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焦慮起因 第三章 過度期望

1959年7月,美國副總統理查德·尼克松到莫斯科為美國的一個展會開張剪綵。這個展會主要展示了美國在科技研發和物質建設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其中的一個亮點就是專門複製了一個樣板房,陳列美國普通工人家居的全貌:地上鋪滿了地毯,客廳里擺放了電視機,有兩個廁所,裝有中央取暖器,廚房裡還有洗衣機、滾筒式烘乾機和冰箱。

在對美國的展會進行報道時,一家前蘇聯報紙激憤地指出,一個普通的美國工人家庭根本就不可能過上如此奢華的生活,要求它的讀者認清楚這不過是美國政府的宣傳而已,並揶揄地把它稱之為「泰姬陵」。

當時,尼克松帶領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參觀了展會,赫魯曉夫顯然對其真實性表示懷疑。在它的廚房外,赫魯曉夫看見了一個電動檸檬榨汁器,並向尼克松表達了他的感受:一個頭腦稍稍正常的人是不會想到弄來這樣一個「怪物」的。

尼克松回應說:「任何能幫助婦女減輕其繁重家務的東西都是有用的。」

赫魯曉夫怒氣沖沖地打斷了尼克松的話,厲聲說道:「在你們資本主義制度下,婦女都是工人;在我們國家,根本就不是這麼回事!」

那天晚上,稍晚些時候,尼克松受邀在前蘇聯電視台發表演講。當然,他免不了要利用這樣的機會來宣揚美國生活的優越性,不過,他很講求技巧,並沒有直奔主題,說美國如何民主,人權如何得到了保護,而是先從美國人所擁有的財富和所享受的物質生活說起。尼克松說,西方國家的人民在短短的數百年間,通過勤奮創業,在18世紀中葉就已經基本消滅了貧窮和饑荒,而在世界其他很多地方,人們仍生活在貧窮之中。他告訴蘇聯的觀眾——當時的蘇聯人都很少有自己家的浴室或淋浴器——現在美國人擁有5,600萬台電視機,1,430萬隻收音機,有約3,100萬的美國家庭購買了自己的房子,他們每年能添置9套正規的衣服和14雙鞋子。在美國,供人們選購的房子可以有近千種不同的建築風格,而且這些房子多數都比電視演播室還要寬敞。赫魯曉夫當時就坐在尼克松身旁,他狂怒地握著拳頭,不時地嘟嚕:「放屁!放屁!」——有一篇報道寫到,他當時還輕聲地罵了一句:「操你奶奶的。」

然而,尼克松並沒有撒謊。在他發表演說之前的200年間,西方各國人民的生活水準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人民生活的變化之大和提升之快,在人類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在中世紀及近代早期時期,西方各國人口中占絕大多數的還是農民階層。他們大都生活貧困,營養不良,飽受饑寒和恐懼之苦,死神也常常糾纏著他們。他們通常活不過40歲,死前還往往免不了病痛的折磨。勞作了一生,他們最值錢的家當也不過是一頭牛、一隻羊或一隻鐵鍋。在那個時期,飢年不斷,百病叢生,常見的就有佝僂病、潰瘍、肺結核、麻風病、膿腫、壞疽、腫瘤和馬蹄瘡等等。

到了18世紀初,英國引導了西方世界的關鍵性變革。由於採用了新的農業技術(如輪作制、科學餵養牲畜和土地綜合利用等),農業產量大幅度提高。從1700到1820年,英國的農業產量翻了一番,不僅積累了大量資金,而且解放了大批勞力。這些資金和勞力開始流往城市的工業和商業。蒸汽機和織布機的發明改變了人們的工作方式和社會觀念。城市的規模迅速膨脹。1800年在英國,倫敦是惟一的一個人口超過10萬的城市,但到了1891年,人口超過10萬的城市就有23個。先前只有上等人才可能得到的物品和享樂,如今普通百姓就能享用。先前的奢侈品,逐漸變成了上檔次的東西,而原先上檔次的產品逐漸變成了生活必需品。18世紀上半葉,丹尼爾·笛福遊歷英格蘭南部時就親睹了一些大型商場的開張剪綵。他在遊記中寫道,這些商場都有非常迷人的櫥窗,裡面的商品更是琳琅滿目,讓人流連忘返。在人類歷史上,服裝的式樣在很長一段時期里都是間隔了幾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會有所變換,然而到了18世紀中葉,每年都有不同的服飾潮流(如1753年時尚的女裝流行紫色調,1754年則轉為有粉紅圖案的白色麻質面料,而接下來的1755年,是淺灰色調引領時尚)。

到了19世紀,英國生活消費方面的變革繼續擴展、深化。在歐洲和美洲也出現了很多新的特大型商場,如巴黎的博恩百貨公司和春天百貨公司,倫敦的塞爾弗里奇百貨公司和懷特利百貨公司,紐約的梅西百貨公司等等。

這些商場面向普通民眾,而裡面提供的商品在先前卻只有皇室才能享用。1902年,芝加哥12層樓的馬歇爾·菲爾德百貨公司商場開張了,在其剪綵儀式上,商場經理戈登·塞爾弗里奇聲稱:「我們建造了這個巨型商場,面向的就是普通百姓。我們將致力於使這個商場成為普通百姓的商場,成為他們在市區里的家和購物大本營。」他還說,這個商場絕非只是為那些「感覺良好的富人」提供服務。

這個時期的大批科技發明也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改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舊的對世界的看法——以為生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只是循環往複,以為來年只是和今年一樣(也就是一樣糟糕)——已經讓位於一種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們堅信生活會不斷進步,直至完美。下面就是這些科技發明中的幾種:

玉米片 1895年J·H·凱洛格申請了此項專利。完全是出於巧合,凱洛格得到了這樣一個主意:在療養院,他為室友準備一份各種穀物摻雜的食物時,由於處理不當,這些雜物都變硬,且碎成片狀,他就有了製作玉米片的想法。

開罐刀 1870年有了專利。

安全別針 發明於1849年。

縫紉機 1851年由I·M·辛格發明。從19世紀60年代人們越來越傾向於購買成衣。19世紀70年代開始有了機器生產的內衣。

打字機 發明於1867年(1883年馬克·吐溫的《密西西比河上》是第一份用打字機打出來的手稿)。

加工食品 到了19世紀60年代,英國的克羅斯—布萊克威爾公司每年就生產27,000加侖的番茄醬。19世紀80年代初,化學家阿爾弗雷德·伯德發明了一種不含雞蛋的牛奶蛋糊。19世紀70年代有了牛奶凍,90年代,果凍也問世了。

照明 19世紀30年代硬脂蠟燭開始取代了先前的油脂蠟燭,照明時間大為延長。

衛生設施 1846年,道爾頓開始生產塗有釉層的陶制水管,為大城市的地下污水處理帶來了革新。到19世紀70年代後期,歐洲和美洲開始有了公共廁所。喬治·詹寧斯於1884年發明的「坐式馬桶」引起了轟動,因為正如它的廣告所聲稱的「能用僅僅2加侖的水沖走10隻蘋果和一大堆鬆蛋糕」。

電話 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於1863年發明了電話。

乾洗 1849年由巴黎的一名叫貝林的裁縫發明。他不小心將松油潑到桌布上,發現松油濺到的地方,原本有的污漬消失了。1866年,在英國的珀斯,普拉斯一家人改進了貝林的乾洗液,代之以石油和苯的混合物,並開始在英國提供兩天便可取衣的郵寄乾洗服務。

到了20世紀,物質生活的進步更加迅猛了。普里斯特利在他的《英國旅行記》一書中描畫了正在成型的全新英國,國內的道路四通八達,到處都是獨立的小平房;在這裡,哪怕是最普通的工薪階層也能讀到各種小報,能通過收音機收聽節目,在閑余時間逛商店,而且相信自己的收入會逐年增加。他在書中寫道:「在英國,老百姓第一次能過上和他們的老闆差不多一樣的生活。」

喬治·奧威爾在他的《獅子和獨角獸》(1941)一書中也記下了物質進步的各個方面:

「幾乎所有西方國家的公民現在都一樣能使用便捷平坦的道路,享用清潔無菌的水,受到警察的保護,免費使用圖書館,還很有可能得到免費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窮人能和富人閱讀同樣的書籍,觀看同樣的電影,收聽同樣的節目。因為是大批量的生產,服裝不再昂貴,再加上居住條件的改善,窮人和富人在生活方面的差異日漸縮小。要想尋找英國未來的雛形,你只需在那些輕工業區和公路沿線遛達一圈就可以了。不管是在斯勞、達格納姆、巴尼特,還是在萊奇沃思、海斯,事實上,在任何大城市的郊區,你都能發現舊的生活模式已經日漸為新的模式所替代。在那些由玻璃和磚石砌成的新型城區里,人們的生活已然缺乏文化上的情趣。人們變得浮躁不定,和他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無非是聽裝食品、宣傳海報、收音機和內燃機等等。」

有人問富蘭克林·D·羅斯福,如果要讓蘇聯人知道美國人生活的舒適和優越,他會向蘇聯人推薦一本什麼書?羅斯福的答案是:西爾斯公司的廣告宣傳冊。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經濟再次騰飛,西方各國,特別是美國,顧客的地位最高,同時受廣告騷擾也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