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輝煌 第68章 外爭國權

1925年,武漢政府宣布將廢除《南京條約》、《辛丑條約》等不平等條約,收回列強搶佔的租界。長江通航權不復外國所有,外國軍艦退出長江。

一石激起千層浪,武漢政府的強硬果敢引起列強強烈震動。

民間沸騰,在軍隊的保護下,無數群眾自反到各國領事館前遊行示威,砸爛領事館玻璃數塊,群眾扭傷腳數名。

英國是最大的目標,因為英國租界在中國開得太多了,中國的報紙不斷指責英國人霸佔中國海關,是列強侵華的罪魁禍首,從賣鴉片,傾銷印度布匹,洗劫中國白銀,甚至一戰時,虐待中國勞工等壞事都被翻了遍。

武漢政府治下,正是英國人利益最多的地方,被報紙鋪天蓋地地宣傳,英國人的名聲臭大街了。

曾幾何時,跟隨英國人四處作惡的印度土兵何等囂張,如今租界外面不僅來了憤怒的中國人,還有陰冷的中國軍隊,他們把大炮機槍對準英軍,如果某個英國官兵膽敢向遊行的人群開槍,他們就把英國滅掉!

皇家海軍軍艦試圖開往武漢,卻被北伐軍的大炮飛機以及從南方調過來的艦隊驅逐,狼狽地退出長江,直到上海在悻悻地停住。

形勢緊張,英國人受到中國人的抵制,報紙上還指責滙豐、太古等英資企業吸食中國血脂,他們的銀行、工廠、碼頭受到中國百姓有秩序地圍堵,抗議,遭受很大損失,生意紛紛落入中國人的手裡。

領事館發到上海的電報一封接著一封,從倫敦過來的電報口氣也很謹慎。新上台的工黨內閣把更多的精力集中於本土經濟恢複,主張提高社會福利,關心工人階層利益,而不是耗費巨資遠征東方。

龐大的殖民體系反而成為英國經濟的累贅,入不敷出,這個字眼本能地讓工黨內閣對殖民地麻煩感到討厭。

上海,公共租界,英美法日公使聚齊在一起,商討應付當前的形勢。

武漢政府很聰明,他們把矛頭指向英國,嗯,誰叫英國人地盤最多,從中得到好處最多,還恬不知恥地霸佔人家的海關,人家不跟你急才怪呢?

而保管中國關稅的滙豐銀行,生意比其他國家銀行加起來還要多,早就不得人心了。

所以,很多人都喜歡看英國人出醜的。

「各位,情況大家都知道了。武漢企圖對列強發起挑戰,我們必須團結一致,讓中國人見識列強的態度。」

英國公使麻克類板著臉道,這個英國人以少有的直接,提出列強共同向武漢政府施壓。

「呵呵」美國公使舒爾曼神情平靜,一邊品美酒,嘴角帶著享受的笑意,一點也不著急。

「中國人太膽大妄為了,我們的確要教訓他。日本願一臂之力,不過最近我們的經濟不太好,軍費方面……」

日本公使芳澤乖張道,眯著小眼睛有些期待地看著英國人。打仗,日本是願意的,不過英國人得給錢。

當然,拿到好處後怎麼幫也是個問題,如果用來討好武漢政府,換取更多的好處就更好了。

「出兵尚早,我們可以採取其他措施。」

馬克類公使婉拒日本的好意,日本人才不會那麼好心,他們的利益重心在東北,他們損失也不多,屬於可以忍受的範圍,還是舔好地震的傷害再說吧。

「武漢政府手裡的兵力並不弱,他們的軍隊是一支現代化的部隊。美國人教他們生產武器,德國人叫他們打戰,這真是個麻煩。」

法國公使雨果倒是有些同情英國人,聽他這樣一說,英國公使麻克類不禁哀怨地看了美國公使舒爾曼一眼。

眾人之所以走在一起,完全是因為狗屁的列強一致的原則,事實各有打算,歐洲在亞洲影響力日減,美日後來居上,列強一致原則早已失效。

商量了半天,都沒商量出一個結果,只好散去,向國內彙報情況。

美國企業和武漢政府的關係最為密切,最有影響力的是美國人,他們在一定程度上默認武漢方面對英國強硬。

而偏偏此時,英國是不能打仗的。

就算打仗,也得先把埃及人放倒再說。埃及剛獨立,執政的華夫托黨為了蘇伊士運河和英國人鬧彆扭,所以英國就算有心開戰也無力。

第二天,英國麻克類公使找到美國舒爾曼公使,詢問道:「我想知道,白宮是什麼態度?舒爾曼先生。」

「我們不希望南中國動蕩,對誰都沒有好處,除了日本人。中國人的要求其實可以考慮的,免得刺激那些民族主義者,他們現在不同於往日了。南華就是一個例子。」

舒爾曼道。美國政府連辛丑賠款很早就不要了,放棄一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有什麼可惜呢?反而會得到更多呢。

實際上,白宮發給舒爾曼的指示是對武漢政府友好,必要時不必理會其他國家,國內的好幾個大人物給舒爾曼打招呼,而且大財團正打算和武漢政府合作投資,舒爾曼就算有自己的感情傾向也不能幫英國人。

相反,他更想讓駐華公使這個職位變得更重要一點。

麻克類公使眉頭一蹙,繼續沉默,大概明白美國佬打什麼主意。有聽到舒爾曼道:「我準備去武漢一趟,這是白宮的命令。如果中國人同意保持香港租界不變的話,英國方面能否接受呢?」

「不,更重要的是上海!」麻克類堅定道。

舒爾曼聳肩一笑,知道英國人的底線了。

……

沒有證據顯示埃及和武漢有默契找英國人麻煩,但實際上是存在的。

放眼長江水悠悠,心思飄到遠方。岸邊,漢陽鐵廠高爐噴出滾滾濃煙,飄來淡淡的硫磺味讓人迷醉。

「在神龍腹地奠下鋼筋鐵骨,改變千年來崇拜等級壓迫,人為政治,輕視技術,壓制人性,束縛社會進步的制度,實現民族復興,這比長江邊上過往千年的所謂英雄豪傑,王公貴族更有成就感。」

司徒南作感慨狀。

「知道你志存高遠,不過對岸的那些蒼蠅都得收拾,不然把牛皮吹破天都沒用。」

宋子文嬉笑道,馬上臉色嚴肅起來。

他已經盯上了漢口,漢口將作為武漢的造船基地和商業中心,橫在他們面前的就是外國人的租界。

「哼!也就這幾天的事!」司徒南冷冷一笑。

武漢政府和外國列強的談判到了關鍵時刻,梅隆在華盛頓傳來消息,白宮決定撇開英國人,在租界、關稅問題上支持武漢政府。

這是司徒南運作的結果,他和梅隆家族關係密切,國會外交委員會主任參議院威爾森等人是威廉財團以及美國華人勢力的代言人,提出對華友好,擴大美國在華利益,這正合白宮的心意。

武漢政府大興工業,將需要進口大量的裝備,給美國帶來巨大的利益,無論華盛頓,還是華爾街都不會放過這個好機會。

一戰賺飽了,全世界都欠美國人的錢。

美國錢多的是,每年都有海量的資金輸出全世界,砸向德國的資金更是數以億計。如果分出小一部分投資中國,就能取代英國在華利益,抗衡日本,甚至防止共產主義蔓延。

一舉多得,好處太多了,實在找不出不這樣做的理由。

「哦?有結果了么?」宋子文有些激動,見司徒南點頭後,心花要怒放了,搓手道:「太好了!真是太好了!頑固的英國人!媽的!」

宋子文很不斯文地罵道。從這方面來看,他是個親美派,相反,英國人一直很很吝嗇,偏偏貪婪得要命,還控制中國海關。

幸好司徒南提前給武漢政府準備一筆資金,維持政府運作,一時也不怕英國人用海關關余要挾。因為現在已經不是辛亥年那會了。

武漢這邊還算平靜,不過在上海,因為關稅和租界問題,武漢政府和英國人為首的列強關係鬧得很僵。

武漢政府繞開英國人把持的海關,成立自己的海關係統,強行對輸入武漢政府控制範圍的進口貨物徵稅。

這樣一來,英國人把持的海關就名存實亡了。

「無論漢口還是上海,都是中國的土地,英國人想讓我們承認清政府簽下的條約,那是不可能的。不收足30%的關稅,休想保護我們的民族工業。」

司徒南激憤道。

中國的海不是大開就是大關,很少正經過,直到本世紀八十年代重新開放後才變成正常。

如今,中國民族資本到了關鍵時刻。關稅之爭不僅僅為了每年那幾億銀元,更是決定民族工業能否崛起,比土地之爭更為重要。無論如何,武漢政府都不會讓步的。

司徒南和宋子文的談話,宋煒臣暗暗記在心裡,沒有插話。

「走吧!去看看黃鶴樓。」

司徒南說完輕聲上了渡輪。

「說的是。長江風景比東湖的櫻花好看多了。」

……

武漢東湖,司徒公館悄悄地來了一位客人,正式那位舒爾曼公使。

宋子文、林一民等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