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卡夫卡的《中國長城》

卡夫卡的《中國長城》

佛朗茲?卡夫卡,是近代捷克作家。他在現代歐洲文學上佔了一個

古怪的重要地位,重要得幾乎令人難以理解。這就是說,卡夫卡的作品

並不多,在他生前出版的更少。他的聲望是由於他的遺著發表後,逐漸

增加的。到了今天,卡夫卡已經成了歐洲現代文學的一尊偶像。悲觀、

懷疑,反對極權統治,反對大量機械化生產,反對抹煞人性,反對漠視

個人存在;現代歐洲文藝作品所流行的那種絕望、空虛、空無內容,以

及不可思議的情節的傾向,都追溯到卡夫卡的身上,說是由他的作品所

表現的思想感染而來。

在現代歐洲文學上,他成了一個先知,也成了祖師之一。

卡夫卡生於一八八三年,已經在一九二四年去世,僅僅活了四十多

歲。他雖是捷克人,卻是用德文來寫作的。他本是學法律的,卻喜歡寫

作。可是染上了肺病,在戀愛和婚姻上又受到挫折,他所生活的又恰是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的那個階段。在大屠殺的戰場上,在戰後不景氣的

社會中,個人和個人的生命都象是一隻螻蟻,這就構成了在卡夫卡作品

里的那種苦悶、絕望、冷酷和嘲弄的氣氛。一九二四年因肺病不治在柏

林去世。臨終時曾要求他的好友麥克斯?布洛德將他的遺稿和日記書簡

等等全部毀去。可是布洛德不忍如此,不曾執行他的遺囑。幸虧布洛德

不曾遵照卡夫卡的這個願望去做,否則現代歐洲文學史上可能會沒有卡

夫卡其人了。

《中國長城》是卡夫卡的遺稿之一,雖然在一九一八年就寫成,卻

到一九三一年才初次發表。這是用第一人稱,一個參加築長城的勞工的

口吻來寫的。雖是小說,卻並沒有什麼情節。雖然提到了"暴君",說

築長城是為了抵抗來自北方的敵人,但是沒有提到孟姜女,更沒有採用

有關長城本身的任何資料。卡夫卡當然不是用長城來寫歷史小說,但是

我懷疑他對中國長城的知識根本就不很多。他採用了"中國長城"作他

的一篇小說題名,不過是出於自己的一種愛好,用異國題材來發揮自己

的苦悶而已。

倒是他的另一個短篇《變形》,雖然情節更荒唐,但是卻具有強烈

的諷刺意味。一個男子一覺醒來,發覺自己忽然變成了一隻大昆蟲。卡

夫卡很細膩的描寫這個由人變了蟲的心理的種種反應,以及這人的家屬

對這件可怕事故的種種反應。起先自然是同情、傷心,接著是害怕、規

避,終至視為是既成事實,加以厭惡、遺忘......,卡夫卡用這個荒唐不

可思議的故事來抨擊現代社會制度的冷酷和可笑,發揮了他的苦悶和絕

望的人生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