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繁榮 第32章 調查局、軍情局、廉政公署

「沒想到列寧簽了那麼大賣國條約還能打勝仗,這些人的鬥爭水平真……」

陳炯明感覺自己有幾分自得的政治才能跟別人一比,真是差遠了。

「列寧還說還沙俄侵佔中國的領土呢?但不久前,西北邊防軍一走,蒙古又落入他們的手裡了。

他們的話能信么?他們還在一邊打內戰呢,一邊就伸手向中國了,無論紅俄還是白俄,都是一群人渣,偏偏我們就有那麼多人被洗腦……算了,不說了。你看著辦吧!」司徒美登搖頭長嘆一聲。

「好吧。我會讓他離開的,什麼時候脫離了干係,什麼時候再讓那些人回來。」陳炯明凝重道。

看透了那些人、那些美妙的話的本質後,他的心堅定起來了。當然殺人是不大可能的。

「這就對了!」

司徒美登笑了,又道,「為了實施監控,不讓這些東西污染破壞我們的社會,我建議成立調查局,調查社會重大犯罪和監控這些危險思想。」

陳炯明點點頭。

由此開始了廣東首個特務機構——司法調查局。

「我們軍方也要成立情報局,不然人家打過來了,我們才手忙腳亂的。」鄧鏗眼神一亮,不失時機地插話答。

「這個應該,情報在戰爭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了。不過我們好像沒有這方面的人才吧?乾脆也從國外進口情報教官好了。」司徒美登建議道。

陳炯明坐在一旁,見司徒美登和鄧鏗三言兩語就謀划了情治機構,心裡急了,又不好反對。

想到了什麼,他微微一笑。「既然這樣,那我也有個建議,為了防止貪污等罪行,政府需要成立廉政公署。我們在教育、交通等方面投入了那麼錢,可要好好的盯著才行,不然……」

「好。」司徒美登和鄧鏗笑了笑。

三人相視一笑,彼此明白了個自的想法,各自都掌握了一個直屬的情報監控勢力,只是各自方向不同而已。

末了,司徒美登又想起了什麼,對鄧鏗道:「士元(鄧鏗的字),你清理出來的那些軍官我有用,送他們去海南。」

鄧鏗點點頭。對那些不能用,又不能殺的人,與其縱虎歸山,便宜了別人,還不如做點有意義的事。

其實,他心裡早有個疙瘩了,去年的時候,粵軍中有些小團體準備策劃暗殺他,造成軍隊分裂,然後拉出部分部隊迎接孫文回粵。

還好他反應快,扼殺在萌芽之中,不然——歷史就可能變成原來的版本了。這也是他急著在軍中建立情報機構、發展軍校的原因。除了提高軍隊素質外,那些軍校生也是打破粵軍大小山頭的有利舉措。

1921年年底,廣東政府發布命令,取締各地的商團,把各地武裝編入保安隊或者新設立的建設兵團,同時宣布在全身範圍內建立預備役。

此舉一出,讓周圍的勢力驚訝不小,生怕粵軍打過來。不過接下來,廣東陸軍部又公開會整編3個師,4萬人,裁掉了部分部隊。嗯,這有些自廢武功的做法馬上又讓周圍的勢力放下心來了。

當然還有建立軍校、建設參謀部等舉措,不過都沒引起太多關注。

民國軍閥只相信兵多將廣,數量,有多少條槍才是他們評價一方勢力實力的主要標準。至於軍校,幾乎每個省,每個勢力都有軍校這玩意,效果如何就見仁見智了。

1922年,同時成立的三個情治機構,隸屬於行政首腦的廉政公署、隸屬於司法部(實際上財政部)的商業調查局和軍方的情報局,它們的成立標緻著廣東的發展進入了新時期。

廉政公署顯得高調,著重監管政府官員在教育、交通建設等領域的活動,此舉一出讓一些蠢蠢欲動的打算行賄的小老闆們菊花一緊。

商業調查局破了幾樁走私案後,人們以為是用來捉走私的。軍情局知道的人就更少了。

本地名流陳獨秀因為牽涉到上海共產黨而下台,辭去所有職務,還被勒令離開廣東。

商業調查局的第一樁業務就是散布共產思想的危害,攻擊蘇俄派人顛覆中國。

在廣州的報紙上時不時地出現一些令人發驚的消息,照片,特別是那些好入容易安定下來的商人們,越發恐懼了。

從政府開始,慢慢地這股風氣也影響到學校教育界。

陳獨秀被逐走後,陳炯明邀請了梁啟超、蔡元培、胡適、章炳麟等幾位教育界的名流,不過一時沒有成效,有些人面子太大,不好請。

教育輿論方面捲起了不小的風波,調查局在暗中操縱此事,蘇俄、還有它們的東西在廣東被妖魔化,被視為毒瘤,至少在新設立的中小學裡面是這樣教育小孩子的。

它們是被這樣教育的,想要出人頭地,就要用功讀書,讀軍校、讀警校、讀司法學校、讀技校,只有無賴和想不勞而獲的人才像俄國人一樣到處幻想著殺人強姦放火。

如果要說什麼能拯救這個國家的話,那就是民主、科學。

謊言重複一千遍就成了真理,更何況沒有分辨能力的青少年?廣東什麼人最吃香,那就是教師了。由於缺少高素質的教師,政府除了開辦師範學校外,不得不讓不少老學究出來混飯吃了。

那些取消科舉後的舊學人,雖然腦袋秀逗一點,但教人識字、掃掃盲還是可以勝任的。更何況這些人一般都是鄉里的有威望的人,讓他們教小孩子仁義道理也不錯。……

陳炯明和鄧鏗召開軍事會議,粵軍的高級將領一併到位。陳炯明坐在首席上,臉色淡然,看不出什麼表情。

鄧鏗坐在陳炯明旁邊,目光堅定,露出點點殺氣。陳、鄧兩位老大一文一武的表情讓那些軍官心頭一緊。

聯想到不久前,發生對鄧鏗的刺殺未遂,不少人心裡有些忐忑。雖然傳聞是不滿鄧鏗禁煙禁賭的歹徒所為,但隱隱知道內情的人心理明白,源頭來自軍中的激進派。

特別是那些想陞官的年輕軍官,他們相信只要殺了鄧鏗,粵軍就會分裂,他們也能渾水摸魚了。

(歷史上誰殺了鄧鏗?陳炯明?看看誰受益最大就清楚了。)「我宣布:這此整訓的結果如下,粵軍的編製為粵軍第一到第三師,保安一師和二師,再加建設兵團。

第一師師長由我兼任,副師長陳可鈺,參謀長李濟深。

第二師師長葉舉,第三師師長司徒勇,保安一師長師陳修爵,二師師長謝毅,建設兵團司令梁鴻楷。」

此言一出,眾軍官表情各異,有些興奮、有些失望、有些臉色淡然、有些若有所思。

鄧鏗說完看著下面的軍官的表情,又道:「有意見么?」

誰敢有意見?

有些人努努嘴皮,話有咽了回去。他們心裡亮堂,陳、鄧兩人打算清理軍中異類,擴大嫡系了。

其中以鄧鏗的影響力最大,陳修爵、謝毅兩人新鮮出爐的師長就是陳鄧兩人的嫡系。二師師長司徒勇是南洋回來的,他率領的原來粵五師一團兩次上演跨海長途奔襲,從粵東一路打回廣州,後來有打下粵西大片地方,不久後就被編成粵六師。

這次整編後粵六師得到了第三師的番號。代表致公黨在粵軍中的勢力,色彩比較鮮明,戰鬥力據說也是最強的,只是那些人對廣州的花花世界不感興趣,跑到了偏僻落後的粵西去了。

梁鴻楷則是軍中老人,分他一個建設兵團司令也算是個交代。

至於葉舉,他是陳炯明的心腹,擔任師長也無可非議。不過實力卻慢慢地被後來的軍校生保持了。

「既然都無異意,此事就這麼通過了。」鄧鏗點點頭,一言定錘道,「此外,會後一些優秀的軍官會交流到第三師中,希望各交流軍官不要有心裡包袱。」

此言一出,眾人更是心頭一緊,心思有異的軍官更是感覺陳鄧兩人的不信任,編入自成一體的第三師,他們還會有發展的可能么?被調離原來的部隊,是不是陳、鄧他們要殺自己呢?

似乎感覺到某些人的不安,鄧鏗笑了笑,鼓勵道:「軍隊是一個大熔爐,只能有本事,哪裡都可以出人頭地。粵軍前途無量,第三師前途無量。」

不久後,交流到第三師的軍官可不少,名單公布了。

陳樞銘、繆培堃、張發奎、戴戟、郭學雲、鄧演達、葉挺、錢大鈞、蔣光鼐蔡廷鍇、薛岳……

好傢夥,都是後來清一色虎威戰將,不過這些人都用著比較明顯的親孫傾向,態度激進,很不幸,他們被打包送到了第三師。

對此,他們是沒有反抗之力的,除了辭職逃跑,不然以這些下級軍官(陳樞銘不是,但心思太鬼,不受重用。)只能乖乖屈服了。

鄧鏗被刺後,就盯上了軍中的這些人,新成立的軍情局也加緊了對軍中危險分子的監控。

「怎麼看?現在他們已經赤裸裸地打擊異己了。」鄧演達道。他是這些激進派的頭領,也是對孫最為迷信的人。

與會的有繆培堃、張發奎、錢大鈞、葉挺等人。不過他們都不說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