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南海百詠續編》

《南海百詠續編》

《南海百詠續編》四卷,瀋陽樊昆吾著,是繼方信孺的《南海百詠》,

仿其體例寫成的一部詠事詩。初刻於滿清道光年,書前有當時廣東名士

張維屏、黃培芳的序言。

著《南海百詠》的方信孺是福建莆田人,著這部《南海百詠續編》

的樊昆吾又是東北瀋陽人。這兩部關於嶺南古迹名勝的紀事詩,都出於

外鄉人之手,倒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樊氏的詩,分成四卷八類,每一卷兩類,第一卷名跡、遺構。第二

卷佛寺、道觀。第三卷神廟、祠宇。第四卷冢墓、水泉。他的詩也是七

絕,註解和考證較方氏的《南海百詠》詳細,並且並不重複,這是可取

之處。又由於成書於道光末年,已入我國近代史範圍,有些地方讀起來,

就倍感親切了。

卷一詠《黃木灣》詩,原解題云:

"黃木灣在郡東波羅江口,即韓昌黎南海神廟碑所稱扶胥之

口,黃木之灣是也。土語訛為黃埔,為省河要津,近為夷人停泊所

矣。"

他指出黃埔即黃木,這是很難能可貴的。原詩云:

"黃木灣頭寄畫橈,高荷大芋接團蕉;怪他蟹舍春風緊,鶯粟

花開分外嬌。"

鶯粟花即鴉片。由於作者寫這首詩時,已在鴉片戰爭以後,所以慨

乎言之。他在詩後的小注里說:

"阿芙蓉即鶯粟漿和砒石而成者也,夷人持以流毒中原,其禍

至烈。聖天子仁育萬物,欲挽澆風,起而禁之,誠轉移之大機。而

奸商狃於肥己,多方撓亂。大司馬莆田林公,竭盡忠誠,卒之鮮濟。

茲則斬山為屋,架樹成村,百弊叢生,阿芙蓉之毒不止遍布東南已

也。"

黃木灣就是有名的南海神廟所在地。南海神廟的波羅樹銅鼓等遺

物,已見於方氏的《南海百詠》,所以他在這裡不再重複。但他能考證

出黃埔即黃木,又指出鴉片之害,可說是有心。

又,卷一所詠的《招安亭》,在香山縣,乃是當時兩廣總督百齡受

降大海盜張保仔、鄭一嫂的地點。這是歷來談張保仔掌故的人所未知的。

第三卷、第四卷的祠宇和冢墓部門,記載了當時廣州的許多名宦的

祠堂和墳墓,這些現在大部已拆毀湮沒了。憑了他的詩,多少還可以尋

出一點遺迹,尤其是耿之信等人的遺聞,他記載的更多。這些遺迹,現

在有些還存在,因此,他的詩和詩注都成了有用的參考資料。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