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玉壘浮雲

錦江水東流不盡,挾裹著兩岸的蓬勃春色,自天地之邊際鋪天蓋地而來。玉壘山上浮雲飄忽,白雲蒼狗,日新月異,恰似人生無常,世事多變,滄海桑田。全詩即景抒懷,以山川古迹聯繫著古往今來的人事變遷,氣象雄偉,寄慨遙深,令人有盪胸撲面的感受,遂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而「錦江春色」「玉壘浮雲」,亦成為風雲變幻、世事滄桑的代名詞。

去去!何處?迢迢巴楚,山水相連。朝雲暮雨,依舊十二峰前,猿聲到客船。

愁腸豈異丁香結?因離別,故國音書絕。想佳人花下,對明月春風,恨應同。

春暮,微雨,送君南浦,愁斂雙蛾。落花深處,啼鳥似逐離歌,粉檀珠淚和。

臨流更把同心結,情哽咽,後會何時節?不堪回首相望,已隔汀洲,櫓聲幽。

——李珣 《河傳》二首

成都地處成都平原 腹地、長江支流岷江下游,這裡夏無酷熱,冬少冰雪,氣候溫和,土地肥沃,自古便是富庶之地。春秋戰國時期,秦國意圖雄霸天下,最先攻取的就是富庶的古蜀國 。然蜀道艱險,難於上青天,秦惠文王為此苦苦謀劃多年,不惜使出「石牛記」、「美人計」等一系列陰謀詭計,終於成功開闢出由秦入蜀的「石牛道」 。

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蜀國與苴國、巴國之間爆發戰爭,三國均向秦國求援。秦惠文王乘機落井下石,派張儀、司馬錯 率軍經「石牛道」入蜀,先後滅掉蜀、巴、苴三國,完全佔領了巴蜀地區。此後,秦王於蜀地設置蜀郡,郡治成都。郡守張儀按秦國國都咸陽建制修築了郡城城牆,由此成為成都城池之雛形。

都江堰全景

秦昭王五十一年(前256年),秦國任命李冰為蜀郡郡守。在任內時,李冰主持修建了舉世聞名的都江堰工程 。由於有了水利灌溉之利,成都平原從此沃野千里,「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謂之天府」。到秦朝末年時,成都已完全取代關中平原,獲「天府之國」之稱,且美譽歷代延續,盛名經久不衰。

宋工商物產分布圖

由於農業發達、手工業興盛,成都不但是中國開發最早,也是持續繁榮時間最長的城市之一。蜀漢時,成都織錦業尤其發達,成為朝廷貢賦的重要來源。蜀漢為此設錦官專職管理,並在成都城西南建造「錦官城」。「錦官城」「錦城」由此成為成都的別號。

宋工商物產分布圖

到唐代時,中國有「揚一益二」的說法,「揚」即揚州,「益」即成都,兩者並列為天下最繁華的都會,聲名猶在京都長安、洛陽之上。甚至有文人雅士稱成都「江山之秀,羅錦之麗,揚州不足以侔其半」。

彼時成都是西南、西北地區藥材、器具、絹帛、茶葉、紙張、書籍貿易的最大集散地,城市商業異常繁茂,其造紙及雕版印刷術 水平遙遙領先於全國,朝廷甚至專門規定史館書籍必須用成都出產的麻紙抄寫。

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在一個明媚的春日,定居於成都的杜甫登上城南樓,俯仰瞻眺。雖則繁花滿眼,山河壯觀,大詩人卻是黯然心傷,愁思滿腹,絲毫沒有尋芳賞春的雅興。

當時「安史之亂」雖已平定,天下猶不平靜——內有宦官專權,外有藩鎮割據,唐廷內憂外患,災禍重重。杜甫有感於時局多變,揮筆寫下了《登樓》一詩: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錦江 水東流不盡,挾裹著兩岸的蓬勃春色,自天地之邊際鋪天蓋地而來。玉壘山上浮雲飄忽,白雲蒼狗,日新月異,恰似人生無常,世事多變,滄海桑田。

全詩即景抒懷,以山川古迹聯繫著古往今來的人事變遷,氣象雄偉,寄慨遙深,令人有盪胸撲面的感受,遂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而「錦江春色」「玉壘浮雲」,亦成為風雲變幻、世事滄桑的代名詞。

二百餘年過去,錦江春色秀麗依然如初,玉壘浮雲起滅更勝往昔,僅大宋立國以來,成都便已經三度易主—

先是乾德三年(965年)正月,宋軍兵臨城下,蜀主孟昶出降,成都由後蜀都城成為大宋成都府。

再是淳化五年(994年)正月,農民義軍領袖李順率軍攻佔成都,建立大蜀政權,年號「應運」,並鑄造發行了「應運元寶」銅錢及「應運通寶」鐵錢,公然與大宋對抗。

而今官兵雖苦戰奪回成都,斬殺三萬餘名大蜀軍士,俘獲並處死大蜀王李順及其重要大臣衛進、計詞、吳文賞、李俊、徐師中、吳利涉等人,成都三度易主,然四周大部分鄉鎮仍為大蜀軍余部所佔,即所謂「郭門十里外猶為賊黨所據」。

大蜀王李順雖死,大蜀軍實力猶在,余部主力尚存兩部:一部有十餘萬眾,由大蜀中書令吳蘊率領,活動在成都附近,不斷尋機打擊宋軍,處置官僚土豪;另一部有萬餘人,由大蜀將軍張余率領,進擊川東,在大蜀本部成都為宋軍佔領、首腦人物李順遇害的不利情況下,依然連續攻陷嘉州、戎州、瀘州、渝州、涪州、忠州、萬州、開州 等八州,勢焰再度大熾,隊伍很快擴充發展到數萬人。

一面是大蜀軍的積極進取,另一面卻是宋軍的消極被動。宋軍主帥並不是武將,亦不是文臣,而是大宦官王繼恩。此人因在「斧聲燭影」後的「兄終弟及」起了至為關鍵的作用,因而是當今太宗皇帝趙光義的第一心腹,竟得以在一再抑制宦官權勢的大宋幾番出任軍事統帥 ,這次更是手提精兵,西行平蜀。

自五月宋軍奪回成都後,王繼恩既不發兵收復其餘州縣,亦不追擊大蜀軍余部,只引眾軍龜縮在成都城內,專以宴飲為務。又縱兵在城中搶掠,中飽私囊。

兵災迭見,市鏖騷擾,閭閻為墟,盜匪乘隙,縱橫靡忌,百業俱殘,老弱轉徙。昔日繁華無二的益州,竟淪為一座荒涼而蕭條的城市。

彼時成都知府為郭載。郭氏字咸熙,開封人氏,為宋太宗趙光義心腹,曾於雍熙初年(984年)出任西川兵馬捕盜使,宋太宗賜鞍馬、器械、銀錢,親自為其餞行,令世人刮目。一度有傳聞雲,郭載西川之行,負有秘密使命。上天卻偏偏愛捉弄人,郭載到任後,接連遭逢數起盜賊搶劫案,其中還包括一起滅門血案,均未能偵破。如此政績,依然因「功」受到朝廷加封,愈發證實了之前「秘密使命」的傳聞。

然郭載也不是沒有任何作為,他在西川兵馬捕盜使任上時,上書極言西川之所以貧富不均,是因為當地富人多有招贅之俗。宋太宗信以為真,於是下詔加以禁止。

王小波、李順發動起義後,成都知府吳元載無力平息事態,朝野又風傳吳氏為促發茶農起義之罪魁禍首。宋太宗雖半信半疑,但為了安撫民心,仍然召回吳元載,改以郭載知成都。此為郭載第二次入仕西川,可謂受命於危難之間。

然老天爺再次嘲諷了他,郭載赴任僅數日,李順即舉大軍圍攻成都。郭載無法拒守,於是與轉運使樊知古 率僚屬奪門逃走。直到大宦官王繼恩率兵收復成都,郭載才得以再度以成都最高長官的身份進城。可惜的是,郭氏入城僅一個月,屁股尚未在知府的位子上坐熱,便莫名暴斃身亡,死時年僅四十。

關於其死因,眾說紛紜——

一說是朝廷對郭載之前棄城逃走一事深為不滿,預備召其回朝懲處,郭載是憂懼自殺而死。

一說是因為郭氏與大宦官王繼恩不合,尤其是在將收繳財產充入府庫一事上有重大分歧,王繼恩為方便自己貪贓,乾脆派人將郭載暗殺。

還有人說是大蜀軍余部為報首領李順遇害之仇,刺殺了郭載。

另一說更是匪夷所思,稱郭載曾促成「禁止西川富人招贅」,是因此而遭受重大財產損失的受害者 殺了他。

不過當時正值多事之秋,並沒有人詳加追查。大宦官王繼恩以郭載「憂患成疾而死」上報,朝廷也照單全收,還特意下詔撫恤郭氏後人,又以峽路隨軍轉運使雷有終暫代成都知府一職。

對宋廷而言,西蜀危機還遠遠沒有結束。蜀土未平,重兵在外,主帥王繼恩駐軍不前,只知道花天酒地享受,且有弄權坐大一方之勢,不免令人憂心忡忡,成都長官人選將至關重要。經過反覆考慮後,宋太宗趙光義終於選中年近半百的樞密直學士張詠出知益州。然新任命下達後,張詠遲遲沒有赴任成都,引發了多方猜測。

成都本有多處集市,四方分設有東市、南市、西市、北市,甚至還有專門的夜市。最繁華之處,當數東城東糠市街的大聖慈寺 。

此寺為唐玄宗李隆基避難成都時敕建,「大聖慈寺」四字為唐玄宗親筆,凡九十六院,八千五百區,千栱萬棟,佔地千畝,是西川最宏闊壯麗的寺廟。因解玉溪流經寺前,更成勝景,是著名的遊樂場所。又與市鏖百貨珍異雜陳,花市、蠶市、葯市等月令集市 莫不聚集於此,既是東市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