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繁榮 第175章 耐心點!

「他自然渴望建功立業了,不過從廣州連接南寧的鐵路計畫還沒完成,南沙鋼鐵基地、佛山的電廠二期工程要等到明年才完成,從德國秘密購買回來的武器生產線正在組裝調試,所以廣州的意見還是要緩緩。至少要拖一年的時間!」

林一民詳細道來。

「這麼說還有一年時間?太好了。」宋子文興奮地搓手掌。

「是有這種說法,還做不得真。就算武器、軍隊條件成熟了,新式官員的培養也是個問題。況且,北方的那個吳秀才用兵十萬,雄霸長江黃河,不能跟他動手。」

林一民說道這裡,眯起眼睛,眼中閃過一絲精光,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不久前,小嘉道理報告,北方的張少帥正準備大量購買武器,數量之大,軍中之多,讓林一民暗暗驚訝。

奉張買那麼多武器幹什麼?還不是對付吳佩孚?兩虎相爭,必有一傷!

林一民希望奉張勝利,這樣兩廣就可以輕易趕跑直系在南方的影響力,從中獲利。這是他心底的想法,是否能行,還得觀看時局進展。

在林一民的指示下,小嘉道理對張少帥的態度更是熱情,甚至在價格上給以對方不少優惠。

張少帥好像真對小嘉道理的提議有興趣,希望到南華去看「貨」。小嘉道理自然應允,安排張少帥去南華。

無獨有偶,如果算上策劃虎頭幫從幫派向軍事團體轉變的情報局,司徒南在中國布下的棋子全部都有了自己的思想了,他們暗暗達成了某種默契。

司徒南多少也感受到這種傾向,不過要顧及的事情太多,隔著萬里之遙,在某種也在暗暗縱容。

畢竟每個利益團體都有自身的訴求,不可能完全屈服於某人的意志。南洋的諸人建功立業深深刺激了他們這些留在國內的人,這兩年,北伐的提議逐漸在兩廣和林一民、宋子文這些野心勃勃的年輕人強烈起來,他們和軍中的某些將領彼此聯絡,暗中達成了默契。

再過幾年,就算南華不下令北伐,估計他們也要「獨走」了。

自粵桂戰爭一來,兩廣的發展方向完全異於司徒南熟知的歷史,經過休養生息,陳炯明等人把廣東建成模範省的目標幾乎實現。

原本就殷實的底子,加上美華公司大力投資,在政府主導的工業建設計畫下,兩廣的繁榮程度已經逐漸超越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中下游地區。

上海的繁榮是畸形的,有太多的外來勢力干涉,沒法把引導周圍的地區有規劃地建設發展,相反,廣東在致公黨的治理下,井井有條,得到了越來越多百姓的支持,發展勢頭要穩健多了。

歷史上國民黨統治兩廣的時候,也沒怎麼建設,靠著拿商人開刀,嚴重盤剝,壓榨廣州等地的潛力,用一省之力,奠定半壁江山的功業。

如今的兩廣根據地要比歷史上的強得多,也難怪林一民、宋子文他們會滋養出對外擴張的野心。

這幾年,湖南、江西、福建等省份局勢動蕩,北洋軍閥和本地軍閥來回角力,大肆盤剝,民聲怨道。

初步完成正規化的粵軍、桂軍對上那些「民兵」,肯定不會花太多力氣。兩廣勢力完全有能力對外擴張,不過還是那句話,打下來那些地盤沒精力處理,所以暫時對周圍的情況視而不見了。

致公黨和美華公司在政治、經濟上都牢牢地壓住內部的對外擴張的傾向,把精力集中在工業建設和移民中。

在廣州,陳炯明也由此煩惱,他看著老夥計鄧鏗,苦笑道:「年輕人渴望建功立業是好的,只是暫時還先忍忍。

我們鋪開的那麼大的攤子,工程正進入關鍵時刻,對外動兵,那些工程停下來就麻煩了。」

陳炯明耐心道。估計南寧那邊也差不多!

「我知道!我會讓那些下面那些傢伙先紙上談兵吧!」鄧鏗笑道,在參謀部,針對周圍各勢力的作戰計畫演練了不少,那些從軍校里出來的少壯派心裡可渴望建功立業了。

「我們的兵素質的確要比其他勢力強,不過人數有點少,除了建設兵團,才4萬多,雖然不打算對外動兵,但也要有所準備吧!」

鄧鏗笑道。徵得陳炯明點頭後,他再去找財政部要錢就容易多了。

「四萬人還少?我可知道,你恨不能把那些士兵當做軍官來培訓,我們養一個兵的費用可以養五六個北洋兵了。

現在南華對我們的支持少了許多,凡是都是要靠我們自己,不能任意加稅,政府的壓力也大啊!」

陳炯明婉拒了鄧鏗暗中擴充軍隊的提議。

「好吧!我也是說說而已。」鄧鏗一點也沒失望,粵軍除了養著四萬多正規軍,還有5萬人建設兵團,那些人都是從原來的軍隊裁剪出去的,受過基本軍事訓練,是粵軍的預備兵源。不過要打這些人的注意,只能等那些大型工程項目完成了。

「對了,剛才李宗仁給打電話時,提了一個主意,說要建立聯合指揮中心。南華派了不少參謀到了南寧,我估計他們也有所計畫了。」

陳炯明道。

「太好了,很有必要。」鄧鏗興奮道,想起了什麼,驚訝地看著陳炯明,「你說電話,他從南寧給你打電話?」

「沒錯!你呀,帶著軍營里太久了,不清楚外面的發生的變化。我們的鐵路計畫已經成功了,可以坐火車直接從廣州到南寧,只要一天時間。

你想想,廣西也養著兩萬軍隊,還有南華也暗中派遣一萬多參加過南洋戰爭的將士駐紮在粵西,總共加起來也有七萬多了。這樣的強軍不發則已,一發我看吳佩孚也擋不住!

要知道,粵漢鐵路,可是直接廣州直接開往武漢的。美華公司可是這條鐵路的大股東啊……」

陳炯明爽然一笑,那笑容有些陰謀的味道。

「算起來,真不少了!」鄧鏗笑道,「或許這次不用坐船,可以乘坐火車到廣西去。」

通過鐵路北上的計畫,參謀部演練過不少,如果廣西的軍隊也加入進來,他就更有把握拿下那些垂涎已久的地盤了。

「那電話線路估計也是沿著鐵路建起來的吧?」

「沒錯!」陳炯明點點頭,這個可沒少花錢,不顧效率比無線電、電報方便多了。交通、通信暢通,大大促進了兩地交流,把兩廣練成一片。

鄧鏗釋然,心想建立聯合指揮作戰系統就更迫切了。廣州的黃埔軍校和南寧軍校如出一轍,都是從南華模式發展而來的,同宗同源,兩校學生定期交流,語言上也大體想通……

「不要急,慢慢來!要知道我們的敵人不僅在戰場上,更多的是貧窮落後的社會,單是廣東一地,建設就如此不容易了,如果地盤滿目擴大,而配套的建設力量沒有跟得上的話,會白白耗費我們的力量的。你知道,這個東西是最大的改變的。」

陳炯明在腦門上點了一下,語重心長道,「我們不是吳佩孚,他能打仗,對軍工建設也很積極,但他治理下的區域,其實並沒有什麼改變。所以,就算現在他很威風,那也僅僅是個人威風而已。」

看得見的敵人陳炯明不擔心,但要改變的一個社會,至少改變一部分確實挺難的。在這方面,他越來越向致公黨靠近了,成為一個徹底的有計畫務實謹慎的改良派。

鄧鏗點點頭,一臉凝重,感到肩上有些沉,心裡一嘆,陳炯明的目光看得要比自己遠,而不僅僅局限于軍事擴張,這也是他佩服對方的原因。

在私德方面,他要比絕大部分的政客好。雖然國民黨對自己還有些幻想,千方百計地拋媚眼過來,但鄧鏗堅定地站在致公黨和陳炯明一邊。

當然,還有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兩廣的去軍閥化政策做得好,無論是社會上還是軍隊,一直不遺餘力地進行制度建設,已經形成了一套運行良好的體制,不是隨便某個人頭腦發熱就能把軍隊、政府佔為己有。

當南華代表團部分成員離開上海,訪問廣州的時候,受到了熱烈歡迎,廣州市民涌到碼頭,揮舞著彩旗。畢竟南華和廣東關係太密切了,說不準南華代表團里就有他們的親人。

「總理這次不能來了,他要我問候你們。」黃三德笑呵呵道,一踏上廣州,有種衣錦還鄉的感覺,太興奮了。

「黃哥,你來了我們也高興。廣州現在大不一樣了,你得好好看看。」陳炯明笑著上前握手。鄧鏗、陳天明等人紛紛到碼頭迎接,久別重逢,別有感慨。

兩廣的發展已經卓有成效了,關於下一步該怎麼辦,雙方要深入交流。

陳炯明配用黃三德等人秘密參觀了建設中的兵工廠,鐵路,鋼鐵廠,向展示廣東的發展成就。

在隨後的秘密會議上,黃三德評價道:「廣州的發展給了我很大信心,你們的成績有目共睹。有些地方走在南華前頭了,不過,對目前的形勢,我有所擔心。我知道,不少人都想著北伐,一舉推翻北洋政府,我想知道,以你們的實力,究竟能做到哪部?」

鄧鏗自信滿滿一笑:「兩廣已經建成了一套頗具規模軍工體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