那,卻得到了積極的回應。

關於是否向美國出租航母,武漢和南華產生了分歧。

就在何文秀等人猶豫不決,甚至考慮是否該先下手為強,偷襲日本時,一份情報改變了他們的態度——日本正大舉進攻澳大利亞!

「如鯁在喉的確難受,但……就先忍一忍吧,看看山下奉文能否攻克新加坡。

海軍加強部署南海和馬六甲,我們的目標至少是共管新加坡,如果到時日本不答應,那就沒什麼好說的!把美國人拉進來,一起弄死小日本。」

何文秀頂著巨大壓力做了決定。

於是就有了強大而精良的南華國防軍隔岸觀火,看著愚蠢的英國佬如何被同樣筋疲力盡的日軍打敗,然後恥辱地投降。

如果英軍堅持多幾天,估計山下奉文就要撤退了。

1942年8月,新加坡淪陷。

不得不說,日本人常常冒險,又常常獲得成功,然後下一次會冒更大的風險,體現了島國狹隘短視的一面。

9月,從新加坡撤出來的英國艦隊和美國殘餘的太平洋艦隊和日本聯合艦隊在珊瑚島海域爆發海戰,遭到慘敗,日本長驅直入,撲向澳大利亞,登陸道格拉斯港市,佔領昆士蘭州等大片北澳大利亞地區。

麥克阿瑟叨念不斷的報仇雪恨終於有了機會,終於可以指揮美澳聯軍和日軍在陸地上好好地打一仗了。

他面對的對手是板垣征四郎的第二師團。

板垣征四郎在中國戰場吃了大虧,在中國人的裝甲師面前遭受慘敗,十年後他把慘敗的恥辱扣在驕傲的麥克阿瑟頭上,並不完全裝甲化的第二師團把美澳聯軍打得落花流水。

麥克阿瑟狼狽逃回南澳大利亞,一天封電報不停地向羅斯福哭訴,要裝備,要兵員,要飛機坦克,要饅頭,(嗯,饅頭倒是不用,澳洲的姑娘非常熱情開放,歡迎美國大兵,也不得不歡迎日本小兵。),不然「我們又要遭受慘敗,一旦失去澳大利亞,我還能撤退到哪呢?難道要撤到南極?」

羅斯福政府極力營救麥克阿瑟,從大西洋抽出寶貴的運力支援澳大利亞,這種支援有時未必是安全的,日本的軍艦已經開始出現在南太平洋航線上了。

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南華那裡採購物資,所以麥克阿瑟一邊咒罵中國奸商,一邊又不得不使用高價從中國人買來的物資裝備。

「日本人是條瘋狗,我們暫時失去了太平洋艦隊,如今只有中國人才能制止這條瘋狗。

我們離不開中國人。」

白宮會議上,羅斯福語氣低沉感嘆道。

必須要和中國人達成協議,不然局勢會更加嚴峻。

「中國人拒絕了我們!」史汀生惋惜道,猶豫了一下道,「除非……」

「除非什麼?」

「我們和他們結盟!」史汀生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