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繁榮 第107章 再戰

「我想,這其中有些誤會。我們很尊重英國的利益,並沒有做什麼有損貴國公司的事情。

相反,我們為貴國的企業帶來不少生意,但貴國的軍艦開到我們的港口,這真讓人難以理解。」

陳友仁毫不退讓地看著克利福德。他已經把握到英國人的脈搏了:他們害怕失去印尼群島的石油利益。

那是為了保護殼牌石油公司的油田好不好?

克利福德有些不滿,知道對方在狡辯。

面對一個狡辯高手,跟他糾纏下去,最後肯定沒有結果的。

不過有皇家海軍在,諒那些華人也不敢剝奪英國的油田。

想道這裡,克利福德不再糾纏巴里巴板的對峙,轉而提出今天最大的目的。

他凝視了陳友仁數秒,神情嚴肅:「陳先生,我想知道你們對待雅加達的態度,真實的最後的態度。

這個問題很重要,關係到大英帝國對你們的評價。」

這個英國佬是什麼意思呢?警告南華停手、想要為荷蘭人背書還是為荷蘭人爭取時間呢?

陳友仁眉頭皺了一下,爪哇島自然不能給荷蘭人,如果讓荷蘭人獲得喘息的機會,誰知道他們將來會不會找南華的麻煩呢?

荷蘭人肯定不甘心,還會挑起事端,對未來南華的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萬一荷蘭人讓英國人進入爪哇海,那南華時刻都要受到威脅了。

無論如何,一定要終結荷蘭人在爪哇的統治!

陳友仁微微一笑,坦誠道:「我們自然想雅加達和平共處,事實上也是他們不給我們活路,我們才被迫自衛的。

我們如何對待他們,這要看他們如何對付我們了。畢竟我們華人數百年來為了開發南洋,付出了無數的辛酸,但得到的回報卻是屈辱不公!

荷蘭人把我們當成豬狗,我們只想找條活路,這有錯嗎?」

陳友仁一臉悲憤道,實際上這其中也英國人的一份。

要不是被迫無奈,華人會離開家鄉出外冒險嗎?外國人把華人的家園搞亂了,讓人活不下去了,只好拚死一搏了。

克利福德一陣沉默,臉色木然,似乎在思考,有所感觸。不過大英帝國統治那麼民族,哪裡會為別人的痛苦而內疚呢?

克利福德和陳友仁談論一番後,他大概已經試探出南華的態度,知道這些人想取代荷蘭人成為印尼群島的主人。

他們態度強硬,不輕易屈服,讓人頭疼。同時又小心地避免得罪英國人,通過訂單的方式拉攏一些英國商人為他們提供資源。

所以看著印度的鐵礦、面紗、糧食都源源不斷地輸入棉蘭,新加坡總督府沒法阻攔。

來往於棉蘭的船隻,除了英國商船,還有美國、法國、義大利的商船,他們都趕來賺南華人的錢。

讓人髮指的是,他們還為南華提供運力,把南中國的沿海的青壯男子運到棉蘭、巨港、坤甸等南華控制的城市。

英國軍艦就算知道了也不好阻攔。

真不知道這些華人從那裡得到這麼多的錢,聽說是用印尼群島上的資源來換取美國、法國等國家的支持?

是了,一定是這樣,美國人、法國人才會那麼熱心。他們沒有像大英帝國那麼多的資源和市場,只要能從南華中取得好處,犧牲荷蘭人有什麼關係呢?

務實而狡猾的南華人!

或許,這些人真的跟他們故國的那些人不大一樣,不能用老舊的眼光來看待他們。

結束了會談,克利福德直接驅車來到勿拉灣,他準備回新加坡回報這次的棉蘭之行。

勿拉灣好像又比不久前,自己上岸的時候要繁忙多了。

看著繁忙的勿拉灣港,克利福德心裡有些複雜。

這裡距離馬六甲那麼近,真讓人頭疼,一旦讓他們發展起來,對大英帝國也是個威脅。

不過,大英帝國哪裡沒有敵人呢?

這些華人充其量只是個小兒科而已,他們還嫩得很呢。

安慰自己後,克利福德又信心滿滿,開始思考如何限制南華的發展,讓南華置於大英帝國控制範圍內。

送走了克利福德後,陳友仁找到了司徒美登,彙報和克利福德的交談結果。

「英國人走了?」司徒美登一見面就笑問道。

「是的。克利福德和我談了一上午,他很狡猾,多次強調英國在巴里巴板的石油利益,還試探我們對雅加達有沒有進一步的行動。」

陳友仁笑了笑,又道:「跟我們猜想的沒錯,英國人有所顧慮,只要不惹毛他,估計不會惹起他們的大動作的。我估計這會,他們正猶豫如何對待我們呢。」

「巴里巴板的石油,我們可以讓部分給英國人,但要等我們把爪哇拿下來再說,到時我們再大方一點也無所謂了。」司徒美登笑道。

「對了,美國人也過來了,你要謹慎一點,那個杜勒斯可不簡單。」司徒美登又告誡道。……

時間進入1922年10月,不知不覺印尼群島的戰爭已經持續了小半年了。

印尼群島南半球區域雨下得比較多,傾盆而下是很正常的事,爪哇不少地方都發生了洪水,不過雅加達現在無心理會這種事情。

南華軍隔著大海,一時沒法過來,總算讓古利特總督過了一段平靜的時光。

本來他已經向阿姆斯特丹提出辭職,但沒有得到批准。

印尼群島不是個好去處,現在誰也不想來趟這趟渾水。荷蘭王國原本香餑餑的荷印總督居然無人問津,這讓古利特有些悲哀。

不知道是不是阿姆斯特丹體諒古利特的難處,發給的雅加達的電報少了斥責,多了安慰和鼓勵。

古利特總督一直和阿姆斯特丹的政界高層保持聯繫,知道現在最讓政府頭疼的不是收復甦門答臘島和婆羅洲島,而是那些失去了兒子、丈夫的荷蘭百姓要求政府救回他們的親人。

卑鄙的南華人手裡握有大量的荷蘭人質,他們在歐洲放出風聲,指責荷蘭政府為了私利讓無辜的荷蘭官兵捲入戰爭中。

關於荷蘭戰俘營的情況不時地出現在歐洲的報紙上,當然他們受到了禮貌的待遇。

開明的南華政府甚至允許一些人道主義機構接觸荷蘭戰俘,通過這些機構證明荷蘭戰俘沒有受到不公正的對待。

不過南華政府也表示,他們實力有限,糧食和其他物資短缺,將會考慮減少荷蘭戰俘的物資供給,甚至可能讓他們參加勞動。

這樣的口風傳到荷蘭老百姓的耳朵里,他們馬上就來到阿姆斯特丹,要求政府救回他們的親人。

這些人才不管什麼王國利益不利益的,只想救回自己的親人。

哪怕失去了印尼群島,荷蘭人依舊可以過著很不錯的生活,何苦為了萬里以外的島嶼犧牲自己的親人呢?

民眾的壓力,阿姆斯特丹不能忽視,更不能一句話「荷蘭人沒有戰俘」就對大量的荷蘭戰俘不理不睬了。

關於如何應付南華,阿姆斯特丹吵成一團。

唯一的共識就是增兵雅加達。經過冗長的會議後,阿姆斯特丹議會決定派出5萬本土部隊遠征海外。

這對古利特總督來說,的確是個值得興奮的消息,只要有那5萬多荷蘭本土士兵增援後,雅加達就安全得多了。

范巴斯滕上校現在成為古利特總督唯一可以依靠的軍官,此前一些列失敗,讓荷印殖民軍的損兵折將,荷印總督府缺少軍官,特別是可以信任的荷蘭軍官。

范巴斯滕上校剛走進總督府,古利特總督就把這個好消息告訴范巴斯滕上校。

「這真是個好消息。」范巴斯滕上校聽了非常高興。

「對了,本島的防禦怎麼樣了?我總有點不放心,那些黃皮猴子最近又不太安分了。」古利特總督問道。

「這個……」范巴斯滕上校遲疑了一下,臉色有些尷尬,皺著眉頭道:「我們的人手不夠,新招來的那些土著士兵訓練效果不怎麼好。

最讓我擔心的是,我們現在缺少裝備,特別是重裝備。這方面,我們的敵人要比我們好。」

還有一句話,范巴斯滕上校沒說,就是就算擁有先進的武器,但落在那些土著兵實力,能發揮一半的威力就不錯了。

「我此前不是批准了軍購合同了嗎?」古利特總督有些不悅道。為了應付戰爭,他強硬地批准了500萬美元的軍購計畫。

但計畫是計畫,步槍、機槍也比較容易得到,只要時間足夠的話,但大炮、飛機、軍艦就不是有錢就能買到的。

荷印總督府倒是暗地裡從新加坡總督府採購了一批裝備,那是英軍把自己使用的裝備轉讓和荷蘭人,(當然價格不菲)主要以步槍、機槍為主,大炮很少,軍艦更是不大容易。

通過阿姆斯特丹和倫敦交涉後,英國人勉強同意再次轉讓50門大炮和幾艘驅逐艦,不過暫時沒有交到雅加達的手裡。

這讓范巴斯滕上校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