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獵人日記》

《獵人日記》

我很愛讀屠格涅夫的《獵人日記》。並不是因為這書的力量曾使沙

皇釋放了農奴,卻是喜愛其中關於森林、沼澤和天氣的描寫,使人對於

俄羅斯的田野起一種親切的愛好。當然,《獵人日記》的偉大並不在此,

但這些地方正是使這部書成為一件藝術作品的要素。

屠格涅夫在早年曾說過這樣俏皮的話:

「詩人正好像蛤蜊一樣,除非好到透頂,否則便一錢不值」。

他早年頗有希望成為詩人的野心,也許後來發現自己不能成為最好

的蛤蜊,所以才轉向小說方面。《獵人日記》中關於自然的描寫,以及

晚年所寫的散文詩,正是他詩人才幹的閃耀。凡是讀過這作品的人,沒

有不為他美麗的文筆所吸引;他的地主、農奴、鷓鴣和獵狗,便在這樣

的背景里移動。

一枝美麗的筆,正是一位小說家最重要的工具。細膩並不等於纖巧,

雄壯並不等於粗野;就是粗野,也不是粗糙;這裡就是才能和藝術修養

深淺的區別。我們現在所讀到的青年作家的作品,無論是描寫破產的農

村也好,描寫淫靡的都市也好,總沒有一點成熟的徵兆,更談不到才能

的光輝;這都是還不曾備具成為一位作家的必要的基礎之故。這樣的作

品幾乎使人不能卒讀,那裡還談得到效果和受感動。近來有人嘆息創作

的水準日漸低落,這就是因為每一隻蘋果都是不曾成熟就從樹上摘下

了。

屠格涅夫的《獵人日記》據說費了十年收集材料之功,隨時隨地記

錄著一切可用的印象和感想。他並不是為了要解放農奴才寫《獵人日

記》,卻是因為他所描寫的事實使得農奴釋放了,這正是藝術的力量。

中國目前有著無數可以成為不朽的文學作品的素材,但是沒有一位

作家肯注意培植自己寫作的修養和能力,只憑了一點淺薄的觀念去虛構

題材,去捏造人物,於是我們文壇上一面「貨棄於地」,一面又在嚷著

貧乏!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