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輝煌 第134章 話不投機

宋子文也不支持宋美齡「撈過界」,這會破壞宋家和林一民之間的默契,美華財團也不會讓宋家一家獨大的,畢竟如今的宋家完全可以用權勢滔天來形容,再進一步的話,估計別人以後都看宋家的臉色自己沒得玩了。

高處不勝寒,稍不留神就摔得粉身碎骨。

宋子文一直保持清醒的認識,自己的遠沒到一言九鼎的地步,誰知道司徒南那傢伙暗地裡交納了多少軍中將領呢?

在致公黨主政兩廣時候,軍隊就被美華公司「收買」了,作為軍隊不幹政的交換,美華財團大其財的時候,也有軍方的一份。

正是由於這些利益集團的支持,他資歷淺薄的宋子文才能當上了總理。

這背後的糾葛,連宋美齡也是後來才慢慢知道的,談及美華財團的背景時,宋子文和宋美齡只能淺嘗輒止,不好對宋慶齡說太多。

宋慶齡也從宋子文和宋美齡的片言隻語中知道,統一南方的是不是宋子文和致公黨,而美華公司、美華銀行等大公司組成的美華財團!

致公黨代表的是大資本家的政黨,宋家是這個組織的一份子,也是明面上的代表人物。

她又推測到背後的關鍵人物——司徒南,對於那個傢伙的認識,她知道的越多就越覺得是個迷。

儘管宋子文和宋美齡都沒有明說,但宋美齡時不時口中說出的「那個傢伙」指的就是司徒南。

真是陰魂不散!

資本家是討厭工人階級和蘇聯的,但願美美和子文不被那傢伙蠱惑,不然我的事情就難辦了!

宋慶齡心裡暗暗想。

果然。當她提出中蘇建交建議時。宋子文和宋美齡的態度一下子冷了下來。

「蘇聯是有誠意的。他們願意和我們平等交往,不像列強處處壓迫我們。」

宋慶齡道,如果從宋子文和宋美齡處得到積極回應,她就回覆蘇聯方面,讓他們派出高規格的使團訪華。

如今中國事實上有兩個政府,一個北洋政府,一個武漢政府,蘇聯人已經嘗試和北洋政府談判。可惜北洋政府怕得罪列強,不敢和蘇聯建交。

蘇聯人自然就把目光放在了武漢政府,武漢政府更有分量,被認為最有實力統一中國,如果從武漢政府取得突破,蘇聯人就打破列強的封鎖,在東方打開一片天地。

因此他們的願望會更迫切些,提出來的條件也不算苛刻。只是——連北洋政府都不敢做的事,宋子文就更不想做了。

能從蘇聯獲得什麼?

他心裡打了個大大的問號?

如果說和列強平等交往,那麼武漢致公黨收回南方除上海以外的租界。從英國人手中奪回關稅,還把稅警團開進了上海。也算是奮有為,談不上被列強欺負吧?

連列強都不怎麼能欺負我了,你蘇聯人還敢欺負我?還以為自己是沙俄么?

想到這,宋子文心中暗暗不屑。

深受司徒南思想影響和對致公黨的自信,宋子文更相信將來憑著自己的實力去統一國家,至少他現在是不急的。

如今武漢政府和蘇聯不「接壤」,也不著急去統一北方,所求於蘇聯的東西不多,所以並不迫切要和對方生關係。

二姐宋慶齡是來傳話的,宋子文不好一下子就冷了她的面子,轉而問宋美齡:「你是外交部長,你怎麼看?」

宋美齡反應很快,毫不猶豫就提了一個尖銳的問題:「蒙古和中東路鐵路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去的,俄國人願意還給中國嗎?肯定不會,就算肯,我們也要付出難以想像的代價。而我們如今無力經營北方,好處還能繞過北洋政府落在我們手裡?不落得一身騷就不錯了!」

說到這裡,宋美齡冷冷一笑,「說起來,蘇聯人的處境比我們還差,到處被人封鎖,外國的資金、技術都進不去,他們也在搞工業建設,為了籌集資金,明明國內缺糧卻對外出口糧食換取外匯。如果我們被他們拖下水,那麼受苦的就是我們了,外國的資金技術還能順利進來嗎?」

最後一句說到了宋子文的心上,致公黨和美華財團都在堅定不移地展國內工業,外國的資金技術正是武漢政府最渴望的,和蘇聯建交,蘇聯人能給什麼呢?

除了讓自己陷入北方動蕩的麻煩中,似乎真的沒有好處。

宋子文打定主意,已經認同了宋美齡的觀點。

宋慶齡反對宋美齡的意見,兩人唇槍舌戰起來,氣氛好不熱鬧。

宋子文不禁頭大,心中苦笑:聽說二姐和司徒南在上海見了面,雙方不歡而散,大概也如此景吧?

「美齡你不用那麼激動,二姐只是幫人傳話而已,成不成得看俄國人,就悄悄接觸一下,看他們怎麼說吧!」

宋子文道。

「嗯。」宋美齡點了點頭,不置可否道,心想:自己剛才和二姐爭什麼,要談判的是俄國人,而不是二姐,和二姐有什麼好爭的?傷了姐妹和氣,不值!

不過,怎麼談還不是自己說了算!

想到這裡,她有些抱歉地對宋慶齡道:「不好意思二姐,剛才我反應有些過度了就,你別往心裡去啊!」

「沒事。儘管大家想法不同,有爭論很正常,無論如何都是一家人。」

宋慶齡大氣道。

「大家都過來吃飯,吃完飯再慢慢聊!」

此時盛愛頤過來叫他們去吃飯,恰好結束了兩姐妹的爭辯。

飯桌上有廣為人知的文昌雞,味道不錯,宋慶齡很喜歡。還讚揚家庭主婦盛氣小姐即如今的宋總理太太賢惠。

家庭的氣氛漸漸融洽起來。宋慶齡感到溫暖。

席間。她還問起孫科的情況。

「他啊,挺好的,一般人做不了武漢市市長呢?宋美齡笑道,笑容很淡,有些漫不經心的樣子,又補充了一句,「不過我覺得他去教育部或者司法部會更好!能專心做事,少惹是非。」

「哪有你說的那樣不堪。哲生上任以來做出了不少事情,如今搞武漢城市交通系統建設,成績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宋子文小小地批評了宋美齡一句。

說起來孫科不僅是自己的親戚,也是自己的哥大校友,標準的英美派,主張憲政,才華不算橫溢,也是有點本事的人,算是中人之姿。

拉攏他不僅可以拉攏國民黨內的英美派,也能分化國民黨。畢竟孫科和胡漢民不和是眾所周知的。

如今的國民黨七零八落,不成氣候。除了少數像二姐宋慶齡這樣的左派,汪精衛、孫科、胡漢民等人都向致公黨和武漢政府靠攏,更妙的事,這些人彼此不和,難成一派,不能威脅致公黨的統治地位。

宋慶齡還沒來得及和孫科見面,心想好久不見,要找個機會見見他。

至於宋美齡輕視孫科的語言,宋慶齡聽了也不惱,自己這個妹妹啊,心高氣傲,能進她眼裡的人太少了,看不起孫科也是正常,要細論起來,多少也有宋家對孫家的怨氣在內吧?

「你呀,有時候真像大姐,嘴巴像刀子似的,以後誰敢娶你啊?」宋慶齡笑著道。

「來了,來了,但願不要又吵起來了!」宋子文一聽這話,心裡有些著急,這不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嗎?

宋美齡瞬間驚愕,聽二姐的話意有所指,便笑著點點頭,順著道:「是啊!中國男人那麼多,真沒一個能娶我的。」

停頓了一下,嘆了口氣,哪個女人不希望夫唱婦隨出雙入對的呢,可惜自己卻不能,還好自己還有一番事業,這樣一想又比大多數女人要有價值得多。

「要不,以後我和二姐一起過?反正你也是一個人。」宋美齡開玩笑道。

宋子文撫了撫額頭,一臉無語,不過宋美齡的話卻讓他有些意動,想想二姐才三十多點就守寡實在讓人痛惜。

「二姐你和美齡不同,她有自己的著落,你應該為自己考慮,畢竟人生還有那麼長的歲月。」宋子文勸道。

「是啊,二姐你該為自己考慮。」宋美齡道。

類似的勸說宋慶齡聽過不少,不過她早已下了決心,搖搖頭,一臉堅定道:「我能做的就是堅持先生的信念,建設富強的國家,矢志不移。」

這不是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嗎?

我們的所做的不正是要實現三民主義嗎?

宋美齡心裡暗暗想到,話到嘴邊又吞了回去,見二姐打定了主意,也不好再勸。二姐的情況比自己還要為難,她是個堅強的人,讓人不得不佩服她的堅貞。

相比之下,自己愛上的那個傢伙就要混蛋得多了!

本來宋慶齡要勸宋美齡的,見話題繞到自己頭上,便回到剛才的話題,她問宋美齡:「雖然那傢伙很有才華,人品卻不堪,值得么?」

一句值得么?同時也是在問她自己。

「那傢伙就是個混蛋!二姐你在上海時候有沒有狠狠教訓他一頓,他敢囂張看我不收拾他?」

宋美齡附和道。沒說值得不值得,只是說要教訓司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