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輝煌 第44章 西南

南華鐵路工程不僅帶動了鋼鐵煤礦業發展,也促進精密儀器製造業發展,列車時鐘就是採購美國漢密爾頓公司和南華合資工廠的產品。

漢密爾頓公司把美國的生產線搬到了新唐山,在德國工程師的調教下,南華的工人開始掌握的手錶、秒錶、時鐘等計時器的生產技術。

「這個時代沒有技術出口限制,真好!」司徒南端詳著這牆上的時鐘,一邊和手腕的表對照,分秒不差,他們都是統一品牌——漢密爾頓。

只是司徒南的手錶是價值連城的美國工廠貨,而牆上的時鐘則出自剛剛落成不久的漢密爾頓新唐山工廠。

「據我所知,這種南華造時鐘機芯是從美國進口的,裝在火車上的這些鍾是最好的產品,大概一百個中才有一個達到列車時鐘標準。100個裡有三十個是次品,剩下的勉強能拿到商場出售。」

徐舟洋笑著搖搖頭,南華的工業基礎太落後了,缺乏大量熟練的技術工人,同樣的生產線,在南華生產出來的產品規格就會降低一等。

這種現象已經明顯地體現在康明斯動力在南華的發動機工廠上,比如屁股下的這列火車的柴油機火車頭就是從美國原裝進口的,南華的工廠目前生產不出來。

「造機器不是生產棉布,光賣力不行,還得要有技術。還好南華從德國大量引進工程師,不然康明斯動力在南華投資的一些列工廠夠嗆。」

徐舟洋慶幸道,看了司徒南一眼,相信司徒南明白自己的意思。南華目前不缺少技術,德國的,美國的,無論多先進的技術司徒南控制的一些列公司都有,可以通過合資或者直接投資的方式逐步引入南華,不過靠一幫剛從家裡放下鋤頭的農民工可不行,難以消化這些技術。

「聽到了吧?回去督促你老婆,是時候大力發展南華的職業教育了。」司徒南轉身對余名鈺道。

余名鈺是實業部長,他妻子廖碧成現在是教育部長,司徒南曾經笑侃他們兩口子一個培養人才,一個運用人才,相互配合,是最佳拍檔。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想應該沒人比我更為這個問題頭疼了吧?」余名鈺苦笑道。

實業部實際是工業部,鋼鐵、造船、工業區建設,工業標準制定等一些重大工程計畫都由實業部負責,每每想到因為工人素質影響南華工業建設,余名鈺就感到焦心。但現實是,沒有誰能變出一百萬德國或者美國工人一樣的成熟產業工人。

「我也是隨口說說而已。這兩年你的成績大家都看在眼裡,新唐山的工業區逐漸落成,越來越多的南華產品開始走進國際市場,你,功不可沒。鐵路工程不需要政府投資,反而會帶動南華經濟飛速發展,對教育的投資也會越來越大。」

司徒南安慰道。

南華的經濟掌握在幾大財團手中,大型的工業項目都由美華公司等幾大財團承擔了,政府手中的資源相對較少,同時負擔也比較輕,教育是僅次于軍費的第二大財政支出,加上美華基金會等私人教育慈善機構,南華在過去兩年內的教育投資達到5000萬南華元,在全國各大城市建立起五千家中小學。

在建國五年內,普及小學教育,惠及數百萬的青少年,包括因為華人在南華擴張而受損的土著。

「此事沒那麼輕鬆,不過哪怕是無底洞也要把它填平,這是工業化必不可少的一步。」

徐舟洋感慨道,心想:南華要不是有豐富的石油橡膠,華人統治集團有種種優勢,可以通過剝奪南洋的土著獲得資金積累,日子過得肯定要像日本明治維新那樣苦逼了。不過,這樣一來,日本人用三十年走過的道路,南華可能十年八年就應該完成了。

鐵路竣工給徐周洋很大的信心,雖然很多時候,他會嫌棄南華工廠的那些笨拙的工人們經常弄出次品,不過就像下面鐵軌碰擊的讓人激動的響聲,南華這列火車已經上了軌道,正在飛速前進,讓人看到希望的力量。

列車從萬隆駛回新唐山的途中,司徒南終於看見一列噴這濃濃煙霧的蒸汽火車迎面駛來,上面滿載著黑壓壓的煤炭。

「那是南華造的蒸汽火車頭,水平跟大陸的武漢工業集團組裝的火車頭差不多,便宜,能用。」

見司徒南微微有些驚愕,黃仲涵笑著解釋。蒸汽功力畢竟是現在工業的主流,鐵路、輪船絕大部分採用蒸汽機,南華鐵路公司自然也採購相當數量的蒸汽機火車頭。

荷蘭人給南華留下的一小段鐵路早已被拆掉重建的,原來的窄軌變成了1.435米的標準軌,單線變成變成複線,運力大大提高,工程量也大為增加,不然以華工曾經在太平洋鐵路工程創造的一天8公里的鋪設速度早就在半年內完成鐵路工程了,況且幾十年後,人類發明了大量的建築機械,效率大大提高呢。

「這條鐵路是按照目前最高標準設計的,還考慮到將來提速,不用擔心鐵礦,煤礦,石油等笨重物資會壓壞鐵路。

現在從外島或者澳大利亞輸入的物資爪哇海沿岸的任意一處港口上岸,都可以運送到爪哇各大城市,極大地提高了運輸效率。

未來兩年內,南華鐵路公司將會投入50列客運列車,150列貨運列車……」

黃仲涵說起鐵路就忍不住得意洋洋,黃氏是爪哇島土生土長的財團,這條鐵路傾注黃仲涵本人以及黃氏財團的大部分心血,是他們的驕傲。

「不知道再過兩個月,南線鐵路也開通後,黃叔還會不會像現在這樣興奮不已呢。」司徒南取笑道。

南線鐵路是他個人投資的爪哇鐵路公司經營的,北線順利竣工大大刺激了南線鐵路,司徒南打算出售爪哇鐵路公司股份套現,把錢投資到新鐵路的建設中去。

「這不可惜么?鐵路建成穩賺不賠啊。」對於司徒南的想法,黃仲涵有些不解,如果是他,他才不捨得把辛苦建成的鐵路公司輕易出售呢。

「當初投資者信心不足,我只好勉為其難,承擔南線鐵路的大部分投資,現在大家都看到了它的價值,願意投資,我何樂不為呢。錢是賺不完的,少賺一點也無所謂,最重要的是現在鐵路點燃了人們的投資熱情」

司徒南笑道。南華鐵路債券又漲了不少,國內外的投資者都看好南華鐵路,只是無論是北線的南華鐵路公司還是南線的爪哇鐵路公司都沒有上市,徘徊在新唐山美華證券交易所的那些土財主們只能暗暗著急。

這兩年國內南下的土財主們越來越多,兜里的銀子可不少,與其讓他們用來購買土地,還不如把這些資金集中起來,投資鐵路等大型工程項目。

「這樣的好事你可要關照黃叔我哦。我認購100萬,不,兩百萬南華元。」

黃仲涵心思靈巧,南線鐵路雖然沒有貫通,但也是早晚的事,最遲不超過年底前就開通了。現在司徒南好心要散錢,他自然要去撿了。

司徒南點點頭,一口答應。

一直以來,雙方保持密切合作關係,作為美華財團的第二大持有者,黃家不遺餘力地配合司徒南的各項投資計畫,黃家有意投資鐵路業也是司徒南樂見的。南華的事業打下基礎後,司徒南開始把重心北移。

他的下一個目標是中國西南鐵路,其中包括廣西和法屬安南的鐵路,條件也和法國人談妥了,具有華人血統並被吳曼麗看重的安南富商阮友好就是司徒南選好的代理人。

再次來到司徒南公館,阮友好的心態有了些變化,默默地想著心事,連面前的蘇門答臘咖啡散發出陣陣香味也渾然不覺。

剛剛體驗了一番南華鐵路之旅,他對這個國家有了更深的認識,南華的鐵路和法國人在安南修建的窄軌不同,他們更捨得花錢,鐵路的效率也比安南的鐵路高得多。

該如何在南華和法國的鐵路合作計畫中表現自己的能力呢?

阮友好的眉頭輕輕皺了起來,隱隱覺得這是個難得的機會,可能讓自己飛黃騰達。幸運的是,他把女兒送進了司徒公館,也和女主人保持親密的關係。

離阮友好不遠處的書房裡,司徒南正和趕到南華的林一民商量西南鐵路計畫。

「少爺,那個安南人靠譜么?」林一民問道。

對於貿然「闖」進來的阮友好,他隱隱有些排斥,當然他不反對美華銀行和東方匯理銀行合作修建廣西到法屬安南的跨國鐵路。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合理的利益分配才是關鍵。那個傢伙跟法國人關係不錯,由他出面,也能降低法國人的戒心。」

司徒南肯定道。

跨國鐵路工程並不長,但意義非凡,把廣西最大的工業城市南寧和法屬安南北部最大的城市河內連接起來,鐵路修通後,安南北部豐富的煤鐵資源將會為兩廣所用。

「你知道,兩廣缺少工業化最重要的煤鐵資源,我們需要它們。至於阮友好,只要我們強大了,萬事都好說。」

司徒南補充道,一臉自信。

「阮先生,非常歡迎你加入我們的鐵路計畫。這是美華銀行的林一民先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