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輝煌 第149章 壓縮機

從製冷劑工廠出來,沿途可以看見裝著鋼瓶的卡車往來於製冷劑工廠和冰箱廠之間。

「冰箱工廠是一片數百畝的工業區,壓縮機工廠,冷凝器廠、蒸發器廠、冰箱殼體廠等十幾家零部件工廠圍繞著冰箱總裝工廠展開。

此外還有電器開關、塑料、溫控儀器等其他小零件工廠也在這一片電器工業區,整體上形成了較完善的家電製造工業鏈條。

除了冰箱,美華電氣旗下的電燈、風扇、收音機、電燙斗等相關的家電業務全部都集中在寶山新港工業區,也吸引了國內外其他家電廠商。有幾家民族電燈廠做的不錯,我們就讓他們幫忙代工。」

許舟洋在車上指著外面,一邊給司徒南介紹道,他如數家珍,這一片工業區寄託了他的心血。

跑得勤了,他對這裡比對外灘的那些花花綠綠的場所要熟悉得多。

在二十年代的中國,基礎設施也是限制工廠主投資熱情的重要因素,他們常常要自備發電廠和自來水廠。

工業區實現了三通一平的設計規劃,這在國內已經不是首次,早在廣東,美華財團就和當地政府合作開發現代的工業區,卻改變了上海的落後的工業局面,上海工業中心也從黃浦江外灘一帶迅速轉移到寶山新港區,形成了以鋼鐵、造船、家電生產、電氣設備為主的工業部門。

魔都總算多了工業魔幻氣息,多少沖淡了市中心租界黃賭毒泛濫,魔氣籠罩的氣氛。

司徒南見了心情很高興,有種後世現在工業區的既視感。這樣的大工業才是他嚮往的。

「新港工業區有種種便利,給工廠主降低生產成本,雖然有些偏僻,但就生產而言,比市區設廠便利多了。上海的廠商越來越愛把工廠搬到這邊來了。」

劉鴻生笑道。

寶山港、寶山鋼鐵廠、寶山新港工業區,對上海的影響,他這個上海商人更有感觸。就連江南造船廠也從市區里搬出來,就近鋼鐵廠和港口。在寶山港附近建立更大型的船塢,而空出來的舊址則便宜了市區里的那些房地產開發商。

入眼是紅磚砌成的廠房牆體,類似兵營一樣的廠房,似乎有些呆板,這又讓司徒南看到了簡單實用的蘇系建築風格。

下了車。他點點頭。

擺在司徒南眼前的是一個比怡寶桶裝水稍大的金屬光澤的機器,剛從生產線下來還留有餘溫,從外表看上去有點傻大粗,就一個大鐵球插著三根銅管。

翻了翻上面的銘牌,發現功率不過區區100瓦。

若干年前,那是很遙遠的記憶了,司徒南曾經在美芝公司做高管的同學的陪同下在佛山參觀過據說是世界最大的空氣壓縮機生產基地,那次看到的壓縮機就排球大小,要比眼前看到的這坨鐵體積小一半,功率大一倍。

隔了兩世。這個記憶還發揮作用。

對於壓縮機結構原理,司徒南不陌生。如今出現在民國上海的壓縮機,不就是他意志的體現么?因為最初的機構圖紙就是司徒南設計的。

「這是全世界最先進的空氣壓縮機。」許舟洋大言不慚地說道,毫不猶豫把『全世界最先進』的標籤貼在美華電氣的空調壓縮機上。

司徒南笑了笑,一趟沒白來,感覺這號稱全世界最先進的空氣壓縮機有模有樣,似乎也不為過?

看得出來工廠是用了心,畢竟以二十年代的工業水平,以民國的工人基礎,能做到這步並不容易。

最關鍵的是。這比時下通用電氣生產的舊式冰箱先進很多。沒有氟利昂,老式冰箱的製冷劑時不時跑出來,輕易就殺死一大片人,類似事故屢見不鮮。

「功率有些小。用在冰箱還行,要裝在空調上,就像小狗拉馬車,就很勉強了。」

司徒南點了點頭,又搖了搖,有些可惜道。

民用空調市場十年八年估計都不會成熟。所以美華電氣生產的風扇很受歡迎,風扇是民用製冷市場的主力,倒是不用著急把空調推銷給消費者。

「尤其在國內,一般家庭能用上電就很幸福了。」許舟洋笑笑道,別忘了美華電氣的主要業務還有發電輸電,對城市進行電氣改造。

他心想:一環接一環,不僅要提供電,還要製造大量的電器,電氣化之路是如此複雜艱難。

一句還行,似乎評價不高,其實不是,因為司徒南一向是挑剔的,無論在別人的眼裡有多麼驚艷,但能被他認可的產品一向不多。

「嗯。」

許舟洋可司徒南的判斷,那種東西好賣,沒有人比司徒南這個傢伙的市場嗅覺更敏銳了。

又道,「儘管如此,在製冷市場上,空調還是前景廣闊,不比冰箱差。我們可以為公眾場合,如電影院、商場、賭場、酒店等地方提供中央空調,相信那些老闆不會吝嗇幾萬塊就買到最清涼的溫度的。」

見許舟洋如此樂觀,司徒南微微一笑,問道:「既然技術上可行,那麼有成功的案例了沒有?」

「還沒!」許舟洋微微一滯,有些遺憾,卻依舊自信道,「要說服上海的戲院老闆安裝空調可能有些難,畢竟成本要好幾萬呢。不過我們可以在自己人的產業上做實驗,我準備和夜巴黎夜總會合作。」

提到夜巴黎,司徒南眼睛裡多了一絲興趣,像夜巴黎那樣的銷金窟,人類發明的最好的東西還不先用於『天上人間』這類地方么?

點點頭,覺得許舟洋的主意可行。

「我一點都不擔心空調的銷路,就算人不捨得用,一些重要的生產車間機器設備還是要用的,我們自己的壓縮機缸體加工車間就採用自己研發的空調進行溫控濕控。

南華和廣東那邊,那麼多工業廠,也有不少機器要精心維護的,他們都將是我們的客戶。呵呵。」

許舟洋得意道。

「看來你早有打算,我就放心了。」司徒南道。

心想:今天一行收穫挺大的。美華電氣公司發展要比自己想像的要快很多。

其實,無論冰箱還是空調,都不是新發明,市場上早已經有了。只不過氟利昂這種新型製冷劑優勢太明顯了,才給了美華電氣足夠的信心和底氣殺進位冷市場。

許舟洋還開玩笑說要給司徒南的威廉號郵輪改裝冰箱和空調,讓那些美國土豪們開開眼,打響美華電氣的名聲。

司徒南同意了,同時準備把美華電氣的製冷業務推銷給加利福尼亞海運、南星輪船、白星輪船等航運巨頭。

有一點。許舟洋始終不太能釋懷,因為這家壓縮機工廠是美華電氣和克虜伯公司合資建設的,美華電氣擁有51%股份,克虜伯公司以技術、設備、以及生產管理團隊入股49%,美華的製冷技術部分也流落到克虜伯去了。

對此,許舟洋有不同意見,認為讓德國人從美華實驗室獲得氟利昂專利技術已經很過分了,還讓德國人佔了那麼多的股份就更過分了,對此他極力反對,認為美華電氣不需要外人來分享自己的成果。

可惜沒能說服司徒南。司徒南一句反問就讓許舟洋挫敗:「如果不和德國人合作,美華電氣能獨立完成壓縮機缸體這樣精密的機械加工嗎?

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實現壓縮機的批量生產嗎?」

司徒南根本不相信民國工人的技術能力,認為等民國工人把技術提升到美德同行的平均水平,美華電氣早已失去了在全世界跑馬圈地的寶貴時機。

和同樣關係密切的康明斯電氣相比,克虜伯是個落魄戶,胃口要小很多,僱傭德國工人的成本也低很多。

和克虜伯一樣,和美華合作的德國康采恩巨頭還有好幾家,都是一群破落戶。

「嗯。現在美華電氣攤子鋪得比較大,各方面的人才都缺乏。儘管我們已經取得足以自傲的成績,但在最基礎的機械加工方面,和德國人合作也是勉強能接受的。」

許舟洋有些無奈道,美華電氣的研發能力是很強的。能研發出不少像冰箱這樣有錢途的產品。

壓縮機生產對材料技術以及機械加工能力要求很高。上海工業基礎算是國內最好的城市之一。

回到國內越久,他越發發現隨著美華電氣快速擴張,基礎薄弱,技術工人素質已經成為制約美華電氣發展的重要因素。

拿壓縮機生產來說,同等條件下,德國工人生產的零件合格率高於中國工人的一截。這讓許舟洋很是氣餒氣憤,把電器廠管理層臭罵一頓,總之大棒蘿蔔各種手段一起下,還和美華職業技術學校合作,就為了獲得更多合格的工人,早日把冰箱投入市場。

如果讓康明斯電氣來做冰箱並且佔得先機,康明斯電氣有能力把冰箱像T型車那樣推廣開來。

「現在看來還是你這個奸商精明,用專利授權換來克虜伯的設備和技術,沒花一分錢是唯一讓我高興的地方。」

許舟洋道。

「我不能光考慮美華一家的利益,你也從美國回來,應該知道康明斯電氣近年來向美華輸送了大量的資金技術,雖然我們說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