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卡耐基相處的藝術 第七章 如何讓對方心悅誠服

春風化雨,讓別人心甘情願地改變想法:

我們該如何說服別人,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社會心理學家經過研究發現,說服別人不但要有好的口才,其實更是一種微妙的心理互動,是心理需求和心理動機在不斷改變的過程。因此,你必須掌握一些心理學知識,才可以讓你的說服有聲有色,讓聽者在良好的情緒下愉快地接受你的觀點。實現情況是:當我們面臨說服障礙時往往會變得怒不可遏,不知道該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想法,並說服他人也接受自己的想法。也許,這一章的內容可以幫助你。

有一次,愛默生和他兒子想使一頭小牛進入牛棚,他們就犯了一個一般人都常會犯的錯誤:只想到自己所需要的,卻沒有考慮到小牛的立場。於是,愛默生用盡全力在後面推,他的兒子則在前面用力地拉扯小牛,而小牛也跟他們一樣,只堅持自己的想法,只見它挺起它的腿,強硬地拒絕離開那塊草地。雙方就這麼僵持著,誰也不肯讓步。

愛爾蘭女佣人看到了這一幕,雖然這個女人並不懂得如何寫文章,但是她卻非常熟悉牛馬牲畜的感受和習性,因此,她立刻就想到了這頭不聽話的小牛究竟想要的是什麼。女佣人走近小牛,把自己的拇指放進小牛的嘴裡讓它吮吸,小牛立刻變得非常溫馴和聽話了,順從地跟著女佣人進入了牛棚。

瞧,面對倔強的小牛,聰明的愛默生也不如一位普通的女傭,因為他始終沒有站在小牛的立場上來思考,而女傭卻做到了。從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一天起,我們的每一個舉動、每一個出發點都是為了自己,為了我們的需要而做。

那麼,試著使自己真誠地站在別人的立場來思考問題,站在別人的立場來說話。假如你對自己說:「如果我處在他的情況下,我將有什麼感受,會做出什麼反應?」那麼你就可以避免浪費時間和不必要的煩惱,因為「如果對原因發生興趣,我們就不會討厭結果」。

哈雷·歐佛斯托教授,在他一部頗具影響力的書中談道:「行動是由人類的基本慾望中產生的……對於想要說服別人的人,最好的建議是無論是在商業上、家庭里、學校中、政治上,在別人心念中,激起某種迫切的需要,如果能把這點做成功,那麼整個世界都是屬於他的,再也不會碰釘子,走上窮途末路了。」

當我們迫切要說服某個人時,不妨在開口前自問一下:「我怎樣使他要做這件事?」這樣可以阻止我們不要在匆忙之下去面對別人,最後導致多說無益,徒勞而無功。我們看看別人是如何成功做到這點的。

芭芭拉·安德森原本在紐約銀行工作,但是為了兒子身體的緣故,想要遷居到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去。因此,她提前寫了12封信分別寄給了鳳凰城的12家銀行。她的信是這麼寫的:

敬啟者:

我在銀行界的10多年經驗,也許會使你們快速增長中的銀行對我感興趣。

本人曾在紐約的「金融業者信託公司」,擔任過許多不同的業務處理工作,現在則是一家分行的經理。我對許多銀行工作,諸如與存款客戶的關係、借貸問題或行政管理等,皆能勝任愉快。

今年5月,我將遷居至鳳凰城,故極願意能為你們的銀行貢獻一己之長。我將在4月3日的那個禮拜到鳳凰城去,如能有機會做進一步深談,看能否對你們銀行的目標有所助益,則不勝感謝。

芭芭拉·安德森謹上

安德森太太是否如願以償呢?結果,鳳凰城的11家銀行表示願意麵談,因此,她還可以從中選擇待遇較好的一家!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安德森太太並沒有陳述自己需要什麼,只是說明她可以對銀行有什麼幫助。她把焦點集中在銀行的需要,而非自己。這就是她成功的原因。

站在對方的立場說話,就這麼簡單。但是卻有很多人,終其一生不知從對方的角度去看事情。

多年來,我常會到離家不遠的公園中散步。公園邊上有一塊布告牌,上面寫道:「凡引火者應受罰款及拘禁。」但這布告豎在偏僻的地方,很少有兒童看見它。負責看管這一片的是一位騎馬的警察,顯然這位警察先生對自己的職務不大認真,火災時常發生並且經常蔓延。

有一次,我跑到警察那裡,告訴他公園裡有一處地方失火了,火勢正在蔓延,要他立即通知消防隊。但是他卻對此非常冷漠,說不關他的事情。為此,我自發地保護起公園的公共財產。

最初,我根本不了解這些放火的孩子們的觀點。當我看到他們起火時,我非常憤怒,急於做好事。我騎著馬衝上去,向這些孩子們警告,說這樣會引起火災並會被拘禁。我還用權威的口氣命令他們把火撲滅,而且如果他們拒絕,我就威脅他們要把他們抓起來。

我發泄了心中的憤怒,全然不顧他們的感受,結果怎麼樣呢?那些兒童遵從了——懷著一種反感的情緒遵從了。但當我離開他們以後,這群反叛而充滿仇恨的孩子們又重新生火,並恨不得燒盡公園。

許多年後,我對人際關係的知識有了更多的了解,更懂得從對方的角度看問題。於是,我不再下命令了,我會騎馬來到放火的孩子面前,然後對他們這樣說:「孩子們,玩得高興嗎?你們在做什麼晚餐?當我還是孩子時,我也喜歡生火——我至今還很喜歡。但是你們知道,在公園中生火是很危險的。我知道你們會小心謹慎,但是別的孩子可不像你們這樣小心。他們看到你們生火,也會照做,但是他們也許就忘記撲滅火,結果造成公園火災,燒光樹木。我希望看到你們快樂地生活,但是請你們把樹葉撥得離火遠些,好不好?在你們離開之前,你們要小心地多用些泥巴把火蓋起來,好不好?那樣就不會有危險了……多謝了,孩子們!祝你們玩得快樂。」

這種說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孩子們非常合作,他們沒有怨恨,也沒有反感。因為我考慮到了他們的想法,他們能夠接受,所以他們照做了。

歐文·楊是個著名律師,也是美國有名的商業領袖。他說過:「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了解別人心裡想些什麼的人,永遠不用擔心未來。」

「注意別人的觀點,引起別人的渴望」,這並不能解釋為「操縱別人,使他去做對你有益,而對他卻有害」的事,而應該是說「雙方都能因為此事而獲利」。在安德森太太發給鳳凰城12家銀行的信里,雙方都因處理事務的方式得當而彼此獲利。

一個電話工程師,他無法叫3歲大的女兒吃早餐,無論怎麼責備、哄騙或要求,都無濟於事。這個小女孩喜歡模仿母親,喜歡覺得自己已長大成人。所以,有天早上,這對父母就把小女孩放在椅子上,讓她自己準備早餐。果然小女孩弄得十分起勁,一看見父親進到廚房便叫道:「爸爸,看,今天早上我自己調麥片!」她吃了兩份麥片,完全不用哄騙,因為這不但使她興趣盎然,更使她覺得「深具重要性」。她完全在調製麥片的過程當中,找到了自我表現的途徑。

當我們想出一個好主意的時候,別讓其他人以為那是我們的專利。不妨讓他們自己去調製那些觀念,他們會認為那是自己的主意,也會因特別喜愛而多攝取了好些的分量。

我們應記住,要首先引起別人的渴望。凡能這麼做的人,世人必與他在一起。這種人永不寂寞。如果你讀完本書後,只學到一件事情——培養自己從對方角度去思考,如同從你自己的立場出發一樣——如果你只學到這一點,就足以為你的生活道路打開新的一頁。

卡耐基提醒

自我表現是人類天性中最主要的需求。我們也可以把這項心理需求適用在人際交往上。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尊,而有的人甚至達到了自負的地步。當你指出別人的錯誤、對別人進行批評的時候,一般的人都會下意識地去維護自己的尊嚴,從而對你的批評採取抵觸的態度。這就是人性的弱點之一。我們必須要了解這個弱點,利用恰當的批評藝術,來達到我們批評的目的。如果批評者在談話剛開始時就先謙遜地承認自己也不是無可指責的,然後再指出別人的錯誤,那麼情形就會好得多。

數年前,我的侄女約瑟芬·卡耐基離開她在堪薩斯城的老家,來紐約擔任我的秘書。她那時才19歲,高中畢業剛3年,幾乎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理所當然地,她會犯一些錯誤。當有一次,她又犯了一個常識性的錯誤的時候,我正要批評她的時候,我對我自己說:「且等一等,戴爾·卡耐基,且等一等。你的年紀比約瑟芬大一倍,經驗比她多一萬倍。你怎麼可能希望她有你的觀點、有你的判斷、有你的經歷呢——雖然這些都是很平凡的。等一等,戴爾,你在19歲時正幹什麼?還記得你那時呆笨的舉動、愚蠢的錯誤嗎?記得你……的時候嗎?」

經過真誠而公平的考慮以後,我得出結論:約瑟芬19歲的能力,比我那時可要強多了——儘管如此,我很慚愧地承認,我並沒有經常稱讚約瑟芬。所以,從那以後,當我要讓約瑟芬注意她的錯誤的時候,我就會這樣開始說:「約瑟芬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