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卡耐基語言的突破 第一章 如何優雅而得體地表達

渴望語言突破,首先做足幾項心理準備:

為什麼當你面對別人時,不能像一個人待在家中那樣冷靜思考?為什麼當你站起來面對聽眾講話時,胃就開始翻騰,身體會不停顫抖,腦子會在瞬間短路,思路變得不清晰,邏輯變得混亂?難道這些問題沒有辦法克服嗎?

實際上,世界上幾乎沒有天生的演講家、談判家和說服家,你只要按照以下簡單而十分重要的方法做好準備,在眾人面前優雅而得體地講話並非難事。

20世紀初,心理學家和哲學家斷言,普通人只用了全部潛力的極小的一部分。與我們應該成為的人相比,我們只蘇醒了一半;我們的熱情受到打擊,我們的藍圖沒有展開,我們只運用了我們頭腦和身體資源中極小的一部分。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其實這就是人的恐懼心理。人的恐懼心理是很可怕的,所以,我常對自己的學員說:「你要假設聽眾都欠你的錢,正苦苦哀求你多寬限幾天;而你就是神氣的債主,根本不用畏懼他們。」

1912年在紐約為商業界和專業人員開班時,我逐漸了解到,學員們不僅需要在說話方面的培訓,還迫切需要掌握日常商務和社交中與人交流的藝術。因為人們除了渴望健康以外,最需要的便是改善人際關係,學會為人處世的藝術,而這一切又都是以說話為前提和手段的。於是,我決定在這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並因此最終總結出一套比較全面實用的課程,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沉默是金」的諺語應隨時代的變遷而重新評估,因為如何發揮語言的魅力,決定了現代人能否由溝通走向成功。

不在潛意識裡拒絕與人交流或者害怕當眾說話,並不是某一個人獨自具有的心理,大多數人都是這樣,只不過程度不同而已。為此,我們專門展開了一項調查發現80%~90%的人都產生過不敢當眾說話的恐懼感和與人交流的畏難情緒。

這好像是在說「恐懼交流」是人天生就具備的。的確,它是人與生俱來的一個弱點,並且和人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心理學家認為,性格是一個人的行為表現較為穩定的基本特徵。性格具有穩定性,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性格在一定的教育和環境的影響下形成後,是難以改變的,所以才會有「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的說法。

有關專家曾對亞利桑那州的一對大學生孿生姐妹進行過觀察研究。這對雙胞胎姐妹外貌相似,先天遺傳素質完全相同,家庭生活和所受教育的情況也相同。雖然這對姐妹一直在同一個小學、中學和大學接受教育,然而在遺傳、教育和環境如此相同的情況下,姐妹倆的性格卻很不相同:姐姐善於說話與交際,自信主動,果斷勇敢;而妹妹卻相反,缺乏獨立自主的意識,說話辦事總是隨同姐姐。有關專家找她們交談時,也都是姐姐先回答,而妹妹只是表示贊同,不愛說話,或僅僅是稍作補充。總之,姐妹倆的性格完全不同。

這是為什麼呢?原來父母在她倆中認定一個是姐姐,另一個是妹妹,從小就交代姐姐照管妹妹,對妹妹負責,做好妹妹的榜樣,帶頭執行長輩委派的任務。這樣一來,姐姐從小就形成了獨立、自主、善交際、較果斷的性格,而妹妹卻養成了遵從姐姐的習慣。

這說明人的性格是長期所接受的教育和環境的影響而形成的,但這並不適用於成年人。對於成年人來說,性格實際上是由心理狀態決定的。也就是說,如果一個成年人能改變自己的心態,那麼他就能改變自己的性格。

正像如何提高當眾說話的能力一樣,日常生活中的任何溝通交流都需要人們克服畏懼、建立自信,這是實現更有效說話的前提。只有這樣,人們才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在能力,在各種場合下發表恰當的講話,博得讚譽,贏得別人的喜歡,獲得成功。

任何說話技巧在實施之前,必須樹立充分的自信心。因為自信心給人一種安全感,使你敢於與他人相處,並在任何非自由場合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一旦你的思想表達中充滿了激情,那麼即使在很小的場合,你也會努力地搜索以前的經驗,以此作為談資。這樣你的視野將會變得更加開闊,並對自己的生命產生新的認識。

在我的培訓班開課之前,我曾做過一個調查,讓人們說出上課的原因以及希望從這種口才培訓課程中獲得什麼。調查的結果令人吃驚,大多數人的中心愿望與基本需要都是一樣的,他們的回答是:「當人們要我站起來講話時,我覺得很不自在、很害怕,這使我不能清晰地思考,不能集中精力,不知道自己要說的是什麼。所以,我想獲得自信,能泰然自若地當眾站起來,能隨心所欲地思考,能依邏輯次序歸納自己的思想,能在公眾場所或社交人士的面前侃侃而談,做到明晰且有說服力。」

我相信這是真實的,當你站立在聽眾的面前時,的確不能像坐著的時候那樣細緻地思考,但是這種現象可以通過訓練加以改善。更重要的是:你一定要按照我說的方法進行鍛煉。

我要告訴你們的一個秘密就是,即使是職業演說者,也從來不會完全克服登台的恐懼——他們在開始演講時也幾乎總是會或多或少地有些怯意。這些怯意都可以從他們開頭的幾句話里表現出來,只不過他們能很快地克服這種怯意,並進入鎮定的狀態。而我在開始說話的時候也差不多是這樣。

你首先應當認識到,當眾說話時的恐懼感對人的交流是有益的,因為人類天生就具有一種應付環境中不尋常挑戰的能力。當你注意到自己的脈搏和呼吸加快時,千萬不要過於緊張,而要保持冷靜。因為你的身體一向對外來的刺激保持著警覺,這種警覺表明它已準備採取行動,以應付環境的挑戰。假使這種心理上的準備是在某種限度之下進行的,當事者會因此而想得更快、說得更流暢,並且一般來說,還會比在普通狀況下說得更為精闢有力!

為了更好地克服恐懼,你不妨試試下面的辦法。

1.不要做可能會失敗的想像。

舉例來說,假如你想像自己可能會犯語法錯誤,或中間突然講不下去等,這些消極想法很可能會使你在開始之前便失去信心。

說話之前,要將注意力從自己身上移開。聽別人講話時要集中精神,把你的注意力放在他們身上,這樣就不會給你造成過度的登台恐懼了。

2.進行適當的自我激勵。

除非一個人是懷抱某種遠大目標,並為此而奉獻生命,否則任何一位演說者都會有懷疑自己題材的時候。他會問自己,題材是否適合,聽眾是否會感興趣等。他很可能一時衝動便把題目改了。遇到這種時候,當消極的思想極可能毀掉你的自信時,你就應該為自己做一番精神動員。用淺明、直白的言辭和自己說,你的演講很適合你,因為它來自你自己的經驗,來自你對生命的感悟。和自己說,你比聽眾當中任何一個都更有資格來做這番特別的演講。並且,你將全力以赴,把它說個清楚。

卡耐基提醒

唯一恐懼的是恐懼本身。所以,你大可不必膽小地躲在自己給自己設定的框框里,你應該採取熱誠主動的態度去與人交往。否則,恐懼將一發不可收拾,它不但會造成你心靈的滯塞、言辭的不暢、肌肉的過度痙攣而無法控制,還會嚴重降低你說話的效力。

一個人上樓梯,分別以6層和12層為目標,其疲勞狀態出現的早晚是不一樣的。我發現,如果把目標定在12層,疲勞狀態會出現得晚一些。因為當你爬到6層的時候,你的潛意識便會暗示自己:加把勁兒還有一半呢!於是你就會繼續鼓勁往上爬。

這說明了什麼呢?目標高低帶來的自我暗示直接決定了我們行為能力的大小。進而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意識不但會影響到你的心理狀態,而且會直接影響到你的生理狀態。這就是心理暗示的重要性。

你也許還會有些懷疑,自我暗示真的管用嗎?是的。現代實驗心理學家都同意這樣一種觀點:由自我暗示而產生的動機,即使是假裝的,也會成為人們快速學習的最有力的誘因之一。因此,請對自己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

有位英國青年律師要和一群知名的律師在法庭上辯論,他做了充足的準備,但是仍然感到不放心,擔心自己會把辯論搞砸。於是,他去請教法拉第先生,他問法拉第:「我的對手比我知道的多得多,我必敗無疑。」

法拉第先生簡單明白地告訴他說:「如果你想成功,告訴自己,他們一無所知!」

很多人都會面臨與這位青年人一樣的問題,他們真正的困難不在上面所提到的兩點。因為我們絕大數人並不會像德摩斯梯尼那麼不幸,沒有口吃的毛病,也沒有其他方面的不足。

美國的一個調查表明,在宴會上與陌生人接觸時,大約有3/4的人會感到局促不安;同樣,由於羞澀或者自卑感造成的演講或其他說話失敗的例子更是屢見不鮮。可以看出,一個人沒有自信,並不是因為他自己真的天生不如人,而是他自以為如此。因此,只有完全克服這種感覺,你才能正常甚至超常發揮。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