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輝煌 第82章

「鐵路開工的當天,許多工人第一次吃到滿滿的肉,都忍不住哭了。有的還捨不得吃,把肉藏起來,準備帶回家給家人吃。」

星期五的話讓司徒南有些動容,司徒南想想,這的確是辛酸的事實,民國的歷史就是一部飢餓史,在偏遠的農村、城市貧民窟的角落裡,有多少人一輩子沒吃過肉,沒穿過新衣服,沒過上一天體面的日子。

然而,司徒南不是神,神從來不會搭救人類,只有自強的人自己救自己。司徒南又隨口問道:「工錢怎麼算?」

「普通工人每天工作10小時,月薪8元。懂點手藝的高點,一般技術員不少於50元,高的數百元。」星期五介紹道。

當然,最貴的還是外國工程師,得小心把他們捧著,因為鐵路工程中的許多問題都要依靠外國工程師解決。

「會不會有點低啊?8塊錢能養家糊口嗎?」司徒南有些疑惑道,心裡暗想:資本家真是黑啊,勞動人民苦啊!實際上,鐵路修成了,賺最多的還是自己這個大資本家吧?到時很快所有成本都收回來了。

「低?不低了,多少錢搶著要到工地上呢?飯管飽,肥肉管夠,包吃包住,免費提供衣服、鞋子、牙膏、牙刷,十天放半天假,一個月放一天假,還給他們買了保險。每天晚上有一個小時夜校,教他們識字,這是天大的恩賜。」星期五傲然道,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很多人搶著要來上工呢?

見司徒南有些疑惑,感到自己口氣有些生硬,他又補充了一句,「成都的物價比武漢上海要低不少,8元錢相當於上海14、15元了。至少可以保證一家幾口不會餓肚子。工資我們分兩部分發放,一半以米的形式發到工人家裡,一半存進工人的賬戶里。他們都很滿意,甚至覺得那兩套堅韌的牛仔服工裝就不止8塊錢。老闆,你要知道,宋子文進行貨幣改革後,法幣堅挺了很多啊!」

「這樣說也有道理。」司徒南點點頭,很滿意星期五的回答。要不是用心了,才不會知道這些詳細的情況。

捫心自問,司徒南真的不知道大米多少錢一斤,可以肯定的是從南洋進口的糧食價格要便宜不少。只要武漢政府政權穩定,在美華財團支持下穩定物價,放給工人的工資只不過是印鈔票而已,卻可以轉化為龐大的生產力。

「照你這樣說,四川的工價比廣東那邊便宜多了,人力資源很充足啊!得好好利用起來。讓我想想,南華、非洲、南美,我們的礦場、工廠、農場、漁場挺缺勞動力的,你做個計畫。首先組織10000人勞工,如果效果良好的話,再擴大勞務輸出。」

「好,四川就是不缺人。」星期五爽快道,他也希望四川富餘勞動力能向外轉移,既能穩定社會,也能獲得不菲的勞務收入。要知道,最先下南洋跑到南華的兩廣福建一帶移民大多發家了,不是成了小商人就是小地主,運氣好的承包礦山,開辦工廠,做起來大老闆,走起路來,一步一個得瑟,特別是回鄉面對從前那些窮老鄉的時候。

然後就是山東、安徽為主的第二批移民,他們跟美華公司、致公黨關係密切,以各省勞工總會的形式被有組織地移民到美華公司旗下的工廠、礦山。如今他們也都站穩了腳跟,美華公司把部分土地或者工廠、礦場股份當做工資發放給旗下的工人,因此這些人也成了小地主或者持有公司股份的產業工人。

如今的美華公司活動範圍遠不止南洋,觸角遍布全世界,中南美洲的種植園,美國西海岸工廠、水果園、內華達的沙漠,加拿大西部的油田,澳大利亞的西部大鐵礦,北非草原,南非礦場,中東沙漠,每個地區華人華工數量或多或少,或小心翼翼,或光明正大理直氣壯,不盡相同,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這些人堅韌刻苦,用汗水創造更好的生活。也有不少人埋骨他鄉,然而,衣錦還鄉的故事一次又一次刺激不安分的青年們出去冒險。

「日本人在這方面做得很出色,日裔移民都美國、巴西等地都過得不錯。唯一不爽的就是,他們在東北表現也很好。可惜我們的力量不在北方,北上的路一時打不通了,只能南下移民。最重要的還是,大量發展國內的工業。如果四川發展得好,製造業能吸收大量的勞動力的話,或許那時我們輸出的就不是青壯勞力,而是工業產品了。比如這個!」司徒南從毛刷廠里出來,拿著一把精緻的毛刷,感慨道。

「我也有此同感。豬鬃產業在四川潛力很大,不過就這幾年,內地和沿海的差距越發大了,要不是老闆堅持要修建入川鐵路的話,我可能也不會爽快地回到四川。」星期五點點頭,有種時不我待的急迫神色。

毛刷是用豬鬃做的,在化纖出現前,刷牙、刷牆、刷機器、刷大炮,都離不開豬鬃製作的毛刷。成都、渝城最火的工廠就是和豬鬃相關的工廠作坊,大大小小數十家,有洋商也有本地商人在競爭。有誰知道,若不是他偶然出現在泰坦尼克號上,抗戰中的中國人竟然要靠豬鬃出口來換取美國人苛刻的軍火,實在難以想像。

不過,這一切都因司徒南的到來變得不同了。星期五的效率很高,沒過幾天,成都的報紙就刊登南洋招工的信息。

司徒南再次來到茶館,一進門就聽見有人討論南洋招工,翻開報紙,上面除了刊登的招工廣告真不少,有水泥廠、磚廠、沙場、石場,木廠等,主要是圍繞著鐵路工程建設,自從鐵路開工後,這些招聘信息一直沒停過。如今最讓人驚訝的是南洋招工廣告!準確地說是要到南華務工。

「南華是什麼地方?問得好啊!」茶館裡,一位穿著長衫的男人,戴著一頂瓜皮帽,他抖了抖手裡的報紙,喝了一口茶,神情有些得意,向周圍的客人賣弄他的學識。

在信息傳播尚不流暢的時代,眼前這位說書先生還是挺有市場的,茶樓無疑是最活躍的社交場所。能上茶樓的人一般都不算窮人,大多識字,不過他們還是享受從說書先生口中說出來的趣聞軼事。

「南華就是南洋,幾年前,南洋的漢人趕跑了洋鬼子,在南洋建立國家,那可是堂堂的開國啊!」說到這裡,說書先生口氣有些羨慕。

「格老子的,報紙早登了,誰不知道南洋那邊有個漢人國家啊?你就說說這次招工嘛!」人群中有人不滿道,因為說書先生的開場白他們已經膩了,他們想知道一些更實際的內容,比如這次招工會不會給他們帶來什麼益處。

「是啊!鐵路在家門口招工,還行,要是跑到南洋,都不知道會不會被人賣豬仔呢?」有人擔心道。

「是的,是的,聽說南方人活不下去了,才出洋覓食的!被人賣豬仔連佃戶都不如呢。」

有人附和道。

面對未知,人們好奇之餘總會有諸多恐懼。如果是南方沿海地區,人們不會陌生,不過放在四川,大部分人一輩子沒離開家鄉一百公里以外的地方,就算成都城裡最博學的人,如果沒有實地考察南華,也會對南華一知半解,或者對關於南華的報道將信將疑。

說書先生不慌不忙,臉上帶著自信笑容,似乎眼前的質疑對他來說一點難度也沒有。最重要的是,美華公司給他開出不錯的報酬,比在茶樓里說書要好不少,於是成都茶樓的說書先生一下子變成了美華公司的宣傳員。

只見那說書先生清咳一聲,道:「賣豬仔?我倒是願意把我給賣了。人家開出來的工錢可不少呢?管吃管住不說,如果到農場工作,說不定還有土地分配呢?工錢絕不會苛扣的,上面說,一旦通過體檢,上船就發100元安家費給家裡,工人可以選擇把工錢直接發到家裡。」

「安家費就有100元!?這可真不少!」不少人聽了動容,誰家裡沒幾個窮親戚啊?

「城外的人市,100元可以買兩個不錯的丫鬟了。」

「是啊!這年頭上戰場當兵吃糧也沒有發100元安家費那麼多的。這是不是有點太大方了?」

說書先生搖搖頭:「大方?看清楚,招工的可是美華公司,和到鐵路幹活一樣,工錢一半發到家裡,這次招工還有政府做擔保,政府還會定期組織川中名流到南洋看望工友。」

南華的招工薪水不低,比本地工人要高,有相當大的誘惑力。司徒南聽著下樓的議論,笑了笑,暗道:「100元的安家費的確不少,應該能讓人放心了。星期五準備千金買骨,把南華招工這一炮打響了,在真金白銀的刺激下,相信川人會趨之若鶩的。」

走出茶樓,大街小巷都在議論南華招工,美華公司派出一輛汽車,載著大喇叭,在街頭穿梭,車上的「說書先生」扯著嗓子,用力念著讓人心動的廣告,這比茶樓里的場面轟動多了。

「報名下南洋的人很多。嘖嘖,致公黨來了後,四川很活躍啊!」成都劉公館裡,曾經的川中霸主劉文輝正和他的兄弟,四川有名的大地主劉文彩在商談。

「瓜娃子,修鐵路,前清和北洋辦不了的事,致公黨辦了。現在又招工南洋,為川中的苦哈哈找條活路,美華公司真有錢哦!」劉文彩羨慕道。

「嗯,革命軍兵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