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餘波 第141章 粵桂往事——挖牆腳

……

時間回到半年以前,1920年三月。福建漳州。那是一個明媚的春天。

在紛紛擾擾的中國,這裡似乎是一片凈土。一個氣度沉穩,軍裝打扮的中年男人正和一位年紀相仿,絡腮長須,一襲青袍的男人走在破爛兒整潔的街道上,不時交談。他們臉帶微笑,談話的氣氛不錯。

他們分別是粵軍司令陳炯明和致公黨的大佬司徒美登。很早的時候,兩人在反清的時候就認識了,也接下了深厚的友誼。

「競存,你在這裡實踐模範縣,效果不錯嘛!如果人人都像你這樣,有這樣的心思就好了。」司徒美登道。

「略盡綿力而已。既然把這裡打下來了,總得要把治理好才行。說起來,還多得基贊你們的支持呢。」陳炯明淺笑後又搖搖頭,「唉,桂滇在粵相爭,禍及鄉里,什麼時候我們能打回老家就好了。」

1917年12月中旬,時任廣東省省長朱慶瀾交還陳炯明十二營警衛軍改編為「援閩護法粵軍」,向福建進軍抵抗閩督李厚基的攻勢。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桂滇等西南軍閥排擠出去的。

陳炯明兼任惠潮梅督辦,在當地設立籌餉局,在汕尾建立造彈廠等設施,並協助當地人修築道路,發展經濟教育,改革陋習。

1918年,陳又率軍進駐漳州,跟福建的北洋軍停戰後,陳炯明開始在漳州實踐他的政治理想——地方自治。

致公黨和美華公司一直都在關注著陳炯明的粵軍,從陳炯明被排擠出粵的時候就開始對他提供資助。

在陳炯明的要求下,美華公司在粵閩邊界的汕頭漳州等地投資一些小工廠,有點配合配合陳炯明的模範建設的意思,其實也賺什麼錢。

這已經不是司徒美登第一次來拜訪陳炯明了,每次來這位老朋友都會給陳炯明帶來巨大的幫助。

讓陳炯明暗暗感激的是,在粵軍最為困難的時候,好幾次都是靠老朋友司徒美登資助的武器資金維持下去。經過兩年多的「滋養」,粵軍不僅沒有解散,規模還稍稍擴大不少,能維持在兩萬人的水平。

知道司徒美登有事要談,陳炯明兩人小小地兜了一圈後,走進一間平凡的院子。院子不大,跟陳炯明的身份有些不相配,不過司徒美登卻是很欣賞陳炯明的這一簡樸作風。

「我的那些小夥子還好吧?用得趁手嗎?」司徒美登笑問道。

去年的時候,司徒美登給陳炯明帶來了一批軍火和一些軍事人員,幫助粵軍訓練士兵。桂系軍隊把持廣州政權,陳炯明的粵軍也被排斥在外,為了加強陳炯明的軍力,致公黨向粵軍相繼派遣100人的低級士官,大大地充實了陳炯明的原本單薄的粵軍。

這些軍事人員不是南洋子弟就是廣東出洋的工人,有些還在安全顧問公司培訓過,有排連級的指揮能力。考慮到中國軍隊的素質,這些從國外回來的士官應該可以勝任更高層次的職位。

陳炯明也越來越倚重這些士官,在他看來那些致公黨派來的士官年輕朝氣,頭腦靈活,素質比國內的軍官要好,更重要的是沒有嫖賭毒等陋習,加以培養的話,將來可以充當粵軍的骨幹。

「很好。都挺不錯,業務嫻熟,幫了我不少忙,都是軍中難得的種子。特別是他們準備建立的參謀制度就很好,大大提高我軍的作戰能力。」陳炯明讚不絕口道。

實際上,現在粵軍軍中的參謀制度是很低級水平的,不過對於亂鬨哄的國內軍閥兵,也有其優勢的地方。

漳州貧弱,招兵不難,但缺少有素質的軍事幹部讓他頭痛不已。不過自從從南洋秘密引進一批軍事教官後,他現在輕鬆了不少,可以專心謀劃粵軍的戰略了。

「還有老哥此前提供的軍火,質量也不錯,官兵都很喜歡,比那些老銅套好多了。在此要好好謝謝老哥了。」陳炯明笑道。

最近兩年,司徒美登和陳炯明走動得越來越頻繁,致公黨和陳炯明的合作也在不斷加深,雙方的關係也密切起來了。至少在人力物力上,粵軍能維持如今的水平離不開司徒美登和致公黨的支持……

陳炯明知道司徒美登代表的南洋的致公黨,在很多問題上,雙方都取得了比較一致的看法,有越走越近的趨勢。

「我們南洋秘密練兵,從德國引進了一批軍官後,軍隊素質提高得很快。為了積累經驗,一些種子被秘密派遣回國,參加接下來的粵桂戰爭。這次來呢,老哥哥準備幫你搭把手來了。你也知道,漳州這邊的和平馬上就被打破了吧!」司徒美登開門見山道。這是他今天來的目的之一。

「求之不得啊!現在桂系想獨霸廣東,桂軍跟滇軍起了齷齪,已經打起來了。軍中也有不少將領嚷嚷著要打回去,搞到我頭都煩了。對面十幾萬的桂軍,我沒有必勝的把握啊!」陳炯明道,「而且,我跟孫文鬧開了,軍中有不少怨言,有些人也離開了部隊。還好有你們帶來的人,孫文的人走了也清靜了。」

說完幽幽一嘆。靠貧瘠的漳州潮汕,維持這隻奶奶不疼樣爺爺不愛的粵軍,陳炯明心力交瘁。此中辛酸難以向外人道出。現在致公黨成了粵軍最大的依靠,至少在資金和軍火物資上粵軍暫時離不開致公黨了,加上現在軍中加入了不少致公黨的士官,致公黨對粵軍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了。

對此,陳炯明心裡很清楚,雙方合作愉快,一直沒什麼衝突。跟指揮胡亂下命令的孫文及其國民黨來說,司徒美登和致公黨就務實多了,很多時候也會考慮粵軍的利益。

致公黨支持的陳炯明不是沒有緣由的,也是經過司徒南同意的。放眼中國,軍閥無數,只有兩人是真正用心種田的,一個是北方的閻錫山,一個是南方的陳炯明。

陳炯明此人野心不大,沒什麼稱王稱霸念頭,最大的願望就是地方自治,靜靜地窩在廣東,把地方建設好,實現自己的理想。

雖然他曾追隨過孫文,但本質上兩人分歧太大,是合不來的。孫有威望,但沒實力,只得依靠別人的部隊,陳炯明自然成為他最為倚重的武力。

後人以為陳炯明背叛背叛孫文,但咋聽起來有些道理,其實不然。部隊畢竟是陳的,不姓孫,只是暫時借孫的名頭用一下而已。

就像富士康代工廠,雖然生產蘋果手機,但富士康不是屬於蘋果公司的,說不準下一刻富士康又跟三星合作呢。

在司徒南看來,陳炯明的粵軍就是處在這樣的尷尬局面,所以致公黨一直都想促成陳炯明跟致公黨合作,自力門戶,打出自主品牌。否則像歷史一樣被人利用完扔掉,落得人不人鬼不鬼的下場就可惜了。

「競存啊,上次你跟孫文分開了,他沒為難你吧?」司徒美登笑問道,又點點頭「早散早好,現在我們也可以更深入地合作了。」

「沒什麼,被人罵幾句而已,我都習慣了。跟他比,錯的總是別人嘛。上次許崇智從我這裡帶走了2000人我也沒說什麼,軍中願意跟他走的我也不留。唉,怎麼說呢?我跟孫文,其他倒是好說,就是各有各的想法,他有他的固執,我也有的堅持,終歸是合不來的,還是友好地分開好。」

陳炯明幽幽一嘆。沉默。去年,在一次關於粵軍戰略討論中,陳炯明不小心提起聯省自治的方案,遭到孫文痛罵。批評了陳炯明後,孫文還要求粵軍北伐,討伐江西的北洋軍閥,但遭到陳炯明的拒絕。理由是粵軍現在窩在粵閩邊界,好不容易才保存下來一點實力,去跟強大的敵人消耗是萬萬不可的。

在和孫文鬧翻後,粵軍中偏向孫文的一些將領加快了謀取粵軍的步伐,企圖架空陳炯明,把對孫文忠心耿耿的許崇智推上粵軍首領。於是陳炯明便把那些懷有異心的將領請走了。此中的細節不好與使司徒美登提及,不過此後陳炯明疏遠指模黨,決定獨立自主,跟致公黨的合作也緊密起來了。

司徒美登見陳炯明不說話,他一時不知道如何接話,也在默默地想著自己心事。

不過縱觀國民黨幾年所作所為,急功近利,沒有長遠計畫,很多時候都是領導拍腦袋率性而為。

司徒南美登慢慢地覺得早在幾年前,司徒南對他們的評價果然沒錯。隨著美華公司和致公黨幾年來迅速發展,司徒美登的眼界也高了不少,有些看不起孫文的做法了,而且還積極地去挖對方的牆角——粵軍。

這年頭,出來混,還得靠實力,喊口號讓別人賣命是不成的。如果競存也加入致公黨就好了。

司徒美登想到這裡,看著陳炯明,有些期待。不過陳畢竟是個小軍閥,話到嘴邊,司徒美登又吞了回去。

他不知道,歷史上就是他和陳炯明、唐繼堯等人成立了致公黨,這個黨派跟繼承孫文余缽的蔣記國民黨頗多齷齪,最後跟赤黨搞在一起去了。

而陳炯明個人也成為一個悲劇,被定為亂臣賊子。特別是所謂的炮擊總統府事件,更讓陳炯明成為人人得而誅之的對象。

實際上,民國軍閥里,陳算是最乾淨的一個了。所謂炮轟孫的總統府事件,起因里孫文就扮演著不光彩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