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輝煌 第217章 商業爭霸上海灘

這幾年,武漢政府下了大力氣疏浚長江航道,黃浦江也不例外,經過疏浚後,漲潮時外灘碼頭最多可停泊兩萬噸的輪船。

對岸就是浦東,中國人在黃浦江的另一邊建起了工業區,集聚了紡織食品服裝小五金等輕工業部門,大大小小的企業四五十家,其中以大生集團新建的紡織廠規模最大。

輪船招商局生意紅火,主要因為上海繁忙的外貿,越來越多的本地企業發展起來了,幾乎每個星期都有輪船進來黃浦江,把各種貨物運送到全國各地東南亞甚至歐美國家。

作為他們的鄰居,沙遜看著對岸的浦東工業區一步步發展起來,他讚賞道:「輪船招商局輝煌再現,搶了太古和怡和的不少生意,上次滙豐銀行大班去香港,也做了招商局的船。美華銀行又做了筆大買賣,用巨額資金把輪船招商局和江南造船廠盤活過來了!」

沙遜有些羨慕,回頭看了一臉輕鬆的小嘉道理一眼。

可惜自己做的是房地產生意,美華銀行更投資實體工業,就算美華銀行投資基建,也只是在租界以外,雙方一直沒有合作的機會。

沙遜怡和太古和英美煙草並稱為上海四大洋行,但和美華銀行一比,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別說美華銀行,就連滙豐銀行都比不過,滙豐銀行因為積极參与內地鐵路事業,投資粵漢鐵路漢滬鐵路等項目成功,獲得大量利潤,短短几年就把原本同一等級的太古怡和洋行甩在身後了。

「杜月笙把招商局經營得不錯,招商局股票上漲,減持部分股票後,美華銀行持有的招商局股票不多了,基本上收回了前提的投資。」

小嘉道理笑了笑,謙虛道。

說到股票,這兩年,上海證券交易所行情總體上漲,美華財團把早年投資的項目,如鐵路航運煤炭鋼鐵公司等證券化後,通過股票債券業務,取得外人難以想像的回報。

或許沙遜剛建成華懋飯店,投資還沒收回來,資金有壓力才會對自己那麼熱情。小嘉道理心裡想道。

「我就知道你們銀行資金充裕,十年前花旗銀行資產突破十億美元,如今美華銀行也不遑多讓吧?」

沙遜笑道,眼神留意小嘉道理的表情。

面對沙遜的試探,小嘉道理淡淡地笑了笑,有些驕傲地提起下巴:「當然。」

如今自有資金超過5億美元,吸納存款超過1億美元,近十年的快速經濟發展,中國民間資本被激活,投入到工商領域。

美華銀行是軍閥民間商人前朝貴族政客等最有吸引力的銀行,他們願意把錢投到美華銀行,因為美華銀行的投資回報率要比滙豐銀行高得多,相當一部分資金通過美華銀行投到美國金融市場,如今在美國資本市場獲利後,這些資金正流向亞洲。

金融業務固然賺錢,不過美華銀行最大的資產是壟斷國內金融和實業,入股中國銀行工商銀行交通銀行農業銀行等國內大銀行,控股石油鐵路煤炭電氣等主要工業部門,包括軍工和科研部門,直接控制三四十億美元的資產,間接控制兩三百億美元的資產,或者更多。

這只是中國地區的資產,如果加上南華還其他地區的資產,美華銀行的資產還要翻一番。

如果換在日本,相當於把三井三菱住友富士幾大財閥加起來。

什麼叫富可敵國?

美華銀行已經超過「敵」國的程度,有時候小嘉道理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怎麼自己居然就成為這龐大資產的小股東和管理者了呢?人生的機遇真是奇妙!

他對司徒南佩服不已,兢兢業業辦好蕭規曹隨的工作。

「好了,不說這些閑話了,你找我,讓我參觀你的大廈,還提到上海的汽車工業,莫非還看中上海的汽車市場?實在想不出上海地產大亨也有缺錢的時候?」

小嘉道理坐了下來,看著沙遜,臉上雖帶著笑意,調侃道。

地產商才是最缺錢的,因為他手裡多是不動產。啟動大項目,自然要找銀行家了!

「和汽車沒有直接關係,但也有關係。汽車拓展市民活動範圍,上海市政府正在大修公路,帶來一波新的商機,我也不能總局限在租界里。」

沙遜感慨道,沒想到自己有主動跑出租界投資的一天,十里洋場依舊繁華,但論發展速度和發展潛力,遠不如寶山新港工業區。

就廠房土地水電等條件來說,華界新規劃的工業區遠比公共租界和法租界要好,政府鼓勵工商業,華界經商環境各方面都不比租界差,甚至更好。

華界崛起,相對而言,租界就是衰落。畢竟租界崛起建立在華界局勢動蕩,軍閥混戰的基礎上。好比國內改革開放,香港失去窗口功能,也就那麼一回事了!

大上海計畫建成後,在美華系企業帶動下,數十家中國公司在江灣投資,江灣有望取代租界成為上海新的金融和商業中心,「我看好江灣二期,那裡是上海最有潛力的商業中心。」

作為一名野心勃勃的地產商,沙遜迫不及待,不能眼睜睜地錯過上海華界快速發展的機遇,他構想的捷徑是和美華銀行合作。

「原來看中的地方不在租借,在外面你說話不好使啊,沒有英國龍蝦兵保護你的投資,你就不怕——?」

小嘉道理問道。

他把自己當成中國人,也入籍了,和東南亞千萬華人一樣擁有中國南華雙重國籍。這是他和沙遜的區別。

在租界有洋人保護,沙遜家族的確很少投資到租藉以外的地方。

「我想,在亞洲,沒人能撼動致公黨的統治地位,就算列強也不可能。」沙遜沉默了一會,徐徐道。

小嘉道理點點頭,明白了,眼前就是個明白人。

同是猶太人,兩人關係一向不錯,沙遜要參與開發江灣,對租界的資金投資上海華界地區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

美華銀行雖然在大老闆的指令下收縮投資,收攏資金,那也只是在其他方面,上海還是美華財團投資的重點,於是小嘉道理爽快地答應了。

上海人口已經超過35萬,是南方几個人口過百萬的大城市之一,比北方第一名城——北平人口要多五六倍。

寶山新港工業區就有十萬的產業工人,這些普遍屬於收入比較高的人群,如果加上租界里的5萬人,裡面有錢人比較比較高,美華銀行的調查報告顯示,僅上海一地,就有5萬人買得起售價千元以下的汽車。

上海汽車廣告效應很好,千元以下的國民汽車點燃了消費者的熱情。

梁思成開著新買的上海牌汽車,旁邊坐著他相敬如賓的妻子林徽因,夫婦倆有車有房,從事喜歡的建築行業,生活樂無邊。

建築事務所承接的南京長江大橋規劃已經完成,夫婦倆的表現得到建築事務所老大茅以升的肯定,還發了一筆豐厚的獎金,這不,回到上海正好碰上汽車公司新車上市促銷,就買了一輛上海牌汽車。

夫婦倆正趕去參加徐志摩的生日宴會。

「你還別說,這車子還不錯,4匹馬力足夠在市區賓士了!」梁思成轉過頭來笑著對妻子道。

他嘴裡說著賓士,但車速不過3公里,駕駛汽車穩妥得保守。

林徽因看在眼裡心裡好笑,這個丈夫有時可靠得有些悶。

這是他們家的第二輛汽車,她也挺喜歡這款車的,笑道:「忙了幾個月,總算協助茅以升先生把長江大橋規劃完,又為了高速公路忙碌,說起來國家發展太快了,快得讓我們和上海的朋友都生疏了,真羨慕他們在城市裡優哉游哉的生活啊!」

「改天約他們去郊遊也不錯,反正我們有車子出行方便。」

梁思成笑道,深情地林徽因一眼,心想:不是我開車慢,而是我寶貝你,生怕你出一點意外。

經過長江大橋的考驗,茅以升先生有意把錢塘江大橋的設計交給他們夫婦倆,在錢塘江大橋項目啟動前,他們夫婦倆在上海能享受一段難得的假期。

有車有房的不只是梁思成和林徽因,還有結婚一年的徐志摩和陸小曼。

和梁思成和林徽因住在小區的商品房不同,徐志摩和陸小曼在江灣買了一套兩層樓的別墅,據說徐志摩為此向上海女子銀行貸了一筆款。

「上次父親把他們罵了一頓,搞得大家都不痛快,你說他們會不會對我有意見呢?」

來到徐志摩的別墅,梁思成有些擔心地問了林徽因一句。

「公公的為人大家是清楚的,不會遷怒於你的。我們希望朋友過得好,真誠以待,相信他們也是如此。只要志摩和小曼過得好,旁人的意見有什麼關係呢?」

林徽因解釋道。

汽車一停在別墅門口,就看見胡適笑著迎過來。

胡適丟了官,回到大學做校長,和一幫文化朋友人討論和哲學。

「想找你們倆聚會真不容易啊!建築工程師天天都要呆在工地上嗎?」胡適打趣道,熱情地和這對小夫妻寒暄。

「長江大橋非同小可,茅先生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